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水滸評點闡釋與續書文本的構成──以陳忱、俞萬春為核心
作者:楊敬珩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張素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水滸評點金聖嘆續書水滸後傳蕩寇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5
本文定題「水滸評點闡釋與續書文本的構成──以陳忱、俞萬春為核心」,主要從接受者/讀者的接受視角,並且結合小說的情節、結構、人物等元素,以考察水滸文本在歷史語境下的發展動能性,試圖歸納評點/續書內部的承衍規律,藉此審視小說史上《水滸傳》的諸多課題,如成書時間、祖本的原貌,以及小說的主題意涵。
第一章緒論簡述水滸學的研究成果,然後說明研究意識之浮現、釐定論文範圍與研究方法,並且概述小說評點與續書小史。第二章從歷史語境梳理水滸故事的源流、脈絡,宋江洵為文、史兩種話語體系的核心。南宋伊始,對宋江本事初步形成一種正反對話現象,審視水滸文本共時/歷時性的評點體系,正好呼應此一歷史詮釋的期待視野。
第三章從文本凝固引入水滸文本的主題詮解趨向,水滸成書之後,主題闡釋儼然具有辨證意味。第四章聚焦在讀者批點、解釋的參與文本現象,分析水滸評點建構的文學理論內涵,評點家積極置入此一套話語,進行再敘事,續書家汲取他們累積的創作理論,重新建構一套話語體系。
第五、六、七章藉由敘事學的研究方法,分別從「結構」、「節奏」、「模式」、「視角」等維度,探討水滸評點的創造性閱讀。敘事學者關注的焦點乃在掌握敘事文本的共同原型或模式,本文分析《水滸傳》的構成和敍事規律,並且以兩部續書作為對照範本,呈現續作者作為另一類積極性讀者如何實踐、接續水滸文本的話語。
第八章主要析繹讀者評點視野下的人物圖像創構,以此檢驗續作者在摶塑人物的藝術性,續書固然對前傳有所依傍,受其牽引,甚至局限。然而,它仍有超越前傳之處,表現了小說敘事藝術的演化和進步。持平而論,水滸續書未能與前傳昂首齊馳,箇中原因無非是續作者無法塑造一群立體的人物圖像。
結論先行總結水滸文本續衍的敘事模式,以此不難管窺《水滸傳》的研究課題,例如還原故事/素材時間適能釐清水滸祖本的原貌。續作者有鑒於續衍的敘事重建,常將歷史本事調節、摶塑,以期融入小說虛構的語境之中。接著,彙整水滸評點視域下的敘事觀,歷來評點家普遍關注情節生成、結構設置、節奏操縱、視角調控等面向,形成古典敘事學的精粹。隨之,再從評點/續書兩種閱讀現象,察知水滸主題辨證的歷時性嬗變,約化之,讀者的接受詮釋形成兩正反對話的機制,忠義之辨證已然形成水滸文本闡釋/再生的歷程中一股莫可遏抑的動態勢能,它已然成為讀者期待視野接受與否的美學層面了。續作者每有參照前書的寫作慣性,對此,本文最後評價兩部續書的藝術特色。
其實,自從明代中葉天都外臣、李卓吾等人作序之初,它就已經脫離名為「施耐庵」作者的主觀情意之外,獨自發展出一種文本解釋系統。評點是古代小說敘事理論的宿體,起先它作為服務讀閱的參照註釋而被使用,書商、作家、評點家初步通過評點而進行文本的編修,後來金聖嘆以《西廂》、《水滸》為對象,仿效經典詮釋系統,運用序跋、回評、雙行夾批、眉批,建構另一套作家、讀者交相對話的才子書話語,提升了小說戲曲的價值。
以水滸評點而言,金聖嘆以其「期待視野」對李贄等人的視域作了絕佳的融裁之工,自此金氏評點主導了三百年來水滸詮釋的後設命題,而後設闡釋後來又化入水滸續衍的後文本之中,在他之前,水滸文本的形位是作者為主體、讀者為客,在他之後,身為讀者的續書家掌握敘事話語的主權,後水滸文本呈現的是讀者為主體的態勢,評點成為佐助其敘事再生的後設語境。
水滸續書不是單純地向前傳故事作銜接,它有摹仿的成分,絕非僅為擬作之書,續書者潛研評點梳理的文法,以續書為場域,進行一場敘事理論的實驗,絕非評論家眼中的「狗尾續貂」之作。他們是以話語實踐的途徑,進行對前書的解讀,既可歸屬於創造性評點的範疇,又超越了傳統評點先天的桎梏,續書統攝了評點作為工具,幾有與原書昂首齊足之勢,分庭抗禮,建立了一套闡釋、創作兼善的話語體系。
(一)水滸文本(依版本刊刻之先後)
〔明〕羅貫中編集,余象斗評:《水滸志傳評林》,《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明〕施耐庵著:《容與堂刻水滸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4月)
〔明〕袁無涯等纂:《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全書》(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元〕施耐庵著,〔清〕金聖嘆批:《水滸傳》(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
〔元〕施耐庵著:《水滸全傳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明〕袁無涯等纂:《忠義水滸全傳》(安徽:黃山書社,1990年10月)
〔明〕施耐庵著:《芥子園本李卓吾批評忠義水滸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民國74年10月)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嘆評:《第五才子書水滸傳》,《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金閶葉瑤池梓行貫華堂古本)
〔清〕金聖嘆、王望如評:《評論出像水滸傳》(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清〕古宋遺民雁宕山樵編輯,金陵憨客野雲主人評定:《水滸後傳》(臺北:天一出版社,清乾隆三十五年蔡元放序刻本)
〔清〕青蓮室主人輯;沈伯俊等校點:《後水滸傳》,《明清小說輯刊》(四川:巴蜀書社,1993年)
〔清〕俞萬春著:《足本蕩寇志》(臺北:世界書局,1935年)
〔清〕俞萬春著:《蕩寇志》(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咸豐三年徐佩珂南京刻本)
〔清〕陳忱著:《水滸後傳》,《古今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清紹裕堂新刻本)
〔清〕西冷冬青著:《新水滸》(上海:上海新世界小說社,1907年)
陳曦鍾,侯忠義,魯玉川輯校:《水滸傳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12月)
傅惜華編:《水滸傳戲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二)古籍文獻(依作品時代之先後)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漢〕劉安輯纂,張雙棣校釋:《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三國〕劉邵著;劉國建校譯:《人物志》(長春:長春出版社,1962年7月)
〔晉〕干寶撰:《搜神記》(臺北:鼎文書局,民67年8月)
