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論馮夢龍《笑府》中醫藥笑話的編輯策略和文本閱讀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徐禎苓
作者(外文):Hsu, Chen-l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39
頁次:頁65-87
主題關鍵詞:馮夢龍笑府醫藥笑話編輯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8
  • 點閱點閱:52
明代中葉之後,笑話書發展蓬勃。馮夢龍《笑府》編寫前代笑話,並將其整理區分成十三部,奠定笑話書分類基礎,故有其重要價值和地位。從社會現象觀之,明代醫療市場良莠不齊,促使醫藥笑話產生。本文擇取《笑府》中醫藥笑話為討論對象,首先,討論其編輯策略,以醫藥為素材核心,由此擴及儒醫、身體等課題,故醫藥笑話分散各部。其次,在笑話詮釋上,以庸醫殺人和情慾書寫為主,前者挖苦醫生拙劣的醫術'質疑其專業,並鏡映明代醫療社會的景況;後者則透過情慾,釋放性壓抑。據此,說明《笑府》醫藥笑話的多重涵義。
期刊論文
1.李昭鴻(20121000)。從《笑府》、《古今譚概》的選錄標準論馮夢龍對雅俗笑話分判的原則及意涵。真理大學人文學報,13,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祝平一(20100600)。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8,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慶聲(19960700)。馮夢龍「笑府」研究。中華學苑,48,79-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克武、李心怡(20011200)。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漢學研究,19(2)=39,343-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國良(2001)。介乎雅俗之間--明清笑話書《笑林評》、《笑府》與《笑林廣記》。第一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35-2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謙(2004)。醫宗金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民(2012)。從醫療看中國史。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其姿(2012)。面對疾病: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樹芹(2012)。唐代涉醫文學與醫藥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夢龍(1985)。笑府。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慶聲(2009)。解頤編:中國古代笑話專題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濂(1988)。嵩渚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長卿(2000)。沈氏弋說。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承恩(1971)。文簡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啟(1979)。鳧藻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仁錫(2002)。陳太使無夢園初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實功(2002)。外科正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蘭陵笑笑生、秦修容(1998)。金瓶梅。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遊戲主人、粲然居士(1985)。笑林廣記。臺北:天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尹奎友、靳永(2001)。中國古代笑林四書。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Freud, Sigmund、常宏(2001)。詼諧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ellek, René、Warren, Austin、劉象愚(2009)。文學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立新(2012)。視覺、言語幽默的情感認知互動模式:多模態幽默的功能認知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順慶、李天道(2009)。雅論與雅俗之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萬益(1998)。明清小品--性靈之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家駱(2002)。中國笑話書。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孫思邈(1992)。千金翼方。臺北:自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楠(2002)。涇野先生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作人(1982)。苦茶庵笑話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紹振(2000)。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Lukács, Georg、楊恆達(1997)。小說理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利器(1981)。歷代笑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康來新(2010)。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時珍(1983)。本草綱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良松、郭洪濤(1990)。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曾(1982)。能改齋漫錄。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寶良(2004)。明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陸樹崙(198709)。馮夢龍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曹淑娟(1988)。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