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1950、1960年代文學生產與戰後散文的典律模塑:以《文星雜誌》與梁實秋為例
書刊名: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作者:劉佳蓉
作者(外文):Liu, Jia-ro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3:3
頁次:頁283-299
主題關鍵詞:文學生產戰後散文典律模塑文星雜誌梁實秋Literary productionEssays after World War IICanon constructionWenxingLiang Shih-Chi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5
  • 點閱點閱:43
期刊論文
1.余光中(19630600)。剪掉散文的辮子。文星,12(2)=68,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620700)。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舊文新刊)。文星,10(3)=57,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孟能(19650100)。一個出版人的願望--「出版原野的開拓」代序。文星,15(3)=87,7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人間世月刊社(1959)。心願說從頭--敬致讀者作者並賀新年新禧。人間世月刊社,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文星雜誌社(1962)。「文星」 五歲了!。文星,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文星雜誌社(1964)。「文星叢刊」 三十五種簡介。文星,77,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中(1963)。迎七年之癢。文星,7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光中(19640500)。下五四的半旗!。文星,14(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國明(20090600)。散文的現代(主義)轉折--析論余光中「現代散文」的歷史類型意義及其「詩化」內涵。朝陽人文社會學刊,7(1),7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佛泉(19620600)。西化問題之批判(舊文新刊)。文星,10(2)=56,1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實秋(19620600)。我對討論中西文化問題的建議。文星,10(2)=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實秋(19620600)。自信力與誇大狂。文星,10(2)=56,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梁實秋(19631200)。整頓高等教育的幾點意見(舊文新刊)。文星,13(2)=7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梁實秋(19650600)。聞一多在珂泉。文星,16(2)=92,2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序經(19620800)。全盤西化的理由(舊文新刊)。文星,10(4)=58,14-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建忠(20140800)。冷戰與戒嚴體制下的美學品味:論吳魯芹散文及其典律化問題。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6,83-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新月社(1962)。「舊文新刊」專欄的闢設。文星,5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孟能(19630900)。「文星叢刊」出版緣起。文星,12(5)=7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新月月刊社(19620500)。舊文新刊--「新月」的態度。文星,10(1)=55,6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建忠(20121200)。「美新處」(USIS)與臺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臺、港雜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52,211-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應鳳凰(2006)。五○年代女性小說與文學傳播。台灣文學傳播全國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79-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俊益(2012)。跨海的古典、生根的人文:梁實秋文學與文藝思想在台傳播及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梅香(2005)。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 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梁實秋(1963)。秋室雜文。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梅音(1964)。十月小陽春。臺北:文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0)。文學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威(1998)。典律的生成。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約農(1964)。歐洲假期。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凡(1977)。不按牌理出牌。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解昆樺(20130000)。臺灣現代詩典律與知識地層的推移:以創世紀、笠詩社為觀察核心。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天助(20020000)。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懷碩(19761118)。雅舍的真幽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實秋(19350609)。自信力與誇大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實秋(19350825)。整頓高等教育的幾點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誦聖(2011)。台灣冷戰年代的「非常態」文學生產。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明(2002)。臺灣現代文學與五○年代自由主義傳統的關係--以《文學雜誌》為中心。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敖(1982)。為「 文星」 招魂。文星‧圍剿‧賣。臺北:四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淇瀁(2014)。權力與遊戲:從舊書重印論台灣文學出版的經典再塑。場域與景觀:台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臺北: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實秋(1964)。文學與革命。偏見集。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貴芬(2007)。翻譯驅動力下的台灣文學生產--1960-1980現代派與鄉土文學的辯證。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