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至極華美的完成--紀弦詩的死亡想像
書刊名: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
作者:曾進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Chin-f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39
頁次:頁85-108
主題關鍵詞:紀弦存在死亡基督涅槃Ji XianBeingDeathChristNirvan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2
  • 點閱點閱:63
期刊論文
1.奚密(19940200)。我有我的歌--紀弦早期作品淺析。現代詩,21,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宗翰(20010600)。中化「現代」--紀弦、現代詩與現代性。中外文學,30(1)=349,6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正忠(20090600)。藝術自主與民族大義:「紀弦為文化漢奸說」新探。政大中文學報,11,163-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登翰(1995)。《晚景》論紀弦。詩探索.理論卷,1995(1),5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萩(19921000)。在舊金山與紀弦話詩潮。笠,171,10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紀弦(1952)。紀弦詩甲集。臺北:暴風雨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弦(1954)。摘星的少年。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弦(2001)。宇宙詩鈔。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默、張漢良(1979)。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臺北:源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khtin, Mikhail Mikhailovich、錢中文、李兆林、夏忠憲(2009)。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紀弦(1965)。紀弦詩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默、洛夫、瘂弦(1961)。六十年代詩選。高雄:大業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小楓(1990)。拯救與逍遙。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英豪(1966)。批評的視覺。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瑞騰(1982)。詩的詮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ramer, Kenneth Paul、方蕙玲(1997)。宗教的死亡藝術--世界各宗教如何理解死亡。臺北:東大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紀弦(1985)。晚景。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19610000)。人生之體驗續編。人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丁.海德格、王慶節、陳嘉映(1990)。存在與時間。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紀弦(1953)。在飛揚的時代。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紀弦(1945)。紀弦詩甲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紀弦(1952)。紀弦詩乙集。臺北:暴風雨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紀弦(1945)。紀弦詩乙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紀弦(2008)。年方九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保羅‧沙特、姚曉華、宋永毅(1988)。死亡論--世界名人論死亡。廣州:廣州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宣揚(2010)。福柯的生存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一鳴(1944)。文壇史料。大連:大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成義(1984)。從抒情趣味到反藝術思想。臺北:金文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紀弦(1935)。行過之生命。上海:未名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紀弦(1951)。在飛揚的時代。臺北:寶島文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紀弦(1996)。第十詩集。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Bachelard, Gaston、顧嘉琛、杜小真(2005)。水與夢--論物質的想像。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茂倩、喬象鍾、陳友琴(1984)。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羅青(1994)。詩的風向球。臺北市: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大為、鍾怡雯(2006)。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1:文學思潮與論戰。台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須文蔚(2011)。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09紀弦。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Jaspers, Karl Theodor、亦春(1988)。悲劇的超越。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愛德華.泰勒、連樹聲、謝繼勝、尹虎彬、姜德順(2005)。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發展之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1957)。古希臘羅馬哲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郭璞、袁珂(1993)。山海經校注。四川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紀弦(2001)。紀弦回憶錄。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義芝(2006)。聲納--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紀弦(1978)。紀弦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蕭蕭(1980)。燈下燈。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紀弦(1963)。飲者詩鈔。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紀弦(1967)。檳榔樹乙集。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紀弦(1967)。檳榔樹甲集。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紀弦(1967)。檳榔樹丙集。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紀弦(1969)。檳榔樹丁集。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紀弦(1974)。檳榔樹戊集。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紀弦(1993)。半島之歌。臺北:現代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紀弦(1969)。終南山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葉舒憲(2011)。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