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洪綬仕女圖的物與物觀:以細務、戲遊為例
書刊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作者:邱芸怡
作者(外文):Chiu, Yun-yi
出版日期:2022
卷期:16:3
頁次:頁59-84
主題關鍵詞:陳洪綬仕女圖物質文化三白法便面鬪草圖Hong-Shou ChenThe portrait of court ladiesMaterial cultureThe rule of the three white foodsFacial fanA Painting of Tea Figh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86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李惠儀(20080900)。世變與玩物--略論清初文人的審美風尚。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3,35-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鴻泰(20061200)。雅俗的辯證--明代賞玩文化的流行與士商關係的交錯。新史學,17(4),73-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正華(20010900)。藝術史與文化史的交界:關於視覺文化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32,7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正華(20021200)。女人、物品與感官慾望--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中江南文化的呈現。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0,1-5+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文芳(20130600)。「郎與多麗」:清代文人畫像文本的抒情演繹與近世意涵。中正漢學研究,2013(1)=21,279-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康宜、李奭學(19930400)。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中外文學,21(11)=251,5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文美(20010300)。深情鬱悶的女性--論陳洪綬《張深之正北西廂秘本》版畫中的仕女形象。故宮學術季刊,18(3),137-178+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幼衡(20091200)。陳洪綬的仕女畫--晚明女性內涵的反思與新境。故宮學術季刊,27(2),83-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毛文芳(2005)。卷中小立亦百年:清初〈張憶娘簪花圖〉之百年閱讀。中興大學第五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文學與圖像研討會。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91-3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元老、伊永文(2007)。東京夢華錄箋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班固、顏師古(1960)。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usserl, Edmund Gustav Albrecht、倪梁康(1998)。邏輯研究。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巫仁恕(2008)。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audrillard, Jean、劉成富、全志剛(2000)。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謙慎(2006)。傅山的世界:17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爾巽(199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寶良、陳高華、童芍素(2010)。中國婦女通史‧明代卷。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毛奇齡(1968)。西河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audrillard, Jean、張新木、楊全強、戴阿寶(2015)。藝術的共謀。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史景遷、溫洽溢(2009)。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urke, Peter、楊豫(2008)。圖像證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洪綬、吳敢(2012)。陳洪綬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Derrida, Jacque(2019)。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皮埃爾.布爾迪厄、劉暉(201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朗(1996)。中國美學史。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沈君庸(1963)。盛明雜劇。文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文煥、朱毓梅、楊海燕、曲毅(2015)。香奩潤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洪綬、陳傳席(2017)。陳洪綬集。中華書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以寧。墨莊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曹雪芹(2007)。有正小字本紅樓夢。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洪綬、陳傳席(2012)。陳洪綬全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緣(2014)。琴韻樓詩。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袁嘉(2014)。湘痕閣詩稿。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爾士、錢保惠(2014)。聽松樓遺稿。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董雲鶴(2014)。涵清閣詩鈔。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余惠敏(2004)。仕女。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炳南、徐醒民(2004)。論語講要。青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照顧與性別。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孫景謝、嚴志宏(1931)。秋白遺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翁萬戈(2020)。陳洪綬的藝術。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傳席(2014)。藝術巨將:陳洪綬。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單國強、余輝、畏冬、傅東光、馬季戈、王頎、屢瑋(2001)。中國名畫賞析(Ⅰ)魏晉至元代繪畫。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單國強、余輝、畏冬、傅東光、馬季戈、王頎、屢瑋(2002)。中國名畫賞析(II)明代至清代。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嚴志雄(2005)。錢謙益之「詩史」說與明清易鼎之際的遺民詩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德賓(2014)。圖像的意涵:明代人物畫研究三題。中華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Shteir, Ann、姜虹(2021)。花神的女兒:英國植物學文化中的科學與性別。四川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Arasse, Daniel、何蒨、董強(2016)。我們什麼也看不見:一部別樣的繪畫描述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Cahill, James、李渝(2017)。圖說中國繪畫史。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巫仁恕(20050000)。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Baudrillard, Jean M.、車槿山(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沈椿齡、樓卜癦(1983)。(乾隆)諸暨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ppadurai, Arjun、夏瑩、孟悅(2008)。商品與價值的政治。物質文化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皮埃茲(2008)。物戀問題。物質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君方(1999)。從觀音的女性形象略論佛教對禮教及情慾的看法。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的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灝(20160000)。物中有我:觀日本庭園。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中山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uizinga, Johan、何道寬(2017)。遊戲與詩歌。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花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鈴木則子(20080000)。鏡中美女--從江戶時代的化妝書看美容意識的變遷。性別・身體與醫療。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