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金聖嘆文學批評理論之研究
作者:李文赫
作者(外文):Moon-Hyuk Lee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水滸傳文學批評靈眼西廂記金聖嘆杜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9)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7
本文探討金聖嘆的文學批評世界,明顯的表現出他的文學論和批評觀。文章以《水滸傳》批評,《西廂記》批評和詩文批評為主要對象,可以探察到他的文學領域,同時去剖析在這些作品當中所呈現的矛盾理論以及文學批評史上所佔的地位。
第二章是以明末、清初的時代為背景,在政治、社會、經濟的層面和思想、文學的層面上探討其著作活動和生活態度。
第三章敘述金聖嘆的文學思想,針對他的文學觀念如何融入傳統的文學觀和進步的文學觀問題加以分析。
第四章是探討金聖嘆的批評基礎,同時檢討他的批評方法,和其形式上的特徵。
第五章,《水滸傳》批評中,探討小說敘述論,作品人物論,小說構成論,表現技巧論。
第六章,《西廂記》批評中,探討作品人物論,戲曲構成論,表現技巧論。
第七章,詩文批評,是著重於批評的解釋機能,從詩歌批評與散文批評兩方面來分敘。首先詩歌批評上,先分敘了他的詩歌觀,然後剖析他所批評的作品本身的具體內容。然後在散文批評上探討他在散文創作上的標準構思。
本文所列資料凡分五類:首列金聖嘆專著資料;次為古籍資料;三為近人著作;四為碩博士學位論文資料;五為期刊論文資料。
一、金聖嘆專書
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
金聖嘆,《金聖嘆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金聖嘆,《沈吟樓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金聖嘆,《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金聖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金聖嘆著、鍾來因整理,《杜詩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金聖嘆,《金聖嘆選批唐詩》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金聖嘆,《金聖嘆詩文評選》長沙:岳麓書社,1985。
張國光選編,《金聖嘆選批才子古文》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金聖嘆,《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江蘇:古籍出版社,江蘇,1986。
朱一清、程自信注,《金聖嘆選批才子必讀新注》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
二、古籍資料
《水滸傳》(上、下)施耐庵著,金聖嘆批,三民書局印行,1970.4。
《水滸傳》(上、中、下)施耐庵、羅貫中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
《忠義水滸全傳》李卓吾評,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所藏本。
《明容與堂刻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中華書局,1987。
李 贅,《焚書 續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李 贅,《臧書》臺北:學生書局,1974。
李 贅,《續臧書》臺北:學生書局,1974。
李 贅,《初譚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
《明史》北京:中華書局,校勘標點本。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81。
顧炎武,《日知錄》臺北:商務印書館。
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中華書局,1987。
王陽明,《傳習緣》漢文大系,東京:富山房。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臺灣:中華書局,1953。
陸九淵,《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施耐庵著、蔣祖鋼校勘,《古本水滸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施耐庵、羅貫中著,《水滸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
施耐庵集撰、買貫中纂修,《一百二十回的水滸》香港:商務印書館,1987。
三、近人著作
張國光,《〈水滸〉與金聖嘆研究》中州書畫社,1981。
WANG, John Ching-Yu,CHINSHENG-T''''AN AS A CHAMPION OF VERNACULAR:A STUDY OF HIS SHUI-HU AND HSI-HIS ANG COMMENTARIES, Cornell University, Ph. D., 1968。
JOHN CHING-YU WANG,《Chin Sheng-t''''an》,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Inc.,1972。
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彙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
