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儒林傳稿》到《國史儒林傳》--阮元與清國史館學術觀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游喬茵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4
頁次:頁305-325
主題關鍵詞:儒林傳稿國史儒林傳阮元清代國史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6
  • 點閱點閱:3
清代在官方主持下,開設諸多史館,替史料修纂帶來豐碩成果,嘉慶十四年(1890),阮元受劉鳳誥考場舞弊案牽連後,被革去浙江巡撫一職,轉而投入《儒林傳》的編纂工作,後完成《儒林傳稿》四卷。當阮元將《儒林傳稿》呈交清國史館後,國史館員以此為基礎,修改出至少三種與阮稿內容大為不同之《國史儒林傳》。《國史儒林傳》「尊漢」之經學觀點與阮稿「漢宋持平」之主張並不一致。比對《國史儒林傳》對《儒林傳稿》的修改,可呈現兩者在立場、經學觀的考量上出現的繼承與轉變。本文先針對阮元《儒林傳稿》的序文、凡例、人物編排、傳記內容進行經學觀之分析,後比對臺灣地區館藏於國家圖書館、故宮文獻處之三種《國史儒林傳》抄本,梳理《國史儒林傳》對阮元《儒林傳稿》的改動過程,討論兩者不同的立場考量及經學觀點
期刊論文
1.李紀祥(20090900)。清代學術之「開端」。漢學研究,27(3)=58,283-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佑森(19701200)。阮元的經學及其治學方法。故宮文獻,2(1),1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包遵信(19941200)。阮元和清代漢學。文化中國,1(3),8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穎政(20110400)。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春秋學的評價標準。經學研究集刊,10,12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延煒(20080300)。清國史館《儒林傳》纂修活動考述。故宮學術季刊,25(3),49-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聖修(20120600)。清兩卷本《國史儒林傳》考述--兼論道光二十四年以前〈儒林傳〉稿本之變化。故宮學術季刊,29(4),227-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俞佑(20130400)。阮元《儒林傳稿》學術觀鉤沈。輔仁國文學報,36,10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吉發(20080300)。傳統與創新--清朝國史館暨民初清史館纂修列傳體例初探。故宮學術季刊,25(3),69-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明道(2005)。阮元評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穆(1971)。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章濤(1994)。阮元傳。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阮元(1995)。儒林傳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戚學民(2011)。阮元《儒林傳稿》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穆(198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阮元(2006)。揅經室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全祖望、詹海雲(2003)。全祖望《鮚埼亭集》校注。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大昕(1936)。潛揅堂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史館。國史儒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史館。國史儒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國史館。國史儒林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聖修(20160000)。一切總歸儒林:《明史‧儒林傳》與清初學術研究。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繆荃孫(1973)。藝風堂文漫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啟超(2008)。清代學術概論。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91)。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汎森(2015)。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國史儒林傳》與道光年間顧祠祭的成立。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居淵(2009)。清代儒林與漢宋學術--以阮元《國史儒林傳》為中心。經學與中國哲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