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存在的美好年代--《2046》的烏托邦想像
書刊名: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
作者:黃詣庭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3
頁次:頁65-83
主題關鍵詞:2046王家衛國族寓言懷舊電影烏托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3
  • 點閱點閱:42
期刊論文
1.談玉儀(20070300)。《2046》恍惚交錯的記憶擬像。電影欣賞學刊,25(2)=130,136-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佳瑾(20060700)。欲望三部曲:論王家衛的電影《阿飛正傳》、《花樣年華》與《2046》。中外文學,35(2)=410,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也斯(200504)。王家衛電影中的空間。印刻文學生活誌,1(8),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伍軒宏(20060700)。愛是不可能的禮物:人欲在王家衛電影橫流。中外文學,35(2)=410,7-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奕君(20050600)。待價而沽的懷舊氣氛--從《花樣年華》看起。東華中國文學研究,3,183-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朗天(200504)。後八九與王家衛電影。印刻文學生活誌,1(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良露(200504)。0033王家衛。印刻文學生活誌,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irard, Laurent、Chan, Teri(200504)。王家衛現身說法。印刻文學生活誌,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蕾、蔡青松(20060700)。懷舊新潮: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中的結構。中外文學,35(2)=410,4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偉誠(20070300)。國族寓言霸權下的同志國:當代臺灣文學中的同性戀與國家。中外文學,36(1)=416,6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千雯(2009)。無厘頭自言自語的創作論述(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佳玲(2000-00-00)。「香港/人」的顯影拼貼--析論「家」與「身分認同」的香港電影論述(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彭松(2010)。烏托邦語境下的現代性反思。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碧雲、王德威(2000)。十二女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明信、吳美真(1999)。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明信、唐小兵(2001)。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當代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源煌(1998)。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稀方(2009)。後殖民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簡瑛瑛(19970000)。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齊隆壬(20130000)。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臺北:書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藍祖蔚(20041015)。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王家衛談文學與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祖蔚(20041016)。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王家衛談文學與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朗天(2011)。零字頭分裂.突然失落,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2011/0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Jameson, Fredric R.、張京媛(1994)。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