劉欣中,《金聖嘆的小說理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陳萬益,《金聖嘆的文學批評考述》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976。
何滿子,《論金聖嘆評改水滸傳》香港文昌書店出版,1954。
譚 帆,《金聖嘆與中國戲曲批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楊家駱主編,《袁中郎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4。
歸 莊,《歸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9。
胡雲翼,《增訂本中國文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2。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灣:學生書局,1984。
北京大中文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1959。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臺北:開明書局,1944。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黃海章,《中國文學批評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62。
周勳初,《中國文學批評小史》咸寧:長江文藝出版社,1981。
蔡種翔、黃保真、成復旺,《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張瑞藻,《小說考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周中明,《中國的小說藝術》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陳謙豫,《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黃世瑜主編,《文學理論新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
冉欲達,李承烈編著,《文藝學概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
吉林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研究室編著,《文藝概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敏 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湖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臺北世界書局,1936。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理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清代文學評論史》臺北:開明書局,1969。
葉 郎,《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林同華,《中國美學論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復旦大學編輯部編,《中國古代美學史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
張 健,《明清文學批評》臺北國家出版社,1983。
青木正兒著、孟慶文譯,《中國文學思想史》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王 煜,《明清思想家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
謝國楨,《明末清初的學風》臺北仲信出版社,1990。
胡 適,《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出版社,1929。
胡 適,《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易竹賢輯錄,《胡適論中國古典小說》長江文藝出版社,1987。
葉 郎,《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傳繼馥,《明清小說的藝與思想》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魯德才,《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8。
黃 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宋梧剛,《中國小說傳統技法》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
吳 梅,《中國戲曲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71。
徐慕雲,《中國戲曲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
孟 瑤,《中國戲曲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陳 多、葉長海選注,《中國歷代劇論選注》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吳瞿安,《元劇研究》臺北:世界書局,1936。
