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康有為《論語注》會通中西思想的詮釋策略探論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李詠達
作者(外文):Lee, Wing-tat
出版日期:2018
卷期:96
頁次:頁107-128
主題關鍵詞:康有為論語注詮釋策略今文經學援西入儒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6
  • 點閱點閱:39
期刊論文
1.馬洪林(2008)。康有為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東方論壇,2008(5),83-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松榮(2004)。論康有為文化思想復歸的根源與軌跡。廣東社會科學,2004(4),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俊傑(1984)。從「孟子微」看康有為對中西思想的調融。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577-6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康有為(1999)。我史。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皮錫瑞、周予同(2008)。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公權(2005)。中國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友蘭(1989)。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明貴(2009)。論語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克斯.韋伯、約翰內斯.溫克爾曼、林榮遠(1997)。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賀麟(1947)。當代中國哲學。勝利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康有為、樓宇烈(1984)。論語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維喬(1971)。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紀能文、羅思東(1998)。康有為傳。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雲龍(1967)。康有為評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克己(1982)。康長素梁任公先生合譜。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綱(2007)。六朝論語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馮天瑜(1993)。元典:文本與闡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2006)。論語集注。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康有為、樓宇烈(1988)。長興學記、桂學答問、萬木草堂口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宋恕(1993)。六字課齋津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譚嗣同(1954)。以太說。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康有為(2006)。大同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啟超、朱維錚(1998)。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錢穆(199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晏、邢昺、朱漢民、張豈之、孔子(2000)。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齊思和(2000)。魏源與晚清學風。中國史探研。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譚嗣同、唐才常(1981)。上歐陽瓣彊師書。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陽中鵠(1943)。致譚、唐書。譚嗣同書簡。桂林:文化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1999)。南海康先生傳。我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源(1976)。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攷敍。魏源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自由(1981)。戊戍前孫康二派之關係。革命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康有為(1987)。「論語」為公羊學考。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平(1989)。今古學考。廖平學術論著選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釋太虛(2005)。中興佛教寄禪和尚傳。太虚大師全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葛兆光(2008)。孔教佛教抑或耶教:一九〇〇年前後中國的心理危機與宗教變遷。中國宗教學術與思想散論。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