〔晉〕王嘉撰:《拾遺記》,《神異經》(及其他兩種)(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晉〕嵇康著;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南朝宋〕劉義慶撰;〔南朝梁〕劉孝標注;〔宋〕劉辰翁評點;〔明〕王世懋點評:《世說新語》(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11月)
〔南朝宋〕劉義慶編纂,楊勇箋注:《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正文書局,2000年5月)
〔南朝宋〕劉勰著,黃霖編:《文心雕龍匯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
〔唐〕司馬貞著:《史記索隱》(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箋注:《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晉書》(臺北:鼎文書局,民79年)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月)
〔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卷5,頁《唐宋史料筆記》。
〔宋〕王偁:《東都事略》(臺北:中央圖書館,民80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叢刊第4種》)
〔宋〕朱熹集注:《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民72年11月)
〔宋〕朱熹集註:《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7月)
〔宋〕吳自牧著:《夢粱錄》(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宋〕呂祖謙著:《古文關鍵》(臺北:廣文書局,民國70年7月)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名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宋〕李埴:《皇宋十朝綱要》,《叢書名宋史資料彙編——宋史資料彙編》(臺北:文海書局,民國56年)
〔宋〕李燾:《續宋編年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名叢書集成初編》)
〔宋〕汪應辰:《文定集》(臺北:藝文印書館,民58年《百部叢書集成聚珍版叢書》)
〔宋〕周密著,李小龍、趙銳評注:《武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9月)
〔宋〕周密著:《癸辛雜識》,《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岳珂撰:《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耐得翁著:《都城紀勝》(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2年3月)
〔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臺北:文海,民51年)
〔宋〕張守:《毗陵集》(臺北:臺灣商務書局,《叢書名四庫全書珍本別輯》)
〔宋〕楊仲良:《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趙偕著:《趙寶峰先生集》,《續修四庫全書》(明嘉靖22年趙文華刻本影印本)
〔宋〕蘇舜欽著,沈文倬校點:《蘇舜欽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
〔元〕脫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
〔元〕虞集著:《道園學古錄》,《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明刊本縮印)
〔元〕鍾嗣成,賈仲明著:《天一閣藍格寫本正續錄鬼簿》(上海:中華書局,1960年2月北京圖書館藏本影印)
〔元〕鍾嗣成著:《錄鬼簿》,《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11月)
〔元〕關漢卿著,藍立蓂校注:《彙校詳注關漢卿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
〔明〕王圻纂集:《稗史匯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8月)
〔明〕王陽明著:《王文成公全書》(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明龍慶刊本縮印)
〔明〕田汝成輯撰:《西湖遊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明〕余邵魚編輯;余象斗評梓:《列國志傳評林》,《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明〕余象斗編撰:《批評三國志傳》,《三國演義古版叢刊五種》,(北京:中華全書圖書館文獻縮微復製中心,1995年,影印明神宗萬曆20年刻本)
〔明〕宋濂撰、〔民國〕楊家駱編:《新校本元史》,台北市:鼎文書局,1990年
〔明〕李流芳著:《檀園集》,《四庫全書珍本》
〔明〕李贄撰:《焚書‧續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1月)
〔明〕李贄撰:《續焚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1月)
〔明〕李贄撰;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5月)
〔明〕李贄撰;張建業主編:《李贄全集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
〔明〕胡應麟著:《少室山房筆叢》(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0月)
〔明〕郎瑛撰:《七修類稿》(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
〔明〕袁宏道參評;屠隆點閱:《虞初志》(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8月)
〔明〕高儒著:《百川書志》(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6月)
〔明〕張岱著,淮茗評注:《陶庵夢憶》(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2月)
〔明〕張潮輯:《虞初新志》(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年12月)
