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親屬、婚姻與族群性:從南臺灣內埔客家的碑葬文化談起
書刊名:客家研究
作者:曾純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Chun-chu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7:2
頁次:頁115-158
主題關鍵詞:墓葬習俗祖先崇拜墓碑文女性入碑內埔Burial ground cultureAncestors worshippingStone tombstoneFemale write tombstoneNeip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1
  • 點閱點閱:59
期刊論文
1.廖小菁(20151200)。神龕上的祖姑婆:何仙姑信仰與泛珠三角地區的女性崇拜。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6,133-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瑋嬪(20011200)。漢人「親屬」概念重探--以一個臺灣西南農村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90,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tson, Rubie S.(1981)。Class Differences and Affinal Relations in South China。Man,16(4),593-615。  new window
4.Watson, Rubie S.(1986)。The Named and the Nameless: Gender and Person in Chinese Society。American Ethnologist,13(4),619-631。  new window
5.李筱(2014)。二次葬及其相關問題:比較分析安徽與部分民族地區的二次葬。集寧師範學院學報,4,67-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奉賢、劉美芝、曾純純(20160900)。六堆客家掛紙文化之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0(3),6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純純(2014)。客家傳統祖牌的女性祖先崇拜。客家研究輯刊,44,62-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紹豐、曾純純(20160300)。臺灣美濃地區家塚的分佈與形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0(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祥水(19730900)。"公媽牌"的祭祀--承繼財富與祖先地位之確定。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41-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賴旭貞(2014)。六堆的風水習俗與風水類型:以美濃地區為例。六堆客家研討會。苗栗: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8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純純(2014)。客家未婚女性的死後安置--以六堆地區喪葬習俗反映的民俗現象觀察。2014六堆客家研討會。苗栗: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95-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鳳英(2016)。族譜所見坟山安排與明清客家宗族建設:以閩西寧化地區為中心。客家與海上絲綢之路:第六屆客家文化局級論壇。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578-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萍瑛(2009)。臺灣墳場文化研究:以中臺灣南投縣埔里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倫光(2004)。臺灣傳統墳塚的地方性樣式與衍化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紹豐(2013)。美濃地區家塚形制及其文化意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永明(2015)。南臺灣無祀信仰的衍化與變異:以內埔客庄無主骨骸奉祀風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蘭‧巴特、屠友祥(2000)。S/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陳金田(1993)。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福全(2008)。臺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臺北:徐福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萍瑛(2008)。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社會史的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房學嘉、宋德釗、鍾晉蘭(2012)。客家婦女社會與文化。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丁世良、趙放(1995)。上杭縣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世良、趙放(1997)。長樂縣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內埔庄役場(1933)。潮州郡內埔庄勢一覽。內捕:內埔庄役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蒲慕州(19930000)。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仁傑(20130000)。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捷夫(1995)。中國喪葬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烺光、王芃、徐隆德(2001)。祖蔭下:中國鄉村的親屬、人格與社會流動。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彬政(2001)。地理位置和山川地形。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自然環境篇。屏東: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純純(2007)。從「孺人」到「女兒入譜」:客家女性在族譜中角色的歷史變遷。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臺灣與全球的經驗。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otter, Jack M.(1974)。Cantonese Shamanism。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Watson, James L.(1982)。Of Flesh and Bones: The Management of Death Pollution in Cantonese Society。Death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Lif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張翰璧(2007)。社會與文化:客家婦女篇。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亦園(1992)。臺灣漢人家族的傳統與現代適應。文化的圖像。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泉清(1997)。五華縣華城鎮湖田村張氏宗族與神明崇拜。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英章(2004)。現代化過程中的袓先崇拜:閩臺漢人社會的例子。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志偉(2011)。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墳」及其傳說。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olf, Arthur P.(1974)。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莊英章(2004)。閩南、客家的祖先崇拜。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