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Kinect電玩遊戲介入對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以曾文家商為例
書刊名:全民休閒發展學刊
作者:王介伶譚醒鴻譚君儀
出版日期:2013
卷期:6:1
頁次:頁97-118
主題關鍵詞:體感式電玩坐式生活健康體適能Kin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
  • 點閱點閱:51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Kinect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方法: 受試者為90 名高職學生,其中60 名BMI 值超出正常值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另30 名BMI值正常學生作為對照組。實驗組介入為期八週,每週三天, 每天累計時間為30 分鐘的Kinect體感式電玩訓練,控制組及對照組則維持原來生活型態,實驗開始之前以及結束後, 三組皆進行體適能測驗,項目包含: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一分鐘仰臥起坐、800及1600公尺跑走。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組間體適能成績差異情形。 結果顯示Kinect體感式電玩訓練介入後, 控制組與對照組在BMI值和800及1600公尺跑走數值上顯著高於實驗組( p<.05 ) ; 在坐姿體前彎、一分鐘仰臥起坐、立定跳遠上,實驗組皆顯著優於控制組與對照組( p <.05) 。結論: 為期八週,每週三天,每天累積時間為30分鐘體感式運動電玩,有助於改善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的健康體適能。建議可將Kinect體感式運動電玩列入不愛運動、無規律身體活動習慣之坐式生活型態高中職學生增加活動量之選項, 使其能增進身體活動量。
期刊論文
1.謝明義、陳冠錦(20011200)。運動知覺技巧訓練之探討。大專體育,57,12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進隆(20050300)。運動與沮喪。國民體育季刊,34(1)=144,7-11+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厚諭、王鶴森、鄭旭煒(20080600)。不同網球運動經驗對Wii Sports互動式遊戲強度之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0(2),127-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Friedrich, M. J.(2001)。Woman, exercise, and aging: Strong message for the weaker sex。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81(11),1429-1431。  new window
5.Graves, L.、Stratton, G.、Ridgers, N. D.、Cable, N. T.(2007)。Energy expenditure in adolescents playing new generation computer games。British Medical Journal,335,1282-1284。  new window
6.Herzberg, G. R.(2004)。Aerobic Exercise, Lipoprotein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nefits and possible risks。Canadian Society for Exercise Physiology,29(6),800-806。  new window
7.王同茂(2003)。新世紀健康快樂學子的希望工程。學校體育,7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敏銓(2007)。加速度計與MEMS明日之星。電子產品世界,12,137-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raves, L.、Ridgers, N.、Stratton, G.(2008)。The contribution of upper limb and total body movement to adolescents' energy expenditure whilst playing Nintendo Wii。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104(4),617-623。  new window
10.張哲千(20081000)。遊戲機Wii的運動體驗。大專體育,98,88-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彩華、方進隆(19980700)。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相關因素研究。體育學報,25,13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善森(20050300)。體適能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政大體育研究,17,7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旻逸、洪偉欽、成和正(20101000)。體感式電玩對人體健康與運動教育之探討。大專體育,110,61-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佘宛諭(2011)。體感式運動電玩對國小肥胖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政宏(2004)。運動與飲食教育介入對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尤秀芳(2011)。體感式拳擊遊戲對肥胖學童心肺耐力、肌力及瞬發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斐彬(2009)。靜態伸展訓練對國小學童柔軟度與田徑運動能力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靜宜(2011)。探討國中生從事Wii互動式遊戲機中不同項目之能量消耗的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仲義(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stern Pacific Region、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 Force(2000)。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ew window
2.教育部(2011)。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雀戀、王郁雯(2009)。代謝症狀群營養與保健。臺北市:華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orbin, C. B.(1991)。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IA:Wm. C. Brown Publishers。  new window
5.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謝伸裕(2002)。ACSM體適能手冊。臺北:九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卓俊辰(1986)。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