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理」的介入.「情」的抑制--以《牡丹亭》與《紅樓夢》的花園、閨訓、懲罰事件為中心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陳麗如
作者(外文):Chen, Li-ru
出版日期:2014
卷期:35
頁次:頁247-299
主題關鍵詞:紅樓夢牡丹亭情與理明清時期規訓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The Peony PavilionAffection and reasonMing and Qing periodDiscipli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0
  • 點閱點閱:57
期刊論文
1.歐麗娟(20100900)。論大觀園的空間文化--以屋舍、方位、席次為中心。漢學研究,28(3)=62,99-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新林、葛永海(2007)。從「原欲」到「情本」:晚明至清中葉江南文學的一個研究視角。浙江師範大學學報,32(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艾皓德(1997)。《紅樓夢》的情心理學。紅樓夢學刊,1997(増刊),291-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真文(20080300)。重新檢視教育上懲罰運用的正當性。教育實踐與研究,21(1),33-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德禎(20080900)。《牡丹亭》中杜麗娘愛情/情欲/身體自主之探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31,8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邦煒(1997)。「廢墟文化」與「神聖價值形態」--關於《紅樓夢》意義的重新解讀。紅樓夢學刊,1997(2),3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培晃(20120300)。三鬧《牡丹亭》。興大人文學報,48,12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璦玲(20010900)。晚明清初戲曲審美意識中情理觀之轉化及其意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183-2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廖咸浩(19930700)。說淫--「紅樓夢」「悲劇」的後現代沈思。中外文學,22(2)=254,85-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淑香(2005)。杜麗娘在花園--一個時間的地點。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59-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馮金山(2011)。《說文解字》中呈現之「規矩」文化現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Freud, Sigmund、張愛卿(2006)。精神分析引論。臺北:Portico Publishin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弘謀(1978)。五種遺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5)。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康來新(1987)。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阮元(1981)。禮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一粟(1964)。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包東波(1991)。中國歷代名人家訓精萃。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賈馥茗(2002)。教育的本質。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愛玲(2001)。紅樓夢魘。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同、談則、錢宜、湯顯祖(2008)。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葛兆先(2002)。古代中國社學與文化十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奔、劉彥君(2006)。中國戲曲發展簡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陳太勝、陳文穎(2001)。理解人性。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佛洛伊德、丹寧(1998)。夢的解析。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199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全文、王銘鴻、建築史與理論研究室(1987)。中國建築空間與形式之符號意義。臺北市: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永誠(20060000)。懲罰與教育:以洛克的觀點為例。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東原(1997)。中國婦女生活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詹丹(2004)。紅樓情榜。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駱小所(1996)。語言美學論稿。昆明: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夏志清、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2001)。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Owen, Stephen、陳引馳、陳磊、田曉菲(2006)。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6)。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志清(2007)。夏志清文學評論經典:愛情‧社會‧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Foucault, Michel、錢翰(2003)。不正常的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Plaks, Andrew H.(1995)。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脂硯齋、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曹雪芹、高鶚、馮其庸(1995)。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朱智賢(1989)。心理學大詞典。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翔林(1998)。死亡美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馮夢龍、周方、胡慧斌(1993)。情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Epstein, Maram、羅琳(2005)。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成之意義。江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湯顯祖、徐朔方、楊笑梅(1995)。牡丹亭。台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國藩、李奭學(2004)。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汪民安(2007)。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曾祖蔭(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丹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歐麗娟(2006)。《紅樓夢》中的「紅杏」與「紅梅」:李紈論。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麗娟(2006)。冷香丸新解--兼論紅樓夢中之女性成長與二元襯補之思考方式。紅樓夢人物立體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曉菲(2005)。「田」與「園」之間的張力--關於《牡丹亭‧勸農》。湯顯祖與牡丹亭。台北市: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030000)。情與無情:道教出家制與謫凡敘述的情意識--兼論《紅樓夢》的抒情觀。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 私情篇。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