〔明〕清溪道人編次:《禪真逸史》,《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陳邦瞻編:《宋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明〕馮夢龍著:《喻世明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
〔明〕馮夢龍著;高洪鈞編著:《馮夢龍集箋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
〔明〕楚江仙叟石公纂輯:《花陣綺言》,《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詳)
〔明〕楊維楨撰:《東維子文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商務印書館)
〔明〕賈仲明著:《錄鬼簿續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11月)
〔明〕潘若鏡編次:《三教開迷歸正演義》,《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不詳)
〔明〕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8月)
〔明〕錢希言著:《戲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97」(山東:齊魯書社,1995年9月,安徽省圖書館藏明刻本)
〔明〕謝肇淛著:《五雜俎》(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8月)
〔明〕歸有光著:《歸有光全集》(臺北:盤庚出版社,民國68年2月)
〔明〕羅貫中著:《三國志通俗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明〕蘭陵笑笑生著;〔清〕張竹坡批評:《金瓶梅》(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史研所,民國56年)
李應昇著:《落落齋遺集》,《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袁珂注:《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民71年8月)
〔清〕丁耀亢著:《續金瓶梅》,《丁耀亢全集》(濟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3月)
〔清〕王先謙注:《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包世臣著:《藝舟雙楫》(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24年6月)
〔清〕朱駿聲著:《說文通訓定聲》(臺北:京華書局,民國59年10月)
〔清〕周亮工著:《書影》,《明清筆記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清〕采蘅子著:《蟲鳴漫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67年9月)
〔清〕金聖歎著:《金聖歎文集》(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
〔清〕金聖歎著;曹方人、周錫山標點:《金聖歎全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清〕紀昀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民國65年)
〔清〕脂硯齋評:《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張廷玉等撰;楊家駱編:《新校本明史》(臺北:鼎文書局,民64年)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李漁著:《閒情偶寄》,《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曹雪芹著,脂硯齋評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清〕曹雪芹著,馮其庸重評,《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香港:天地圖書,2004年)
〔清〕無名氏撰:《哭廟紀略》,于浩輯:《明清史料叢書八種》(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12月)
〔清〕黃以周:《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清光緒九年浙江書局刻本)
〔清〕廖燕著;屠友祥校注:《二十七松堂文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清〕劉文煃修,王守謙纂:《壽張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民65年,清光緒26年刊本)
〔清〕劉廷璣撰:《在園雜志》,《續修四庫全書》(清康熙54年刻本影印1997年)
〔清〕鄭醒愚輯:《虞初續志》(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7月)
〔清〕錢彩著:《說岳全傳》,《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錢曾著:《也是園書目》,《叢書集成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清〕錢謙益著,〔清〕錢曾箋注:《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三)專書著述(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丁錫根編著:《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大連圖書館參考部編:《明清小說序跋選》(大連圖書館,1983年)
方珊著:《形式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王一川著:《文學理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王北固:《水滸傳的組織謀略》(上海市:上海書店,2003年)
王先霈、周偉民著:《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
王旭川著:《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5月)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著:《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王夢鷗校釋:《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民國74年)
