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左營舊城考古遺址-
作者:劉益昌顏廷伃王淑津林美智
書刊名:臺灣考古發掘報告精選(2006~2016);陳光祖 (主編)
頁次:245-331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題關鍵詞:左營考古遺址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Davis, J. L.、Annan, A. P.(1989)。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for High Resolution Mapping of Soil and Rock Stratigraphy。Geophysics Prospecting,37,535-551。  new window
2.許雪姬(1985)。清代綠旗兵在鳳山縣的防戍。高雄文獻,20/21,64-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分直一、金子壽衛男(1940)。臺南台地に於ける先史遺跡に就いて第一報--臺南西南周緣部にける遺跡及遺物。考古學,11(10),555-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明良(20030500)。陶瓷所見十七世紀的福爾摩沙。故宮文物月刊,21(2)=242,2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土屋恭一(1939)。壽山洞窟に於て發堀したる人骨と石器。南方土俗,5(3/4),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明良(19950500)。安平壺芻議。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7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19850600)。高雄市史前文化概述。高雄文獻,22/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益昌(19890900)。高雄地區史前時代的居民。高市文獻,2(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雪姬、劉淑芬、方惠芳(19850100)。清代鳳山縣的研究(一六八四至一八九五)。高雄文獻,20/21,1-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松尾信裕(2001)。大坂住友銅吹所跡。季刊考古學,75,7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淑芬(1985)。清代鳳山縣城的營建與遷移。高雄文獻,20/21,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守真(19970900)。左營興隆莊縣城淪為舊城原因初探。高市文獻,10(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國棟(20040300)。「安平壺」與「三燒酒」。臺灣文獻,別冊8,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育臻(19970900)。高雄市左營區的聚落變遷--地點與位置的解釋。高市文獻,10(1),2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朝棨(1961)。臺灣西南部的貝類及其地史的意義。考古人類學刊,15,4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同湘(20001200)。高雄左營桃仔園荷據時期殘蹟探索。臺灣史蹟,37,115-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朝景、李德河、黃楷淳(20060600)。透地雷達於地下遺址探測之二維及三維資料處理與解析:以高雄市「外興隆營區」左營舊城遺址之探測試掘為例。臺灣公共工程學刊,2(1),5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堀內秀樹(1999)。江戶遺址出土的清朝陶瓷。貿易陶磁研究,1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元及(19990400)。左營地區史蹟調查報告。高市文獻,11(4),4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野上建紀(2001)。コンダホ沉沒船。季刊考古學,75,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野上建紀(2001)。沉船資料にみる明末--清朝磁器。貿易陶瓷研究,21,63-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森毅(2001)。大坂城下町跡(OJ92-18)SK01--青花.ベトナム鐵繪。季刊考古學,75,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鈴木裕子(1999)。清朝陶瓷的國內出土狀況--以組成為中心。貿易陶磁研究,19,38-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珩(20010900)。左營眷村述記。高市文獻,14(3),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崇欽(20010300)。北線尾荷蘭海堡遺址挖掘記。臺灣文獻,52(1),13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臧振華、高有德、劉益昌(19931200)。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3),763-791+793+795+797+799-803+805+807-8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明良(19960600)。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出土陶瓷補記。臺灣史研究,3(1),229-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國分直一(1964)。高雄市壽山山緣の先史遺跡。農林省水產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篇,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守真(2000)。清代鳳山縣舊城歷史回顧。「南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499-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坂井隆(2009)。Mass Product Ceramic Trade in Asia durng 18th century-based on ceramics shards analysis for Wolio Castle Ruins, Indonesia。「2008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9年3月28-29日)。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德河、林宏明、許朝景、林明寬(2001)。透地雷達在古蹟探測上之應用。第九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德河、許朝景、林宏明、林宏泰(2003)。透地雷達技術應用於安平古堡舊城牆遺址之探測研究。第十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雄市文獻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1997)。左營歷史文化古蹟與都市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左營歷史文化古蹟與都市發展研討會,高雄市文獻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益昌(1998)。臺灣西南平原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的探討。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益昌(2004)。左營舊城考古工作的文化資產意義。2004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主辦,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協辦 (會議日期: 2004.1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益昌、王淑津、鍾國風、顏廷伃(2007)。熱蘭遮城遺址所見十七世紀地層、遺構與遺物之間之時空脈絡。海域物質文化交流:十六至十八世紀歐洲與東亞、東南亞的文化交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主辦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顏廷伃、王淑津、鍾國風、林美智(2006)。熱蘭遮城遺址發掘及其意義:歷史時期考古發掘地層分析的初步討論。九十四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 。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臺南縣、臺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乾朗(1984)。