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的人文世界觀及其心性超越之道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臧要科
作者(外文):Zang, Yaoke
出版日期:2017
卷期:82
頁次:頁61-78
主題關鍵詞:天人合一心性仁境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7
  • 點閱點閱:6
殷商文化傳統和周文化傳統的混合,為孔子的哲學思考提供了具體歷史情境,基於對這一世界的自覺反思,孔子對殷商神鬼世界進行了創造性轉換。在此過程中,他一方面認識到世界的客觀限定性,人與物在世界中都是被決定者。另一方面在區分人與物不同的基礎上,孔子又於世界中劃出義的領域,相信「吾欲仁,則斯仁至矣」。殷商文化傳統中溝通天人時的外在性及其局限,使得孔子將溝通天人的仲介置於人內心,對世界客觀限定性與人主宰性的雙重強調顯示出孔子理解世界時的理性維度與人文特徵,而這決定了孔子對超越之道的內向性設定。
期刊論文
1.甘陽(1987)。八十年代文化討論的幾個問題。文化:中國與世界,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適(19340000)。說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233-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維(1917)。殷周制度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穆(2011)。國史大綱。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伯峻(1982)。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2003)。胡適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寶楠(1990)。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岳霖(1940)。論道。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偉希(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金岳霖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岳霖(1987)。論道。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岱年(1958)。中國哲學大綱。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adamer, Hans-Georg(1975)。Wahrheit und Methode。  new window
11.Gadamer, Hans-Georg(1975)。Truth and Method。紐約。  new window
12.王國維(1916)。殷禮徵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錢穆(2011)。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友蘭(2001)。中國哲學簡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丁.布伯、陳維綱(1986)。我與你。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國維(2009)。殷禮徵文。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德輝(2002)。天文本單經論語校勘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俞樾(1988)。論語平議。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樹達。論語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宇信(1984)。西周甲骨探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祥龍(2001)。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余英時(2014)。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2004)。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余英時(20140000)。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焦循、沈文倬(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錢穆(2011)。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能有的貢獻。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2001)。[人生哲學]自序。人生哲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友蘭(2001)。人生哲學之比較研究。三松堂全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岱年(1994)。[中國哲學大綱]再版序言。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岱年(1994)。[中國哲學大綱]序論。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寅恪(200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陳寅恪集.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逢祥(2009)。王國維著譯年表。王國維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國維(2009)。殷周制度論。觀堂集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斯年(2003)。周東封與殷遺民。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適(2003)。說儒。胡適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塞爾。現象學哲學引論。歐洲科學的危機和先驗現象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傅斯年(2002)。周東封與殷遺民。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