王齊洲著:《大眾文化的經典:四大奇書縱橫談》(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年5月)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與中國大眾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曉家:《水滸戲考論》(山東:濟南出版社,1989年6月),頁。
王曉家著:《水滸瑣議》(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
王曉家著:《水滸戲考論》(山東:濟南出版社,1989年6月)
白寅著:《心靈化批評——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思維特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石昌渝著:《中國小說源流論》(香港:三聯書店,1994年)
伊瑟著:《閱讀行為》(巴爾的摩:哈普金斯大學,1987年)
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朱一玄,劉毓忱編:《水滸傳資料彙編》(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朱一玄、劉毓忱編:《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10月)
朱一玄、劉毓忱編:《儒林外史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
朱一玄著:《西遊記資料彙編》(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
朱一玄編:《三國演義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山東:齊魯書社,1990年2月)
江蘇省社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年)
何心著:《水滸研究》(上海: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
何心著:《水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何滿子著:《學術論文集‧古小說經典談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余大平著:《解讀水滸傳》,台北市:雲龍出版社1999年。
余嘉錫著:《水滸人物與水滸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
余嘉錫著:《余嘉錫文史論集》(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吳趼人著:《吳趼人全集》(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年)
呂小蓬著:《古代小說公案文化研究》,大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李辰冬著:《三國水滸與西遊》(重慶:大道出版社1945 年3月)
李忠昌著:《古代小說續書漫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李強著:《論金聖嘆的文章觀及其對文學評點的影響》(首都師範大學,2006年5月)
李祥林著:《顧愷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沈伯峻編:《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尚學鋒,過常寶,郭英德著:《中國古典文學接受史》(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林崗著:《明清小說評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
林崗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金元浦著:《文學解釋學》(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金元浦著:《接受反應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阿英著:《晚清小說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阿英編:《晚清文學叢鈔‧小說戲曲研究卷》(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3月)
侯忠義、王汝梅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
侯會著:《水滸源流新證》(北京市:華文出版社, 2002年)
南京大學中文系資料室編:《水滸研究資料》(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
南京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編:《《水滸》評論資料》(南京大學歷史系,不詳)
柳存仁編:《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
胡士瑩著:《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經之、張首映編:《西方二十世紀文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月)
胡適著:《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苗懷明著:《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孫楷第著:《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1月)
孫楷第著:《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孫楷第著:《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徐朔方著:《小說考信編》(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1997年)
格瑞柏斯坦著,李宗慬譯:《現代文學批評面面觀》(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1994年1月)
浦安迪著:《中國敍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浦安迪著:《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秦維紅編:《陳獨秀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