徐調孚編,《現存元人雜劇書錄》臺北:盤庚出版社。
張 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史》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1984。
張 庚、郭漢城主編,《中國戲曲通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
啟 明,《西廂論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王實甫,《西廂記》臺北:里仁書局,1981。
李 漁,《李笠翁曲話》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河在哲,《西廂記雜劇研究》漢城:成均館大學校碩士學位論文,1984。
張保全、周滿江撰,《歷代詩話選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
詹幼馨,《司空圖《詩品》衍繹》香港:華風書局,1983。
蕭滌非,《杜甫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0。
胡 雲,《唐詩研究》臺北:叢業書局,1972。
黃宗羲,《黃宗羲全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
冉欲達,《文學描寫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
憑天瑜,《明清文化史散論》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
侯外盧,《中國思想史網》北京:青年出版社,1979。
白壽鄰主編,《中國通史網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鄺士元,《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里仁書局,1981。
任繼俞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袁行霈著、七人共譯,《中國詩歌藝術研究》漢城:亞細亞文化史,1990。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牧童出版社,1977。new window
蔡冠洛編著,《清代七百名人傳.文學家編》北京:中國書店,1987。
四、碩、博士學位論文資料
單德興,《自許的理想讀者:三位小說批評家的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1986。new window
張曼娟,《明清小說評點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new window
廖淑慧,《金聖嘆詩學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
陳淑滿,《金聖嘆評改《西廂記》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
徐靜嫻,《小說評點中的人物塑造論》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1。
林淑媛,《晚明水滸人物評論之研究.以金聖嘆評《水滸傳》為範例》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2。
李文赫,《金聖嘆水滸傳批評與小說論》,韓國成均館大學碩士論文,1989。
五、期刊論文資料
徐朔方,〈論金聖嘆其人其業〉《文藝理論研究》,1989.4。
嚴雲受,〈金聖嘆事跡繫年〉《文史》(京),1988。
胡子遠、桂華,〈文苑異才金聖嘆〉《藝譚》,1982.1。
蔣祖綱,〈《古本水滸傳》是偽續品嗎?〉〈團結報〉(京)1988.1.9. 1988.1.12。
劉逸生,〈金聖嘆偽造施耐庵序顯證〉《學術研究》第3期,1981。
高小康,〈百煉鋼化為指柔〉《陰山學刊》(哲社版),1991.2。
單德興,〈試論小說評點與美學反應理論〉《中外文學》第3期,1991。new window
鐘來因,〈從"春感八首"看金聖嘆的晚年思想〉《明清小說研究》第一輯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5。
喻學才,〈論"保護色"〉-談如何正確理解金聖嘆《水滸》評中的思想矛盾問題〈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1985。
常林炎,〈從金聖嘆的"評反"想到對毛宗崗的評價〉《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1985。
陳潛之,〈金聖嘆與"哭廟案"考辨〉《明清小說研究》第6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
邱煒薆,〈金聖嘆批小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江巨榮,〈從《第六才子書》看金聖嘆的文藝觀〉《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2輯。
何滿子,〈金聖嘆的生平,人生態度和文學觀〉《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1983。
張國光,〈金聖嘆文學批評中反對封建理學的思想)《水滸爭鳴》第4輯,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
馬成生,〈略論"自誠明,謂之性"〉《水滸爭鳴》第4輯,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
盧 炘,〈金聖嘆的"托筆罵世"說〉《水滸爭鳴》第4輯,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
