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司馬遷修史志業中潛存的緊張性--正統與異端的兩面性及其消融
書刊名:成大中文學報
作者:林聰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Tsung-shu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45
頁次:頁63-93
主題關鍵詞:史記春秋黃老異端Shih-chiChunqiuHuang-lao TaoismHeterodox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37
期刊論文
1.汪湄(1999)。「直筆」探微:中國古代史學求真觀念的發展與特徵。史學理論研究,1999(3),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聰舜(20110600)。《史記》的「微言」敘事--「書法不隱」與「隱」的統一。清華中文學報,5,89-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大同(1992)。司馬遷與道家思想的關係。文史哲,5,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金梅(201205)。從左傳到史記:春秋筆法的早期發展及其基本内涵。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3),45-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東方、徐淑梅(199903)。試論司馬遷與儒道思想的關係。吉林師範學院學報,20(2),3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韓兆琦(1979)。司馬遷受宮刑。史學史資料,4,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芝生(19990600)。論史記中的孔子與春秋。臺大歷史學報,23,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汝煜(1982)。史記與公羊學。徐州師院學報,1982(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麗桂(2002)。論六家要旨的思想傾向。紀實與浪漫--史記國際研討會。臺北:洪葉文化事業。387-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班固、顏師古(201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玉繩(1966)。史記志疑。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1973)。太史公行年考。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大可(2005)。司馬遷評傳。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桐生(1993)。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開國(2013)。公羊學發展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壽、裴松之(2010)。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李學勤(2001)。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台灣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遷(1985)。史記。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休、徐彥、李學勤(2001)。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知幾、浦起龍、白玉崢(1978)。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桓寬、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揚雄、汪榮寶、陳仲夫(1987)。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曄、李賢(2010)。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歆(1968)。移書讓太常博士。漢書•楚元王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班彪。後傳略論。後漢書•班彪列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班固(1981)。典引。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大昕(1997)。與梁耀北論史記書。潛研堂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叔岷(1982)。班固論司馬遷是非頗缪於聖人辯。史記斛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繼愈(1981)。司馬遷的哲學思想。中國哲學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世浩(2009)。眨損當世--對漢代政治的挑戰。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歴史意義。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聰舜(2009)。論史記的以史為經。史記的世界:人性與理念的競逐。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聰舜(1991)。史記思想與先秦儒、道、法家的關係。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聰舜(2013)。帝國意識形態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學。漢代儒學別裁--帝國意識形態的形成與發展。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祝瑞開(1989)。司馬談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司馬遷的叛逆思想、歴史哲學。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丁(1985)。司馬遷寫當代史。司馬遷與史記新探。臺北:崧高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徐復觀(2000)。揚雄論究。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復觀(2002)。論史記。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其泰(2003)。春秋公羊義。中國經學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高評(2002)。史記筆法與春秋書法。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大可(1999)。史記名稱與斷限。史記文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逯耀東(2007)。巫蠱之惑與司馬遷絕筆。抑鬱與超越--司馬遷與漢武帝時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吉川幸次郎、劉向仁(1983)。向常識的反抗--司馬遷史記的立場。中國詩史。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Owen, Stephen、田曉菲(2006)。活著為了著書,著書為了活著--司馬遷的工程。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