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
作者:林啟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集叢:中國哲學叢刊
ISBN:9571512079
主題關鍵詞:儒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7) 博士論文(16) 專書(17)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7
期刊論文
1.杜維明。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涵義。鵝湖月刊,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滿紅(1990)。明清的朝代危機與世界經濟蕭條--十九世紀的經驗。新史學,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啓屏(199505)。孟子思想中道德與文學的關係。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啓屏(1990)。論「言」、「文」、「辭」研究先秦文學觀念的合法性。文史哲學報,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弱水(198103)。「內聖外王」観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治思想的根本疑難。史學評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直(1986)。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説的草稿。九州學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政烺(1984)。書六十四卦跋。文物,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悼雲(198403)。論雅斯培樞軸時代的背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00600)。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臺大歷史學報,2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明輝(19960100)。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臺灣社會研究,21,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英時(19870900)。略說中西知識分子的源流與異同:《士與中國文化》自序。九州學刊,2(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鼎國(19990900)。「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3)=35,87-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19921200)。卮言論:莊子論如何使用語言表達思想。漢學研究,10(2)=20,123-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胡適(19340000)。說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233-2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俊傑(19990600)。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臺大歷史學報,23,395-4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毓生、劉錚雲(19750500)。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思想。中外文學,3(12),6-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明輝(19990100)。存心倫理學、形式倫理學與自律倫理學。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5,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明輝(2000)。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内在超越性」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會議日期: 2000/06/29-07/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杭之(1987)。通識教育的一些問題。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新竹。228-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楊儒賓。榮格的同時性原理與《易經》的感通觀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莊耀郎(1991)。王弼玄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啟屏(1995)。先秦儒法思想中的血緣問題與國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1987)。中國古代天人鬼神交通之四種類型及其意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錦樹(1998)。近代國學之起源(1891-1921)--相關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夫之(1989)。讀四書大全説。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京大學中文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5)。望山楚筒。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83)。周易本義。臺北:學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睦疼。授經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天正(1982)。中庸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淸松(1983)。中國人的價値觀--人文學觀點。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來知徳。周易來注。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謙(1982)。邏輯經驗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姚際恆、林慶彰、簡啓楨、江永川(1994)。姚際恆著作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姚鼐輯、王文濡(1982)。大字本評註古文辭類。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明、陳大齊(1982)。孔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陸九淵、王宗沐、楊家駱(1990)。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據明嘉靖江西刊本校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陸世儀(1977)。思辨錄輯要。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知寒(1991)。墨子研究論叢。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俊傑、福田殖(1996)。東西文化的探索--近代文化的動向。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宗羲。南雷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瑞祺(2000)。現代與後現化代。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程顥、程頤(1983)。ニ程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萬斯同。儒林宗派。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費密。弘道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寶楠、高流水(1988)。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戴震(1997)。戴震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顧炎武。亭林詩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卡西勒、李日章(1989)。啓蒙運動的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史馬特、李衣雲、林文凯(1997)。後現化性。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派深思、章英華(1991)。社鲁的演化。臺北:遠流圖書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康德、牟宗三(1982)。德的道德哲學。臺北:臺灣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康德、李秋零(1997)。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雅斯培、黃藿(1985)。當代的精神處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柯普斯登、鄺錦倫、陳明福(1990)。西洋哲學史•第四卷。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羅素、張金言(1993)。人類的知識。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H. W. Janson、曾堉、王寶連(1980)。西洋藝術史。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Patrick, Nuttgens、張百年、顧孟潮(1992)。建築的故事--世界建築發展史。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加地伸行(1990)。儒教とはなにか。東京: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池田末利(1981)。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Giddens, Anthony(1990)。The Condequenses of Modernitv。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37.Maunzio Passerm Dentreves、Seyia Benhabid Qds(1996)。Habermas and the Unfinished Project of Cambridge Masss。MIT press。  new window
38.Levy, M.J.(1966)。Moder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ieti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Fingarette, Herbert(1971)。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New York:Harper Torchbook。  new window
40.Brubacher, J.S.(1982)。O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 San。Calii:Jossey- Bass。  new window
41.Weber, Max(1964)。The religion of China:Confucianism and Taoism。New York: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42.Dancy, Jonathan(1985)。i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Epistemology。New York。  new window