李金德,〈從"鏡子"論看達.芬奇與金聖嘆的美學思想〉《水滸爭鳴》第4輯,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
歐陽健,〈試論金聖嘆.俞萬春自身中的矛盾及相互關係〉《水滸爭鳴》第4輯,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5。
皮朝綱,〈金聖嘆對小說創作藝術規律的探討〉《中國古代文藝美學概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
黃天驥,〈金聖嘆論小說創作〉《作品》第7期,1981。
王 平,〈略論《水滸傳》的審美價值〉《東岳論叢》(濟南),1991.1。
陳 新,〈關於《水滸傳》的幾個問題〉《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89.3。
沈伯俊,〈論毛本《三國演義》〉《海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3。
趙永年,〈明清小說的特點〉《沈陽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2。
呂華明,〈論《史記》的小說藝術〉《吉首大學學報》(社科版),1990.2。
饒芃子,〈中西典型性格理論比較〉《廣東社會科學》(廣州),1989.4。
王濟民,〈中國古代小說批評與傳統文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6。
余德余,〈金聖嘆小說戲曲評點理論的文藝心理學價值〉《北方論叢》(師大學報),1989.6。
鄧新華,〈試論金聖嘆關於藝術虛構的美學思想〉《宜昌師專學報》第一期,1983。
卓支中,〈試論金聖嘆的文學形象與典型論〉《期南學報》第4期,1983。
余昌谷,〈典型理論的歷史性突破……淺論金聖嘆的人物"性格"說〉《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第1-2期,1984。
胥惠民,〈金聖嘆典型觀淺議〉湖北省《水滸》研究會編,《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1985。
佰 林,〈略談金聖嘆關於小說貞節結構的美學思想〉《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1986。
徐 立,〈金聖嘆的評點風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4。
冀 董,〈讀金聖嘆的《杜詩解》《石家莊市教育學院學報》〉,1985.1。
周錫山,〈金批"水滸"思想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科版),1987.6。
李茂肅,〈金聖嘆對《水滸傳》的藝術評論〉《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1985。
葛楚英,〈金聖嘆評《水滸傳》的細節描寫〉《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1985。
譚 帆,〈清代金批西廂研究概覽〉《喜劇藝術》上海喜劇學院,1988。
譚 帆,〈《西廂記》評點系統〉《河北師範學刊》(哲社版),1990.2。
蔣星煜,〈《西廂記》對性禁區的衝擊及其世界意義〉《藝術界》,1991。
譚 帆,〈論《西廂記》評點系統〉《喜劇藝術》上海喜刻學院,1988。
張燕瑾,〈《西廂記》的歷史意義〉《河北學刊》,1990.5。
鍾 法,〈金聖嘆評點《西廂記》筆法縷析〉《學術論壇》(南寧),1991.2。
李 旭,〈從"蒼古以蓄詞"到"文章代口舌"《荊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1。
杜 衛,〈從李贅到金聖嘆:市民性的浪漫戲曲美學思潮〉《西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1.1。
王殿基,〈中國戲曲的審美特徵〉《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89.6。
宗廷虎,〈我國古代戲曲修辭論的奇芭〉《語言教學與研究》(北京),1988.3。
江興祐,〈論金聖嘆批本西廂記〉《浙江學刊》(杭州),1990.8。
祝肇年,〈怎樣評價金人瑞的文學理論〉《文學遺產》增刊9輯。
戀貽信、蓋光,〈論文學批評尺度多維結構〉《文藝理論》,1990.8。
趙銘善,〈論意境的概念及其三個規定性〉《文藝理論與批評》北京,1989.2。
林文山,〈關於《水滸》的幾點供討論的意見〉《學術月刊》1979,2期。
歐陽健,〈柴進,晁蓋,宋江〉《學術月刊》1979,2期。
劉逸生,〈金聖嘆偽造施耐庵序顯證〉《學術研究》1981,3期。
易笑儂,〈羅買中與施耐庵〉《暢流》46卷6期,61年11月。
黃宣範,〈語言底思想,思想底語〉《中外文學》學第11卷8期。new window
謝仲明,〈創造之理由與批評之謬誤〉38期,71年12月。
郭瑞,〈我國古典美學思想的一個突破,金聖嘆的人物性格說〉《文藝研究》1982年,2期。
沈天佑,〈談《水滸傳》在我國小說藝術典型化方面的貢獻〉《文學遺產》1985年1月。
楊昌年,〈小說意識藉人物分化手法表現的線路〉(以三國演義與海狼作比較)。new window
顏元叔,〈文學理論的功用〉《中外文學》第4卷1期,1964年6月。
黃楊,〈"美"字本義新-探說羊道美-〉《文史哲》1995年,4期。
周紀文,〈論丑在美學發展中的意義〉《文史哲》1995年,4期。
張永昊、賈岸,〈中國古代象喻式批評的演變軌跡及其功能〉《文史哲》1995年,4期。
越敏俐,〈論漢代文人五言詩的藝術特徵〉《文學遺產》1995年,2期。
蕭馳,〈論文行之象中國古代文論中一個被忽視的傳統〉《文化遺產》1995年,3期。
黃景進,〈詩之妙可解?不可解?明清文學批評問題之一〉《中國文學批評》。
趙雅博,〈文與道〉(上,下)41期,3月。
