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作賦津梁:明代萬曆年間辭賦選本研究
作者:王欣慧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五南
集叢:五南當代學術叢刊;17
ISBN:9789571181035
主題關鍵詞:辭賦文學評論明代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張璉(19921200)。明代專制文化政策下的圖書出版情形。漢學研究,10(2)=20,355-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結(2013)。明代的選學與賦論。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113-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宜如(20010500)。明代中期吳中商業活動及其文藝現象。中國學術年刊,22,417-452+4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冷衛國、蹤凡(2005)。陳山毓《賦略》及其賦學觀。貴州社會科學,195,13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昌雲(2007)。明代辭賦屬詩說辨析--兼論明賦的理論嬗變及創作傾向。中國文化研究,2007(秋之卷),6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居讓、姜妮(2010)。袁選《精鐫古今麗賦》價值初探。圖書管理與實踐,2010(1月號),65-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蹤凡、孫晨(2011)。《賦海補遺》編者考。中國典籍與文化,76,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東榮、陳長房(1995)。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鴻裕(2008)。明代科舉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俊慶(2007)。周履靖及其《夷門廣牘》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麥杰安(1996)。明代蘇常地區出版事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振興(2001)。清代賦話述評(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翠瑛(1998)。六朝賦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姿吟(2002)。明代書籍出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昭珍(1984)。明代書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清琴(2010)。辭賦標義研究(碩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梁承德(1999)。魏晉南北朝賦論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曉(2012)。陳山毓辭賦創作及其《賦略》研究(碩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璉(1982)。明代中央政府出版與文化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游適宏(1994)。祝堯《古賦辨體》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游適宏(2001)。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趙向之考察(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海洋(2007)。明代辭賦述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徵(1985)。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80)。楚辭集註。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謙益(2009)。列朝詩集小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茂偉(2004)。國家、科舉與社會:以明代為中心的考察。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大雷(2011)。中古賦學研究。廣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蹤凡(2007)。漢賦研究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繼儒(1985)。小窗幽記。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慶元(2000)。賦:時代投影與體制演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孟良(2011)。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利華(1995)。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龔克昌(1984)。漢賦研究。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章燦(2005)。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學常(2000)。文學話語與權力話語:漢賦與兩漢政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2004)。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詹杭倫、李立信、廖國棟(20050000)。唐宋賦學新探。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房玄齡(1985)。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孫永忠(2007)。類書淵源與體例形成之研究。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伯偉(2006)。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積高(2001)。歷代辭賦研究史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鄧新躍(2007)。明代前中期詩學辨體理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壽(1997)。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姚思廉(1997)。陳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結(2005)。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葉幼明(1991)。辭賦通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結、徐宗文(20070700)。中國賦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范曄、李賢(1997)。後漢書。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唐光榮(2008)。唐代類書與文學。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結(2001)。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興源(2009)。晚明心學思潮與士風變異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百藥(1997)。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大木康、周保雄(2014)。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延玉(1997)。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卜正民、方駿(2004)。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德建(2005)。明代山人文學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周愉華(2011)。晚明文人以文治生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何新文、蘇瑞隆、彭安湘(2012)。中國賦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歐陽修(1985)。新唐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夏咸淳(1994)。晚明士風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卓越(1997)。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戚福康(2007)。中國古代書坊研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潘星輝(2005)。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徐志嘯(1991)。歷代賦論輯要。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魏收(1997)。魏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何沛雄(1986)。漢魏六朝賦家論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何新文(1993)。中國賦論史稿。北京:開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邱江寧(2009)。明清江南消費文化與文體演變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紅(2010)。明清文化體制與文學關係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章樵(1985)。古文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龍協濤(1997)。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昫(1985)。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孫福軒(2008)。清代賦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仲禮、費成康、王寅通(2001)。中國紳士的收入--《中國紳仕》續篇。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孫琴安(1999)。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鄒雲湖(2002)。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勰、范文瀾(1995)。文心雕龍註。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牛建強(1997)。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葉樹聲、余敏輝(2000)。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葉曄(2011)。明代中央文官制度與文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書才(2008)。明清文選學述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巫仁恕(20070000)。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萬益(1988)。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嚴可均(197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鄭良樹(1998)。辭賦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簡宗梧(1980)。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蕭統、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李周翰、呂向(2005)。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鴻(1997)。賦苑。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周履靖、劉鳳、屠隆。賦海補遺。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俞王言。辭賦標義。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施重光。賦珍。臺北: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山毓。賦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班固(1997)。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李昉(1998)。文苑英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世貞(1995)。藝苑卮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章學誠(2013)。文史通義。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鄭毓瑜(2012)。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键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Wellek, Rene、Warren, Austin、王夢鷗、許國衡(1990)。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毛文芳(2000)。晚明間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郭皓政(2010)。明代狀元與文學。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錢穆(2014)。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程章燦(2001)。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詹杭倫(20020000)。清代賦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張維昭(2009)。悖離與回歸--晚明士人美學態度的現代觀照。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廖可斌(1994)。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曹明綱(1998)。賦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沈俊平(2009)。舉業津梁:明中葉以後坊刻制舉用書的生產與流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Bloom, Harold、高志仁、曾麗玲(1998)。西方正典。立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令狐德棻(1997)。周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吳訥(1998)。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歐陽詢(1969)。藝文類聚。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Holub, Robert C.、董之林(1994)。接受美學理論。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廖國棟(1990)。魏晉詠物賦研究。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郭維森、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郭建勛(2007)。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簡宗梧(1993)。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簡宗梧(1998)。賦與駢文。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鄺健行(1999)。科舉考試文體論稿:律賦與八股文。臺北:臺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缪咏禾(2000)。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袁逸(1993)。明末私人出版業的偽盜之風。出版史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章燦(2005)。《賦珍》考論。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章燦(2005)。《賦苑》考評。賦學論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