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圖書館與博物館藏品分類之研究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黃文美
作者(外文):Huang, Wen-mei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3
頁次:頁115-126
主題關鍵詞:圖書館博物館館藏品分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6
  • 點閱點閱:28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嘗言:一切科學的知識,包含類別觀念下依特點的分類,而在觀念的組合中就形成了系統。科學的目標是去定義一個學科的本質,並指出學科之間的不同特質。 圖書館與博物館對於入藏的資料及文物其首先之責任即為妥善保存,進而有展示、研究、教育、推廣上的價值。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與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均是經由審慎地選購、交換、贈送等途徑入館典藏的,必須加以妥善處理與組織,方便於管理。這一種處理與組織在圖書館來說,指的是圖書資料的分類、編目;在博物館而言,指的是文物的登錄與分類。 中國早在漢成帝時劉向、劉歆父子所編的別錄七略即有分類的概念。到了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被稱為歷來最好的目錄。 分類的目的是將相同性質的事物集合一處,而將不同性質的事物予以分開。 為方便整理、研究、管理、類歸,所以各博物館或圖書館必須依該館的性質、特色與需求,規劃最適當的分類制度,訂定最完整且富有彈性的分類系統。圖書館與博物館的典藏品,均是依該館設立的宗旨及風格進行徵集而來,基本上,二者分類的理念及分類的體系是大同小異,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圖館館藏的數量與知識涵蓋的範圍,相較於博物館要大過許多,所以圖書館的分類應比博物館要更細密,才能將館藏做完善的分類。在圖書館與博物館設置的同時,也必須建立館藏特色,但圖書館方面,在增加專科類別資料外,通識資料亦不可免,故無論是公共圖書館亦或專科圖書館,大多可依循一套標準的分類系統進行分類,而博物館的典藏品的收集,完全可依其特色及原則進行徵集,故各博物館的分類應依其自身需要,決定分類方法。 本文針對圖書館與博物館典藏品的分類方式做以下的介紹。
期刊論文
1.黃光男(19980300)。典藏品的意義與應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8(3),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振鵠(1984)。圖書館學論叢。台北:台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述兆、吳祖善(1989)。圖書館學導讀。漢美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光男(1991)。美術館行政。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圖書館學會出版委員會(1990)。圖書館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昌彼得、潘美月(1991)。中國目錄學。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光男(1994)。美術館廣角鏡。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國寧(1997)。博物館制定蒐集政策的考量因素。博物館的文物蒐藏及典藏制度。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平(1997)。登錄的理論與實務。博物館的文物嵬藏及典藏制度。台北市:史博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