袁行霈、侯忠義編:《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
袁行霈編:《中國文學史》(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馬幼垣著:《水滸論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馬幼垣著:《水滸論衡》,台北市: 聯經出版社1992年。
馬成生著:《水滸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
馬軼著:《賽珍珠英譯《水滸傳》的文化闡釋研究》(華東師範大學,2006年5月)
馬蹄疾編:《水滸書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0年。)
高日暉,洪雁著:《水滸傳接受史》(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7月)
高玉海著:《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2月)
高師桂惠著:《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市:大安出版社,2005年9月)
康來新著:《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new window
張天星著:《明代心學思潮與容與堂刊本《水滸傳》的評點》(四川師範大學,2005年6月)
張世君著:《明清小說評點敍事概念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8月)
張伯偉著:《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
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大綱》(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張俊著:《清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張俊嘉著:《金聖嘆小說評點的敘事學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2007年6月)
張師素貞著:《細讀現代小說》(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96年)
張國光著:《金聖歎批才子古文》(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68年8月)
張國光著:《金聖歎詩文評選》(嶽麓書社,1986年3月)
張國風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元明清及近代)(2003年)。
張國風著:《公案小說漫話》,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80年
張惠仁著:《水滸與施耐庵研究》(延邊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張錦池著:《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北京:華藝出版社,1993年)
敏澤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5月)
郭箴一著:《中國小說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39年)
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增訂本(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年8月)
陳洪著:《中國小說理論史》(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9月)
陳洪著:《金聖歎傳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陳美玲著:《從逐鹿中原到梁山聚義》,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3年
陳萬益著:《金聖嘆的文學批評考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民國65年6月)
陳鼓應注譯:《老子今註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陳鼓應注譯:《莊子今註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陳獨秀著,秦維紅編:《陳獨秀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
陳謙豫著:《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章培恒、駱玉明主編著:《中國文學史》(1996年)(下)
傅正玲著:《悲壯與蒼涼 水滸傳意境的探索》,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湖北水滸研究會等編:《水滸爭鳴》(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1輯
童慶炳著:《文體與文體的創造》(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
黃岩柏著:《公案小說史話》,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黃傲成著:《施耐庵與《水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黃霖,韓同文著:《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黃霖著:《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甯宗一, 魯德才編:《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河北: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
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月)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9月)
楊昌年先生著:《現代小說》(臺北市:三民書局,民86年)
