:::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唐君毅先生對荀子「性惡善偽」的詮釋
書刊名:鵝湖
作者:韓曉華
作者(外文):Hon, Hiu-wah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9:1=457
頁次:頁42-50
主題關鍵詞:唐君毅性惡善偽性偽二分統類心理智心意志行為之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7
  • 點閱點閱:56
唐君毅先生詮釋荀子的「性惡」,是從「性偽二分」的架構而論證「性惡」乃是對較對反於「善偽」來說的;又從「欲轉化之」的辯證思維,則見「性惡」乃在於相對於道德文化理想的現實狀態而顯現的。唐君毅先生論荀子言「善偽」之可能,則先從荀子思想核心在於「心」,並指出荀子言「心」既重於「心之虛靜」,又重於「心之能一」,而名其為「統類心」。在「統類心」的既重「知道」又重「通統類」的「理智心」之特性下,荀子並不能直說「性善」,僅能表達出可以為善的「能」,且這種為善的「能」只算是一種潛能,而未必是「實能」;荀子逐以「統類心」的「意志行為之心」的特性(主宰性)來「知道、守道、行道」,並以制措來矯性化性,成善行。唐君毅先生本著其「即哲學史以言哲學」的宏觀的哲學態度與辯證式思維的獨特的詮釋視角,對荀子「性惡善偽」的詮釋確然得到不少較其同時代學人為突出的洞見,尤其是以當代荀子學的研究來看,則更發現唐君毅先生對荀子「性惡善偽」的詮釋,仍然是對予後續者具有極大的啟發性,實在值得後續者循其方法或態度來研究的。
期刊論文
1.劉又銘(20061200)。荀子的哲學典範及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漢學研究集刊,3,33-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偉(2010)。重塑儒家之道--荀子思想再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8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大齊(2011)。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3)。名家與荀子。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