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解讀清末在臺灣撰作的善書《覺悟選新》
作者:宋光宇
書刊名:宋光宇宗教文化論文集;上
頁次:245-307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主題關鍵詞:善書覺悟選新宗教文化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3
期刊論文
1.宋光宇(19841200)。從「玉歷寶鈔」談中國俗民的宗教道德觀念。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27,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光宇(19890600)。試論明清家訓所蘊含的成就評價與經濟倫理。漢學研究,7(1)=13,195-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光宇(19930400)。霞海城隍祭典與臺北大稻埕商業發展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2(2),291-3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騰嶽(1953)。鴉片在臺灣與降筆會的解煙運動--反抗日本鴉片政策的一民族意識表現。文獻專刊,4(3/4),1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文星(19880200)。日據初期臺灣的「大家樂」--花會。歷史月刊,1,6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文星(19880300)。東亞最早的公營彩票:臺灣彩票。歷史月刊,2,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菼(1974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鬥頻繁之主因。臺灣風物,24(4),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olf, Arthur P.(1968)。Adopt a Daughter-in-law, Marry a Sister: A Chines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he Incest Taboo。American Anthropologist,70(5),864-874。  new window
9.王世慶(19760900)。海山史話(上)--三峽及樹林鎮。臺北文獻(直字),37,49-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世慶(19861200)。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1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喜夫(19820900)。清代臺灣善書初探。臺灣文獻,33(3),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寶村(19850600)。聖諭教條與清代社會。歷史學報,13,303-3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樊信源(19741200)。清代臺灣民間械鬥歷史之研究。臺灣文獻,25(4),90-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光宇(19840100)。地獄之說與道德思想的研究。漢學研究通訊,3(1)=9,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懋棠(19741200)。臺灣現行的善書(佛道等教勸善之書)。臺灣風物,24(4),86-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宋光宇(1982)。從地獄遊記看當前臺灣社會問題。民間信仰與社會研討會。臺灣省民政廳與東海大學社會學系。116-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光宇(1992)。從最近十幾年來的鸞作遊記式善書談中國民間信仰裡的價值觀。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741-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卓克華(1983)。清代台灣行郊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滿紅(1985)。清末社會流行吸食鴉片研究--供給面之分析(一七七三-一九○六)(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建中(1969)。澎湖人移居臺灣本島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井出季和太(1937)。臺灣治績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永根(1982)。鸞門暨臺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台中:聖德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黃。功過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文達(1983)。鳳山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蔣良騏、王先謙。十二朝東華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2)。臺北市志稿。臺北市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75)。鸞堂聖典。台中聖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瑩(1958)。東槎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olf, Arthur P.、Huang, Chieh-shan(1980)。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95-1945。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周鍾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Wolf, Margery(1972)。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唐贊袞(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炳棣(1962)。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 1368-1911。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景英(1958)。海東札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01)。元臺北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63)。人民志宗教篇。臺灣通志稿。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光宇(1993)。重利與顯親:有關「臺灣經驗」各家理論的檢討和歷史文化論的提出。臺灣經驗(一)--歷史經濟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兆南(1992)。臺灣的善書宣講初探。本土歷史心理學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臺書。鹿洲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培桂(1963)。附錄一.文徵(上).節錄臺灣十七口設防狀。淡水廳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