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通」為道--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之老學詮釋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呂慧鈴
作者(外文):Lu, Hui-l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33
頁次:頁169-220
主題關鍵詞:重玄中道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Twofold-mysteryChongxuan xueTongOpennessMiddle wayDu GuangtingDaode zhenjing guangshengyiDa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7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商戈令(2004)。「道通為一」新解。哲學研究,20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中江(2009)。《凡物流形》的宇宙觀、自然觀和政治哲學--圍繞「一」而展闊的探究並兼及學派歸屬。哲學研究,2009(6),48-58+9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儒賓(20140900)。遊之主體。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乏筆(20121200)。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88,4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海煙(19970700)。莊子哲學的「陰陽」概念。宗教哲學,3(3)=11,88-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俊宏(20080300)。杜光庭的「經國理身」思想--以《道德真經廣聖義》為核心。政治科學論叢,35,12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永勝(20120600)。二重的道論:以南朝重玄學派的道論為線索。清華學報,42(2),233-2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丁四新(2012)。論上博楚竹書《凡物流形》的哲學思想。北大中國文化研究,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根友(2013)。通之道(引論):一種新的形上學之思。哲學分析,4(1),58-78+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明照(20150300)。王船山莊學中「相天」說的倫理意義。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9,77-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姜丹丹(20150300)。另一種主體性、「間」的哲學與轉化的效能:從朱利安論《莊子》到文化交通。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1)=97,57-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苗建時(2010)。生態學、美學與道教修煉。學術研究,2010(4),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畢來德、宋剛(20120900)。莊子九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87,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冠閔(20090900)。牟宗三的感通論:一個概念脈絡的梳理。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3)=75,65-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欽彬(20141200)。跨文化視域下的「之間」哲學:朱利安與日本哲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4(4)=96,229-2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振宇(20160700)。道家「自然」的文法與超文法:以海德格哲學為線索。哲學與文化,43(7)=506,8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儒賓(20061200)。兩種氣學,兩種儒學。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2),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賴錫三(2016)。《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台灣莊子學。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05年11月5-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呂慧鈴(2016)。重玄與道性:唐代老子學詮釋向度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牟宗三(2003)。四因說演講錄。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弗杭索瓦.朱利安、卓立、林志明(2013)。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錫三(1998)。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清華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安排(1988)。道教義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玄宗(1988)。唐玄宗御註道德真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光庭(1988)。道德真經廣聖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大華(2003)。隋唐道家與道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道宣(1983)。集古今佛道論衡。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2004)。理則學。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200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固盛(2008)。道教老學史。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僧祐(1983)。弘明集。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2004)。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果(1988)。道體論。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唐君毅(1953)。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Jullien, François、閆素偉(2006)。聖人無意--或哲學的他者。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汝鈞(1998)。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慶藩、王孝魚(1995)。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成玄英(1988)。道德真經註疏。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金兌勇(2005)。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道教哲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唐玄宗(1988)。唐玄宗御製道德真經疏。台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蔡新樂(2006)。翻譯與漢語:解構主義視角下的譯學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譚嗣同(2006)。仁學。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賴錫三(20110000)。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象、成玄英(2008)。南華真經注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慶節(2004)。親臨存在與存在的親臨--試論海德格爾思想道路的出發點。解釋學、海德格爾與儒道今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振宇(2016)。批判的氣論--莊子氣論之當代開展。道家的氣化現象學。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俊業(2009)。道德形上學的理念與證成。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