劉苑如,〈浪翻古今是非場〉,(從作品接受過程看金聖嘆詩歌評點)《中華學苑》,第44期。new window
黃鈞,〈中國古代小說起源和民族傳統〉《文化遺產》1987年,5期。
程毅中,〈論唐代小說的演進之跡〉《文化遺產》1987年,5期。
于天池,〈唐代小說的發達與行卷無關涉〉《文化遺產》1987年,5期。
王齊洲,〈傳統思想文化的深入反思〉(明代小說發展的一條線索)《文化遺產》1987年,5期。
郭英德,〈論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戲曲小說的審美趣味〉《文化遺產》1987年,5期。
李思明,〈通過語言比較來看古本《水滸傳》的作者〉《文化遺產》1987年,5期。
許庚寅,〈評點初探〉韓國延世大學《大文鏡》,第4號。
蔣苹豊,〈禪與心理分析之研究比較〉《中國文化月刊》第100期,1988.2。
商稻,〈怎樣看《水滸》作者的主觀思想和作品的客觀意義〉《學術研究》1979年,6期。
藍天,〈淺論《水滸》評價中的幾個疑難問題〉《學術研究》1979年,6期。
董保中,〈文藝批評家與作家〉《中外文學》4卷10期,1965年4月。new window
侯健,〈作家、批評家與文學的程途〉《中外文學》4卷10期,1965年4月。new window
沈謙,〈從才學識談文學批評〉《青溪48》1960年6月。
柯慶明,〈略論文學批評的本質〉《中外文學》4卷11期,1965年4月。
周質乎,〈論晚明文人對小說的態度〉《中外文學》11卷12期。
〈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外文學》7卷12期,1965年5月。
黃世瑜主編〈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新編》華東師範大學出。
盧慶濱,〈八股文與金聖嘆之小說戲曲批評〉《漢學研究》6卷1期,1997年6月。new window
錢明奇,〈試論李漁無聲劇小說創作思想之發生〉《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0月。
朱振武,〈論明代中葉到清代中葉通俗小說批評的美學特色〉《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0月。
朱振武,〈中國通俗小說批評的四次勃興〉《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4月。
范道濟,〈發憤說論小說的主體表現功能〉《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4月。
景延安,〈論袁宏道"靈性"說的美學特質〉《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4月。
戴武軍,〈清初文論中"情"的范疇淺析〉《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4月。
李萬鈞,〈李漁的"一事"非亞氏"一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4月。
徐應佩,〈論古代文學鑒賞的傳統方式〉《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8月。
劉支宇,〈李贄審美理想管窺〉《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8月。
袁啟明,〈李漁《閑情偶奇》和他的戲劇觀《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8月。
王守雪,〈虛靜的多維分析〉《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5月。
王金鋼,〈試論徐渭戲劇的批判理性精神〉《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3月。
卜松山,〈中國文學藝術中的"法"與"無法"〉《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7月。
劉紅軍,〈李漁小說創作同戲劇創作的關係〉《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7月。
李富生,〈《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偽及評點的進步思想〉《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2月。
毛正天,〈中國古代詩學的"情景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2月。
俞為民,〈論孟稱舜的戲曲作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2月。
郭英德,〈論明代的文學流派研究〉《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1月。
姚 莽,〈形象結構理論與社麗娘的形象創造〉《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1月。
孫蓉蓉,〈論古代文學批評的整合思維〉《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1月。
劉書成,〈在古代小說理論批評史上"以淫制淫"說的提出與實踐〉西北師範大學報《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1月。
彭強民,〈論中國古代文學的審美批評標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1月。
陳 洪,〈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新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基本走向"〉《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12月。
