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荀子「天生人成」思想的意義新探
作者:伍振勳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聰舜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荀子天生人成儒家聖人禮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9
探究荀子思想在儒學史中的定位或理論意義,通常所採取的是主體哲學的進路,而且這一進路乃是以「心性─天道論」的道德形上學為主流,也就是強調「道德主體」的心性根源與天人合德的超越境界。荀子思想在這一理解進路的觀照之下,會強調它的「天人對治關係」──也就是透過以人治天、以心治性的理解模式見出「天生人成」思想的理論意義。結果關於「道德主體」的心性根源與天人合德的超越境界,荀子思想因為他的經驗性格也就顯得有欠高明,他在儒學史中也就屬於別支的地位。本文的寫作動機是希望能突破這一傳統理解模式的窠臼,另尋一個理解荀子思想之意義的途徑,因此直接從荀子「禮義論」的三個面向探索當中的理論意義。
首先探討荀子以禮為內容的宇宙觀與主體認知。本文旨在發掘荀子「禮宇宙觀」所涵具的新的「時、空」意識,以及他對於禮法之功能與內涵的新解釋;並透過討論以「禮」化「心」的工夫論,證成荀子認知的主體是:「兼聽齊明」的理智、深入「禮義之統」的人文世界而能「聽斷以類」的道德主體。
其次在歷史詮釋與社會實踐方面。本文的基本論點是孟、荀的「歷史詮釋」,不論是對聖王人格的不同詮釋或經學思想的差異,和他們自身的思想感悟和精神體驗有關,且和他們以「言說活動」為媒介的社會實踐有關。因此,透過討論孟子與荀子關於聖人、經典、言說活動的認知,可以說明他們實踐哲學的不同內涵。
第三、個體的社會過程與道德主體的自由。論旨在於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視角,解讀「化性起偽」一說的理論意義:強調個體在社會過程中的智能發展,以及智能發展的情感基礎,接著探究荀子所謂「義榮」的意義。最後透過比對孟、荀對於個體的心靈表現和社會過程之關係的認知,討論個體的「社會化」與道德主體的「自由」的關係。
壹、古典文獻及校注
屈萬里 詩經詮釋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new window
尚書集釋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7
韋 昭 國語注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
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 台北:洪氏出版社,1982
朱 熹 四書章句集注 北京:中華書局,1983
焦 循 孟子正義 北京:中華書局,1987
楊伯峻 孟子譯注 北京:中華書局,1960
王先謙 荀子集解 北京:中華書局,1988
梁啟雄 荀子簡釋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
孫詒讓 墨子閒詁 北京:中華書局,2001
陳鼓應 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郭慶藩 莊子集釋 台北:河洛出版社,1980
戴 望 管子校正 台北:世界書局,1990
汪榮寶 法言義疏 北京:中華書局,1987
陳奇猷 韓非子集釋 台北:華正書局,1987
呂氏春秋集釋 台北:華正書局,1988
劉文典 淮南鴻烈集解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蘇 輿 春秋繁露義證 北京:中華書局,1992
陳鼓應 黃帝四經今註今譯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龐 樸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趙建偉 出土簡帛《周易》疏證 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劉 釗 郭店楚簡校釋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程頤、程顥 二程集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
貳、學術論著
馬一浮 馬一浮集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馮友蘭 貞元六書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
歷史哲學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
圓善論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名家與荀子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
心體與性體﹝一﹞ 台北:正中書局,1968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
中國思想史論集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
兩漢思想史卷一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
兩漢思想史卷二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6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
學術與政治之間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1987
李澤厚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論語今讀 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0
葛兆光 中國思想史第一卷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中國思想史第二卷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賀 麟 儒家思想新論 上海:正中書局,1948
戴君仁 梅園論學集 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70
梅園論學續集 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0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士與中國文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唐端正 先秦諸子論叢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1new window
李偉泰 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 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new window
龔鵬程 詩史本色與妙悟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new window
漢代思潮 嘉義:南華大學出版社,1999
李明輝 儒家與康德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new window
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1995
儒家經典詮釋方法 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3
湯一介 儒釋道與內在超越問題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林聰舜 西漢前期思想與法家的關係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new window
楊儒賓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1993
儒家身體觀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
楊儒賓、黃俊傑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 台北:正中書局,1996new window
王志躍 先秦儒學史概論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陳 來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北京: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96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張 亨 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 台北:允晨文化
公司,1997
杜維明 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 台北:東大圖書new window
公司,1997
林安梧 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 台北:臺灣學生
書局,1998
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 台北:臺灣學生
書局,2003
蔣年豐 文本與實踐﹝一﹞──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 台北:桂冠new window
圖書公司,2000
文本與實踐﹝二﹞──西方解釋學觀點 台北:桂冠圖書
公司,2000
海洋儒學與法政主體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5