43.劉述先(1992)。生命情調的抉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徐志銳(198906)。周易大傳新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池田秀三(1998)。自然宗教の力--儒教を中心に。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Hampson, Norman、李豐斌(1984)。啓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金耀基(1991)。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Bruhl, Levy、丁由(1997)。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馬凌諾斯基、朱岑樓(1984)。巫術、 科學與宗教。臺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商承祚(199511)。戰國楚竹簡匯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俊傑、林慶彰(1995)。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方東樹(1978)。漢學商兌。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牟宗三(199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杜維明(1997)。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淩廷堪、王文錦(1998)。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顏元、王星賢、張芥塵、郭征(1987)。顔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Keesing, Roger M.、于嘉雲、張恭啟(1981)。當代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成中英(1986)。知識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之探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朱熹(1981)。四書集註。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壽安(1994)。以禮代理--淩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俊傑(1991)。孟子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0100)。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楊伯峻(198204)。論語譯注。台北:源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林玉體(1980)。西洋敎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蔣禮鴻(1996)。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Needham, Joseph(1956)。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2, 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9.顧頡剛(1988)。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梁啟雄、楊倞(1983)。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佛洛姆、葉頌壽(1988)。被遺忘的語言--夢的精神分析。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徐友漁、陳嘉映、周國平、尚杰(1996)。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錢穆(198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傅斯年(195212)。傅孟真先生集。臺北: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顧憲成、馮從吾(1975)。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特雷西、馮川(1995)。詮釋學、宗教、希望--多元性與含混性。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鄭家棟(1997)。當代新儒學史論。廣西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黎靖德、王星賢(1987)。新校標點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Schluchter, Wolfgang、顧忠華(1986)。理性化與官僚化--對韋伯之研究與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Schutz, A.、盧嵐蘭(1992)。舒茲論文集。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牟宗三(1983)。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劉宗周、戴璉璋、吳光、鍾彩鈞(1997)。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Jauss, Hans-Robert、Holub, Robert C.、周寧、金元浦、滕守堯(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莊子、郭慶藩、王孝魚(1980)。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Jaspers, Karl、魏楚雄、俞新天(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牟宗三(198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Schwartz, Benjamin I.(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0.胡適(1986)。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溝口雄三、索介然、龔穎(1997)。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Marcel, Gabriel、陸達誠(1983)。是與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陸達誠(1992)。馬賽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余英時(1984)。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方祖猷(1996)。清初浙東學派論叢。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Dupré, Louis、傅佩榮(1986)。人的宗教向度。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溝口雄三、李甦平、龔穎、徐滔(1996)。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李明輝(19900000)。儒家與康德。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余英時(1980)。論戴震與章學誠。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確(1979)。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榮捷(1988)。朱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李明輝(1995)。孟子思想的哲學探討。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章景明(1986)。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陸寶千(1978)。清代思想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阮元、鄧經元(1993)。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顧炎武、徐文珊(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李紀祥(1988)。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鄭世興(1981)。中國現代教育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榮格、楊儒賓(1993)。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劉述先(20000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皮錫瑞、周予同(1983)。經學歷史。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董誥、陸心源(1987)。全唐文及拾遺。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林慶彰(1990)。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孫詒讓、王文錦、陳玉霞(1987)。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徐復觀(198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韓非、陳奇猷(1974)。韓非子集釋。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老聃、王弼、樓宇烈(1983)。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勞思光(1988)。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劉述先(19860000)。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黃進興(19940000)。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孫希旦、沈嘯寰、戴聖、王星賢(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孫詒讓、孫以楷、墨翟(1987)。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小野和子(1993)。東林黨考。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英時(1996)。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從明清思想基調的轉換看儒學的現代發展。東西文化的探索--近代文化的動向。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英時(1987)。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弱水(1991)。儒家的近代命運。評新儒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武雄。通識教育、科學教育與數學教育(上)--理性的叛逆與解放。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際研討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啓政(1987)。通識教育的內涵及其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通進(1999)。整合與超越:走向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學。環境倫理學進展:評論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傅大爲(1985)。科學的哲學發展史中的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臺北:遠流圖書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元培(1968)。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蔡元培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述先(1995)。由當化西方宗教思想如何面對現代問題的角度論儒家傳統的宗教意涵。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齊勇(1999)。當代新儒家對儒學宗教性問題的反思。中國哲學的詮釋與發展--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里克(1982)。哲學的轉變。邏輯經驗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明輝(199912)。《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德威(1993)。「考掘學」與「宗譜學」--再論傅柯的歷史文化觀。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