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灣平面廣告設計之研究
書刊名: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作者:王宜茜張芸榕許嘉珍郭宜瑄
出版日期:2013
頁次:頁161-174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平面廣告設計形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6
  • 點閱點閱:255
本文以臺灣日治時期為背景,從廣告的設計切入,探討當時臺灣平面廣告與歷史的關係、廣告元素與特色、圖文關係、對臺灣廣告設計後續的影響。透過大屯文史工作室郭双富先生提供的116個日治時期臺灣平面老廣告為樣本與文獻資料,進行質性分析。我們發現平面廣告會與當時社會環境及發生事件有關,廣告反映著社會的需求,日治時期的廣告為了讓臺灣民眾充分了解,多具有圖像,而根據不同分期,中、日文比例也不相同。廣告內容會包含商行資訊與時間,特色上常以繪畫取代照片為圖,圖像常帶有濃厚的日式風味,有時也會融合日本與臺灣文化。文字方向以右到左、上到下為主。圖文關係常以圖為主,字為輔;少數以文字為主,文字排版格式較死板,缺少變化。從現代、近代、後日治時期的廣告觀察來看,日治時期的廣告確實對臺灣現在的平面廣告造成長期影響。
期刊論文
1.呂紹理(20020500)。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1928-194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97-3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鍾淑敏(1994)。館藏「臺灣日日新報」的史料價值及其利用。臺北: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俞佩君(2008)。日治「皇民化運動」時期 (1937-1945)臺灣報紙廣告之戰爭風格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燕蓉(2010)。日治時期廣告中的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日日新報》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村雄(2009)。殖民觀點的視覺符號建構--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之「臺灣圖像」符號研究(博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自隆(2008)。廣告與臺灣社會變遷。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伊達千代、內藤夕力匕コ、柳曉陽(2007)。設計的文法--忍不住想動手的平面設計書。臺北:如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勝雄(2002)。編排設計。臺北:藝風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宏庸(2005)。臺灣茶廣告百年。新北市新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uncan, Alastair、翁德明(1992)。裝飾派藝術。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汝瑰、黃玉章(2005)。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柔縉(2008)。臺灣摩登老廣告。臺北:皇冠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Gibbs, Graham R.、吳佳綺(2010)。直性資料的分析。臺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秀政(19950000)。臺灣史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筱峰(1995)。一百年來臺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