邱少華,〈李贄晚明人文主義新思潮的先驅者〉《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2月。
李 桃,〈象徵王國的構建與幻滅試論穆木天前期美學理想〉《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
徐忠明,〈從明清小說看中國人的訴訟觀念〉《中山大學學報》第4期。
陳 衡,〈塑造典型人物是衡量小說得失的重要標尺〉《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
審知常,〈審美體驗的本體闡釋〉《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委刊》1986年,1期。
黃正平,〈意象與言語世界,關於文學形象基礎的中西比較思考〉《上海大學學報》1996年,3期。
歸 青,〈驅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中國古代創作構思論三題"〉《上海大學學報》1996年,5期。
丁 捷,〈詩與禪〉《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清初的經濟政策與社會經濟的緩慢恢復〉《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李萬鈞,〈詩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功能〉《文史哲》1996年,3期。
葉太平,〈走出"形神"論研究的誤區〉《大陸雜誌》第93卷,第1期。new window
郭娟玉,〈從婉曲修辭淺論婉約詞之藝術技巧〉《大陸雜誌》第93卷,第1期。
冷之焚,〈論文學評論不評文學家〉《書評書目》77期,民68年9月。
沈 謙,〈文心雕龍論批評方法〉《書評書目》95期,民70年3月。
黃忠慎,〈三國演義的社會貢獻與文學價值〉《書評書目》99期,民70年8月。
張 健,〈中國文學批評的方法論〉《書評書目》61期,民67年5月。
沈明進,〈批評的態度〉《書評書目》68期,民67年12月,
金恒煒,〈封神演義裡的政治諷諭──從炮格的談起〉《書評書目》65期,民67年10月。
高大鵬,〈建立批評的批評〉《書評書目》43期,民65年11月。
曾永義,〈說排場〉《漢學研究》第6卷1期,民77年6月。new window
張 敬,〈傳奇角色之配搭及場面之安排〉《漢學研究》第6卷1期,民77年6月。
陳萬益,〈馮夢龍情教說試論〉《漢學研究》第6卷1期,民77年6月。new window
商 偉,〈《水滸傳》英雄觀念平議〉《九州學刊》1991年4月,4卷1期。
馬幼恒,〈嵌圖本水滸傳四種簡介〉《漢學研究》6卷1期,1977年6月。
方祖燊,〈施耐庵《水滸傳》的佈局〉《華文世界》66期,民81年12月。new window
何 默,〈記金聖漢〉。
易持恒,〈水滸傳的宗教思想〉。
曼 迪,〈閑話水滸傳的情節與人物〉。
杜松楨,〈劉勰的文學批評論〉《青溪》60年10月號,52期。
何滿子,〈金聖嘆的生平.人生態度和文學觀〉。
隋樹森,〈金聖嘆及其文學評論〉。
香 陳,〈談金聖嘆式的批評〉。
陳年希,〈試論明清小說評點派對我國古典小說美學的貢獻〉《上海師範學院學報》1983年,3期。
吳士余,〈談《水滸》情節的戲劇性〉《上海師範學院學報》1983年,3期。
陳萬益,〈論金批水滸傳和西廂的兩個問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4卷第5期。
越明轅,〈《水滸》田王二傳新探〉《江漢論壇》1985年,11期。
〈李贄,袁宏道,中道,金聖漢,中國美學思想彙編下集〉成均出版社,民72。
胡復態譯,〈水滸傳與西遊記分析比較〉。
王利器,〈水滸全傳 田王二傳是誰所加〉《文化遺產》增刊1輯。
〈從警天動地到寂天實地 水滸全傳結局之詮釋〉《中外文學》12卷11期。
任訪秋,〈關於袁中郎和他所倡導的文學革新運動〉1980年2月。
郁沅,〈金聖嘆貫華堂本《水滸傳》考評〉《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1輯。
陳淑蕙譯,〈關於寓言小說家(關於批評家與批評)〉《中外文學》12卷10期。new window
魏韋復,〈清末小說理論淺考〉《中國人文科學》4輯,1985年12月。
寒崧,〈水滸傳的三件謀殺案〉。
座談會,〈文學批評的取向〉。
朱恩彬,〈李贄的思想與容與堂一百回本《水滸傳》評點〉。
黃霖,〈中國古代小說批評中的人物典型論〉《中國文藝思想史論叢》1輯,北京大學出版。
呂興昌,〈水滸傳初探〉。
夏志清,〈水滸傳〉。
劉世德,〈談《水滸傳》劉興我刊本〉《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4期。
羊滌生,〈中國傳統思維方式與科學"兼評中國傳統思維原始思維說"〉《中國文化月刊》,125期,1979年3月。
蘇其康,〈比較文學與文學批評〉《中外文學》15卷7期。new window
陳香,〈論金聖嘆的批評方法〉(上)中《書評書目》17~19卷,1963年9,10,11月。
賀龍,巴赫德,于治中譯〈什麼是批評?〉《中外文學》14卷2期。new window
葉維廉,〈批評理論架構的再思〉《中外文學》14卷12期。new window
黃啟方,〈中國文學批評中的評價問題〉《中外文學》4卷2期,1964年7月。new window
朱傅譽,〈明代出版家 余象斗傳奇〉《中外文學》16卷4期。
楊承祖,〈胡適對中國白話舊小說考證與批評的貢獻〉《東海學報》14卷,1962年7月。new window
夜郎,〈文藝與文藝批評〉《人間世》2卷3期。
田來,〈淺談《金瓶梅》對《水滸傳》的繼承與發展〉《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1987年,1期。
施友忠,〈漫話文藝批評與理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卷1期。