楊義著:《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楊義著:《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葉朗著:《中國小說美學》(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11月)
葉朗著:《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
董洪利著:《古籍的闡釋》(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寧稼雨著:《水滸別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寧稼雨編:《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济南市 : 齐魯书社, 1996年)
趙景深著:《水滸人物與水滸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
趙聰著:《中國五大小說之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齊裕焜編:《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1年9月)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1949年)
劉冬著:《施耐庵探考》(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年)
劉良明著:《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 1996年)
劉欣中著:《金聖歎小說理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劉毓慶著:《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劉靖之著:《元人水滸雜劇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0年11月)
歐陽健,蕭相愷著:《水滸新議》(四川:重慶出版社,1983年1月)
歐陽健著:《晚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鄭振鐸著:《鄭振鐸全集》第4卷《中國文學研究》(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
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魯迅著:《南腔北調集》(上海:同文書局,1934年3月)
魯迅著:《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戴不凡著:《小說見聞錄》(臺北:木鐸出版社,民72年4月)
戴望舒著,程步奎編:《戴望舒文錄》(香港:三聯書店,1987年12月)
謝旡量著:《羅貫中與馬致遠》(北京:商務印書館,1920年)
謝碧霞:《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民國7 6年6月)
聶紺弩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月)
薩孟武著:《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薩孟武著:《水滸與中國社會》(南京:正申書局1934年7月)
魏崇新著:《說不盡的潘金蓮》,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97年。
魏紹昌編:《吳趼人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羅伯特‧休斯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書局,1992年)
羅爾綱著:《水滸傳原本和著者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羅鋼著:《敍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譚帆著:《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譚帆著:《金聖歎與中國戲曲批評》(華東師大出版社,1992 年10月)
嚴敦易著:《水滸傳的演變》(作家出版社,1957年)
嚴敦易著:《水滸傳的演變》(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5年4月)
顧易生編:《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日〕大內田三郎著:〈《水滸傳》版本考〉,《水滸爭鳴》1983年第1輯。
〔日〕大塚秀高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東京:汲古書院,1987年)
〔日〕佐竹靖彥著,韓玉萍譯、王鏗審譯:《梁山泊:《水滸傳》一○八名豪傑》(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譯:《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俄〕別林斯基著;梁真譯:《別林斯基論文學》(1958年7月)
〔法〕蘇珊‧朗格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6月)
〔美〕Hegel,Robert E:《Reading illustrated fiction in the late imperial China》(中華帝國晚期的閱讀本插圖小說)(Stanford,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美〕浦安迪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美〕斯坦利・費什著;文楚安譯:《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美〕華萊士‧馬丁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美〕韓南著;王秋桂等譯《韓南中國小說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荷蘭〕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年)
〔德〕歌德撰;朱光潛譯:《談話錄》(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第1冊(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子振著:〈《水滸傳》和宋元風習〉,《文潮月刊》1947年3月第2卷5期
尹緝熙著:〈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簡論--兼論金聖嘆在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6月第1期