高雄左營舊城城門暨雄鎮北門礮臺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益昌(1994)。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玉茹、劉益昌(2003)。水堀頭遺址探勘試掘暨舊麻豆港歷史調查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傳坤、劉克竑、鄭建文、陳浩維(2001)。高雄市左營遺址範圍及保存價值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傳坤、劉克竑、陳浩維(1999)。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遺址考古試掘報告。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傳坤、劉克竑(2003)。雲林縣及嘉義縣北港溪古笨港遺址「崩溪缺」地點搶救考古調查及評估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3)。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朝卿、劉益昌、李德河(2003)。第一級古蹟台灣城殘蹟(原熱蘭遮城)城址初步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益昌、陳光袓、顏廷伃(2001)。第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調查研究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益昌、朱正宜、林淑芬、周淑文(1995)。高雄市龍泉寺遺址範圍及內涵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益昌、李德河(2004)。高雄市左營舊城遺址範圍內「外興隆營區」考古試掘計畫期末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君仰(2004)。透地雷達於古蹟探測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佩諭(2002)。鳳山縣舊城及週遭聚落變遷之研究(1661-1970)(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翰霖(1999)。十七世紀以來台灣西南海岸平原地形變遷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振輝(2000)。打狗歷史圖說。高雄: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ristie's Amsterdam(1995)。The Diana Cargo。Amsterdam:Christie's Amsterdam。  new window
3.劉益昌(2008)。歷史的左營腳步:從舊城考古談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雄市發展史編纂小組(1988)。高雄市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光正(2004)。左營歷史照片暨古文書。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碗礁一號水下考古隊(2006)。東海平潭碗礁一號出水瓷器。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hristie's Amsterdam(1986)。The Nanking Cargo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 and Gold。Amsterdam:Christie's Amsterdam。  new window
8.Christie's Amsterdam(1992)。The Vung Tau cargo: Chinese export porcelain。Amsterdam:Christie's Amsterdam。  new window
9.李乾朗(1985)。鳳山縣城殘蹟調查研究。高雄: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內政部(1991)。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檔案圖說。臺北市: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坂井隆(1998)。「伊万里」からアジアが見える。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曉魯(2006)。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號遠航中國。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故宮博物院(2005)。瑞典藏中國陶瓷:海上絲路 哥德堡號 安特生 仰紹文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中央圖書館(1982)。臺灣地圖。臺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0)。澎湖將軍一號沉船水下考古展專輯。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光正(2006)。左營鳳山縣舊城建城180週年導覽手冊。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曾志、劉瓊雄、譚春鴻(2006)。大船西來:哥德堡號重走海上絲路:1732-2007。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ästfelt, Berit、Gyllensvärd, Bo、Weibull, Jörgen(1991)。Porcelain from the East Indiaman Götheborg。Wiken。  new window
19.Jörg, Christiaan J. A.、Flecker, Michael(2001)。Porcelain from the Vung Tau Wreck: The Hallstrom Excavation。Oriental Art: Sun Tree。  new window
20.Goddio, Franck(1999)。Griffin: On the Route of an Indiaman。London:Periplus。  new window
21.Auctions, Nagel(2000)。Tek Sing Terasures。  new window
22.Pickford, Nigel、Hatcher, Michael(2000)。The Legacy of the TEK SING。Clfford Press。  new window
23.黃暉榮(2000)。高雄市地理圖集。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伊能嘉矩、森口雄稔(1992)。伊能嘉矩の台湾踏査日記。台湾風物雑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余文儀、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乾朗(1987)。鳳山縣舊城調查研究。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乾朗(1991)。鳳山縣舊城修護工程報告書。高雄: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文達(1961)。鳳山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建中(1999)。德化民窯青花。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玉昆(1997)。高雄市地名探源。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益昌、陳玉美(19970000)。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政府。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益昌(20020000)。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蔣毓英(1993)。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Vertente, Christine、許雪姬、吳密察(1991)。先民的足跡:古地圖話台灣滄桑史。台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大橋康二(1987)。十六、十七世紀における日本出土の中國磁器について。東アジアの考古と歴史• 下:岡崎敬先生退官記念論集。京都:株式會社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橋康二(1990)。東南アジアに輸出された肥前陶磁。海を渡った肥前のやきもの展。佐賀:九州陶磁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明良(2005)。對於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遺址出土陶瓷年代的一點意見。貿易陶磁與文化史。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明良(2005)。記澎湖「將軍一號」沉船中的陶瓷器。貿易陶磁與文化史。臺北市: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