鄭家棟 斷裂中的傳統──信念與理性之間 北京: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01
陳啟雲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歷史論析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馮耀明 「超越內在」的迷思──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林啟屏 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new window

王叔岷 莊學管闚 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
龍宇純 荀子論集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陳大齊 荀子學說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9
黃俊傑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new window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1997
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1995
韋政通 荀子與古代哲學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袁保新 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 台北:文津出版new window
社,1992
朱曉海 荀子之心性論 香港:香港大學博士論文,1993
習賦椎輪記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
新古典新義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
廖名春 荀子新探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高柏園 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new window
馬積高 荀學源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皮錫瑞 經學歷史 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
錢 穆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
周予同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蒙文通 古史甄微 成都:巴蜀書社,1999
張光直 中國青銅時代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new window
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
楊向奎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修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張以仁 春秋史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
杜正勝 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 台北:聯經出版new window
公司,1990
王 力 中國語言學史 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參、翻譯著作
小野澤精一等編著,李慶譯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著,程鋼譯 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布魯格編著,項退結編譯 西洋哲學辭典 台北:華香園出版社,1992
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3
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著,姜志輝譯 歷史與真理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雅斯培(Karl Jaspers)著,魏楚雄、俞新天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帕瑪(Richard E. Palmer)著,嚴平譯 詮釋學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格爾茨(Clifford Geertz)著,韓莉譯 文化的解釋 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
西田幾多郎著,何倩譯 善的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程巍譯 反對闡釋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 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于曉等譯 語言與神話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 普通語言學教程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著、姚小平譯 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喬治•米德﹝George H Mead﹞著,趙月瑟譯 心靈、自我與社會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著,包凡一、王源譯
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著,洪小良等譯 社會過程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于爾根•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付德根譯 後形而上學思想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洪濤譯 立法者與闡釋者──論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知識份子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肆、單篇論文
勞思光 對於如何理解中國哲學之探討及建議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創刊號new window
梅 廣 釋「修辭立其誠」:原始儒家的天道觀與語言觀──兼論宋儒的章句學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五期﹝2001.11﹞
朱曉海 孔子的一個早期形象 《清華學報》新三十二卷第一期﹝2002.6﹞new window
張亨 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20期﹝1971.6﹞new window
蔣年豐 荀子「隆禮義而殺詩書」涵義之重探─從「克明克類」的世界著眼 《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先秦儒法道思想之交融及其影響》﹝1989.12﹞
伍振勳 荀子的「身禮一體」觀──從「自然的身體」到「禮義的身體」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九期﹝2001.9﹞new window
兩種「通明意識」──莊子、荀子的比較 《漢學研究》第二十一卷
第二期﹝2003.12﹞
蔡信安 論孟子的道德抉擇 《臺大哲學論評》第十期﹝1987.1﹞new window
袁保新 天道、心性與歷史──孟子人性論的再詮釋 《哲學與文化》二十二卷第十一期﹝1995.11﹞new window
劉笑敢 關於《老子》之雌性比喻的詮釋問題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三期﹝2003.9﹞
楊儒賓 昇天變形與不懼水火──論莊子思想中與原始宗教相關的三個主題 《漢學研究》第七卷第一期﹝1989.6﹞new window
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 《漢學研究》第十卷第二期﹝1992.12﹞
道家的原始樂園思想 李亦園、王秋桂主編:《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3﹞
池田知久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研究﹝上﹞,《古今論衡》第四期﹝2000.6﹞
郭店楚簡〈窮達以時〉研究﹝下﹞,《古今論衡》第五期﹝2001.1﹞
陳啟雲 漢初「子學沒落、儒學獨尊」的思想史底蘊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十二期﹝2003.3﹞
林啟屏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 《鵝湖學誌》第三十一期﹝2003.12﹞new window
阮芝生 貨殖與禮義──《史記•貨殖列傳》析論 《臺大歷史學報》第十九期﹝1996.6﹞new window
論史記中的孔子與春秋 《臺大歷史學報》第二十三期﹝1999.6﹞
林聰舜 「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 《清華學報》新二十三卷第二期﹝1993.6﹞new window
帝國意識形態的建立──董仲舒的儒學 《大陸雜誌》第九十一卷第二期﹝1995.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