尹緝熙著:〈金聖歎小說哲學論探〉,《湖南教院學報》1986年第4期
公盾著:〈不要美化封建反動文人〉,《新建設》1963年第7期
公盾著:〈不應該讚揚金聖歎對〈水滸傳〉的批改〉《新建設》1964年第10-11期
文華著:〈《水滸傳》七十回古本問題〉,《猛進》1925年10月16、23日第33、34期
王利器著:〈水滸傳的來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王利器著:〈水滸與農民革命〉,《光明日報》,1953年05月27日、1953年05月28日。
王利器著:〈水滸釋名〉,《社會科學研究》,1985年第3期
王玨著:〈論《水滸傳》的宗教觀〉,《渭南師專學報》1994年第4期
王若著:〈淺談明清小說的「續書問題」〉,《遼寧師大學報》(社科版),1990年第5期
王峰著:〈史傳傳統與金聖歎小說觀〉,《明清小說研究》,1999年第3期
王基著:〈再論《水滸》之非農民起義說〉,《大慶師專學報》1993年第1期
王齊洲著:〈金聖歎腰斬〈水滸傳〉無可懷疑──與周嶺同志商榷〉,《江漢論壇》1998年第8期
王齊洲著:〈論「動心說」──金聖歎小說理論再探〉,《水滸爭鳴》,1983年第2期
王齊洲著:〈論中國古典小說的階級意識——從《水滸傳》取材談起〉,《天津社會科學》1993 年第2期
王齊洲著:〈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不是農民起義〉,《荊州師專學報》1991年第6期
王曉家撰:〈《水滸傳》作者非施耐庵系羅貫中補證〉,《濟寧師專學報》1985年第2期
王鐘麒著:〈論小說與社會改良之關係〉,《月月小說》,1907年第9期。
田耒著:〈海續書談〉,《大慶師專學報》,1990年第3期
石昌渝著:〈從朴刀桿棒到子母炮──《水滸傳》成書研究之一〉,《文學遺產》1999年第2期。
石麟著:〈古代小說評點派的形成、演變和主要特點〉,《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石麟著:〈論《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湖北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4期
余嘉錫著:〈《水滸傳》宋江平方臘考〉(《清華週刊》1932年5月第37卷9、10 期合刊)
吳士余著:〈《水滸》研究現狀述略〉,《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第4期
吳子林著:〈小說評點知識譜系考索〉,《浙江學刊》2001年第2期
吳子林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興盛的成因〉,《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期。
吳功正著:〈金聖歎的《水滸傳)評點及其小說美學思想〉,《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吳波著:〈明清小說續書創作論〉,《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
吳調公著:〈一個政治目的,兩種藝術標本──談《水滸》與《蕩寇志》〉,《光明日報》,1975年11月22日
吳調公著:〈一根黑藤兩個毒瓜──《水滸》與《蕩寇志》〉,《南京師院學報》,1975 年第4期
吳龍術著:〈《蕩寇志》與《水滸傳》〉,《西北風》1936年7月16日第6期
宋子俊著:〈試論元代水滸戲的思想價值及其地位〉,《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4年,第16期
宋克夫著:〈亂世忠義的悲歌——論《水滸傳》的主題及思維方式〉,《湖北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
宋雲彬著:〈談水滸傳〉,《文藝月服》1953年第3期
李天道著:〈論金聖歎的文學鑒賞論〉,《四川師大學報》1987年第2期
李文治著:〈《水滸傳》與晚明社會〉,《文史雜誌》1942年3月第2 卷第3期)
李玄伯著:〈《水滸傳》故事的演變〉,《猛進週刊》1925年
李彤印著:〈宋江考〉,《民治月刊》1938年1月第17期
李志宏著:〈在天道循環與人事際遇之間──《水滸傳》敘事的後設命題及其話語構成〉,《東華人文學報》2007年1月第10期new window
李思明著:〈通過語言比較來看《古本水滸傳》的作者〉,《文學遺產》1987年第5期
李真瑜著:〈遊俠遺風與《水滸傳》〉,《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李釗平著:〈論中國古典敍事學的嬗變〉,《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5期
李偉實著:〈《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之說不能成立──兼論〈水滸傳〉的作者為羅貫中非施耐庵〉,《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6期
李偉實著:〈從杜堇的《水滸人物全圖》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3期
李慶西著:〈《水滸傳》主題思維方法辨略〉,《文學評論》,1986年第3期
李樹果著:〈《八犬傳》與《水滸傳》〉,《日語學習與研究》1995年第2期
李燃青著:〈金聖歎和黑格爾的性格說——中西比較詩學劄記〉,《寧波師院學報》1987年第4期
李靈年,陳新著:〈宋江征方臘新證〉,《文學遺產》1994年第3期
佘大平著:〈元人水滸雜劇的忠義思想〉,《江漢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佘德余著:〈金聖歎小說戲曲評點理論的文藝心理學價值〉,《北方論叢》1989年第6期
周煦良著:〈《水滸》與《蕩寇志》〉,《新中華》1946年4月16日第4卷第8期
周頤厚、黎敏茜著:〈《蕩寇志》認識價值之淺見〉,《曲靖師專學報》1985 年第1期。
周嶺著:〈金聖歎腰斬《水滸傳》說質疑〉,《文學評論》1998年第1期
周繼仲著:〈容與堂刻百回本《水滸傳》應當為《水滸傳》祖本〉,《貴州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易名著:〈從「哭廟」案看金聖漢〉,《光明日報》1962年3月第24期
林文山著:〈《水滸》的人物塑造〉,《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2年第3期
林文山著:〈《水滸》的人物塑造〉,《江淮文藝》1982年第1期。
林辰著:〈紅樓續書之我見〉,《光明日報》(1985年2月26日,03版,「文學遺產」第12874期)
林崗著:〈論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的文學自覺〉,《文學遺產》,1998年,第4期
武渝著:〈論《水滸》與《蕩寇志》〉,《開封師院學報》1975年第3期
竺青、李永祜著:〈《水滸傳》祖本及「郭武定本」問題新議〉,《文學遺產》1997年第5期
