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袒露與重生--臺灣近十年家族書寫散文中的私我認同(2010~2019)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簡君玲
作者(外文):Chien, Chun-l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2
頁次:頁55-92
主題關鍵詞:家族書寫認同療癒平路郭強生江鵝李屏瑤Family writingPersonal identityHealingPing LuJohn Sheng KuoE JiangPing Yao Le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178
期刊論文
1.胡衍南(20050400)。論「外省第二代」作家的父親(家族)書寫。清華中文學林,1,10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強生(20040600)。五年級的歸去來兮--[林黛嫚]《平安》的懷舊與內省。文訊,224,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20050900)。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47(3),249-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嘉瑜(20141200)。琦君懷舊散文中的家屋空間。國文天地,30(7)=355,34-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瑩萱(20120700)。虛實交錯的家族書寫--論《逆旅》及《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有鳳初鳴年刊,8,641-6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平路(20151200)。致想像中的讀者。印刻文學生活誌,第二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特輯,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芳儀(20121200)。守望生命:論洪素麗家族書寫中的自然與療癒關係。華文文學與文化,2,8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強生(20060700)。人間難得有情癡--張曼娟《不說話,只作伴》中的感情習題。文訊,249,68-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強生(20030500)。鄉愁的詠歎--閱讀米蘭.昆德拉《無知》。文訊,211,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思坊(20080300)。記憶的肢解和重塑--論張大春家族書寫策略的轉移。思辨集,11,121-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錦珠(20110700)。現實是無名的--讀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文訊,309,12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珮貞(20150900)。無父無家者的精神祭典--論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憂傷書寫。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15,95-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姿妙(20140200)。《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中「家」的記憶書寫。雲科漢學學刊,15,3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宗潔(2006)。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淑鈴(2017)。陳玉慧與郝譽翔的尋父書寫(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曉恬(2019)。當代台灣女性作家鍾文音、郝譽翔的成長記事--以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分析文本中自療過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心怡(2006)。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的家族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薛好薰(2011)。海田父女。臺北市:寶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郝譽翔(2011)。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追憶逝水空間。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裕棻(2013)。洪荒三疊。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4)。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銘如(2015)。空間/文本/政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誦聖(2015)。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俊雄(2018)。痛苦編年:給世人的安慰之書。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盛弘(2013)。大風吹:台灣童年。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平路(2017)。袒露的心。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曲潤蕃(2016)。走出魘夢。文訊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鵝(2016)。俗女養成記。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妮民(2015)。暮至臺北車停未。有鹿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屏瑤(2019)。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銘如(20190000)。書評職人:失憶時代的點書。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郅忻(2013)。我家是聯合國。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郅忻(2018)。孩子的我。木馬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曼娟(2018)。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梁雅英(2019)。愛之味:散文集。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強生(2015)。何不認真來悲傷。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又津(2015)。準台北人。印刻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春美(2017)。時光那端遇見你。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博志(2013)。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無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廖淑華(2013)。鷺鷥飛入山。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素霞(2019)。日照枋寮坑溪。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麗卿(2014)。回娘家曬太陽。二魚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龍應台(2018)。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天下雜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宗潔(20130000)。當代臺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新北:花木蘭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佳如,佐渡守(2017)。平路╳郭強生對談:袒露、叩問與和解,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3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琡分(20190503)。為什麼非是散文不可?《神在》崔舜華:「有些事情我用詩辦不到。」,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2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