張宏庸譯,〈散論中國傳統小說的特質〉《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3卷7期。
古一民,〈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學述討論會綜述〉《文化遺產》增刊16輯,1984年3月。
古一民,〈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會概述〉《江漢論壇》1984年,第5期。
陳遼,〈中國古典小說理論批評的特色〉《江漢論壇》1984年,第7期。
吳功正,〈中國古典小說的情節結構理論初探〉《江漢論壇》1984年,第7期。
譚帆,〈論我國古代文學理論的幾種主要模式〉《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葛楚英、金家興,〈金聖嘆腰斬《水滸》的藝術構想〉《江漢論壇》1983年,第4期。
徐立,〈金聖嘆的評點風格〉《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卓支中,〈試評金聖嘆的文學形象與典型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周偉民,〈十四世紀以前中國小說理論批評的萌芽和演變〉《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劉九州,〈略論"意境說"的哲學基楚〉《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郭德強、王紀晏,〈評周來祥和葉郎關於中國古典美學的兩種不同觀點〉《江漢論壇》1988年,11期。
吳章勝,〈文藝批評功能論〉《江海月刊》1987年,第6期。
黃霖,〈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研究趨議〉《社會科學研究》1985年,1期。
朱立元,〈評黑格爾《美學》體系的構架〉《學術月刊》1984年,第2期。
周憲,〈小說性格美學傳統〉《學術月刊》1984年,第2期。
周維衍,〈《水滸傳》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問題〉《學術月刊》1984年,第2期。
周來祥,〈東方與西方古典美學理論的比較〉《江漢論壇》1981年,第2期。
張國光,〈金聖嘆《才子必讀古文》評介〉《江漢論壇》1982年,第2期。
易名,〈三種《水滸》版本三個宋江形象〉《江漢論壇》1982年,第2期。
譚帆,〈金聖嘆戲曲人物理論趨議〉《文化遺產》1987年,2期。
陳謙豫,〈我國古代小說理論家對小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4期。
陳洪,〈釋《水滸》金批"因緣生法"說〉《南開學報》1984年,3期。
李璜、何錦燦,〈梁山泊考證〉《大成》,第42期。
申東旭,〈文學批評論小考〉。
蔡國梁,〈清評點派論人物描寫〉。
董國炎,〈明清小說批評與細節描寫〉《文化遺產》1986年,6期。
孫遜,〈我國古典小說評點派的傳統美學觀〉《文化遺產》1981年,4期。
孫遜,〈古代的小說理論對藝術和生活關係的論述〉《文化遺產》1987年,1期。
羅德榮,〈金聖嘆的人物性格論〉《南開學報》1982年,4期。
高小康,〈金聖嘆人物新探〉《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5期。
越明政,〈金聖嘆的小說理論〉《文學評論叢刊》13輯,1982年5月。
祝肇年,〈怎樣評價金人瑞的文學理論兼談金批《西遊記》〉《文化遺產》9輯。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中外文學》7卷,11期,1964年4月。new window
周伯乃,〈文藝批評藝術化〉《青溪》74卷,1962年8月。
李興盛,〈金聖嘆的家屬究竟是遣戌寧古塔還是他處〉《社會科學輯刑》,1985年,6期。
李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學的文化淵源〉《江海月刊》1987年,第2期。
楊祁,〈中國古代美學特點新論〉《江海月刊》1987年,第2期。
陳潛之,〈論金聖嘆的人格〉《學術月刊》1985年,7月號。
毛慶其,〈明清小說序跋初探〉《學術月刊》1985年,12月號。
吳之達,〈評金聖嘆批改《水滸》的問題〉──兼與張國光同志商椎。
傅陸基,〈金聖嘆是假惡宋江還是真惡宋江〉──兼與張國光同志商椎。
汪葉森,〈疑似之,不可不察:試論金批《水滸傳》的曲筆〉。
王永生,〈魯訊論《水滸》〉《學術研究》1983年,3期。
林文山,〈《水滸》的忠義觀〉《學術研究》1983年,3期。
杜貴晨,〈毛宗崗對中國古代小說理論的貢獻〉《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3期。
奚疇,〈《水滸傳》的評價〉《暢流》46卷3期,1961年9月。
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傳》:佐藤鍊太郎《東方學》71輯。
金德門,〈金聖嘆史料辨正〉─《杜詩解.前言》讀後-《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3期。
白禎喜,〈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研究〉《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3期,國民大學中國問題研究所。
楊宗珍,〈金人瑞〉。
易名,〈關於金聖嘆詩題中"境哥"的討論〉《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2期。
覃思,〈析偽金本水滸傳〉《青溪》68卷,民國61年11月。
史鴻文,〈論莊子的審美觀照理論〉《鄭州大學學報》1995年,3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