邱奇著:〈簡論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的分類及歷史的評估〉,《湖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1994年9月第3期
金兆梓著:〈談金聖歎的批改《水滸》和《西廂》〉,《新建設》,1962年第1期
侯會著:〈《水滸》源流新探〉,《文學遺產》1992年第6期
侯會著:〈再論吳讀本《水滸傳》〉,《文學遺產》1988年第3期。
俞平伯著:〈論《水滸傳》七十回古本之有無〉,《小說月報》1928年4月第19卷4期
俞為民著:〈金聖歎的水滸傳人物論〉,《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第1期
姚文放著:〈浪漫主義戲劇美學的餘波:金聖歎戲劇美學思想〉,《藝術百家》1991年第4期
恨水著:〈水滸地理正誤〉(1928年8月30日,9月6、13、20日)
段春旭著:〈接受美學與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續書〉,《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洪克夷著:〈宋元時代的水滸故事〉,《杭州大學學報》,1978年第3期
胡全章著:〈翻新小說:晚清小說新類型〉,《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5月第3期
倪長康著:〈封建長夜中的一個理想國夢——《水滸》主題之我見〉,《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1期
唐家祚著:〈金聖歎關於水滸傳起結的三批〉,《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1期
夏夢菊著:〈水滸演變史新論〉(下),《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1期
夏夢菊著:〈水滸演變史新論〉(中),《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孫一珍著:〈《水滸傳》〉主題辨〉,《文藝研究》1979年第3期
孫楷第著:〈由高陽李氏藏百回本水滸傳推測舊本水滸傳〉,《星島日報》1941年第25、27期
徐朔方著:〈從宋江起義到《水滸傳》成書〉,《小說考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徐海寧著:〈古代水滸故事的主題演變探析〉,《東嶽論叢》1998 年第4 期
殷傑著:〈金聖歎文藝觀辨略〉,《華中師大學報》1987年第2期
索紹武著:〈《水滸》多把女性謗,作者恐有苦衷腸〉,《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
馬幼垣著:〈牛津大學所藏明代簡本〈水滸〉殘葉書後〉,《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4輯
馬幼垣著:〈現存最早的簡本《水滸傳》〉,中華文史論叢》1985年第3輯。
馬成生著:〈南宋杭州與「水滸故事」的形成〉,《杭州師院學報》1978年第3期
馬成生著:〈從中國文化史來審視《水滸》〉,《湖州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
高小康著:〈金聖歎人物理論新探〉,《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第5期
高小康著:〈從憤世憂時到自我完善——試析金聖歎文藝思想的蛻變〉,《文學遺產》1988年第3期
高日暉著:〈清初的遺民心態與《水滸傳》的接受〉,《齊魯學刊》,2005年第3期
高玉海著:〈論明清小說續書的接續方式〉,《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2月第1期
高明閣著:〈《水滸傳》與《宣和遺事》〉(《水滸爭鳴》1983年第1輯)
高明閣著:〈《蕩寇志》對《水滸傳》的反撲〉,《明清小說研究》1985第2輯
高師桂惠著:〈水滸故事傳播中的江湖與江山──以明‧陳忱《水滸後傳》的「地景書寫」與「場域效應」為主的討論〉,《東華人文學報》2007年1月第10期
高曼霞著:〈《水滸傳》中的佛與道〉,《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
張小芳著:〈鋪張揚厲、雲霞滿紙──《水滸傳》王婆語言賞新〉,《古典文學知識》2003年,第3期
張文勳著:〈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談《水滸》中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1956年6月12日。
張弘著:〈中國古代小說續書和仿作問題補說〉,《光明日報》(1986年12月30日,03版,「文學遺產」第13546期)
張未民著:〈俠與中國文化的民間精神〉於《文藝爭鳴》1988年第4期
張政烺著:〈宋江考〉(《歷史教學》1953年第1期)
張國光著:〈水滸祖本探考〉,《江漢論壇》1982年第1期
張國光著:〈我國古代小說理論發展的線索——兼論金聖歎在文學批評上之地位〉,《武漢師院學報》(哲社版)1984年第3期
張國光著:〈金聖歎是反動文人嗎?——與公盾同志商榷〉,《新建設》1964年4月號
張國光著:《〈水滸〉與金聖歎研究》(鄭州:中州書社,1981年9月)
張載軒著:〈談金聖歎的水滸文法〉,《淮陰師專學報》1986年第3期
張錦池著:〈「亂世忠義」的頌歌——論「水滸故事」的思想傾向〉,張錦池著:《中國四大古典小說論稿》(北京:華藝出版社,1993年)
郭英德,王麗娟著:〈20 世紀明代文學研究方法述評〉,《人文雜誌》2004年第1期
郭英德著:〈學術研究範式的嬗變軌跡——關於20世紀中國古代白話小說研究的談話〉,《文學遺產》1998年第2期
郭振勤著:〈從生成史略論《水滸傳》的主題〉,《汕頭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郭興良著:〈《水滸傳》的文化精神〉,《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第2期
郭興良著:〈一座逆作者之願而矗立的紀念碑——談《蕩寇志》的思想傾向和認識價值〉,《曲靖師專學報》1983年第1期
郭玉雯著:〈《水滸傳》之構成與金聖嘆的詮釋──以宋江為核心〉,《漢學研究》2005年6月第1期。new window
陳中凡著:〈試論〈水滸傳〉的著者及其創作時代〉,《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年)
陳中凡著:〈論《水滸傳》的著者及其成書年代〉(《南京大學學報》1956年1月號)
陳汝衡著:〈〈水滸傳〉和說書〉,《曲藝》1980年第5期
陳果安著:〈金聖歎的小說技法論〉,《湖南師大學報》1993年第1期
陳果安著:〈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典型論:金聖歎性格說〉,《湖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
陳美林著:〈中國古代小說批評簡論〉,《陰山學刊》2000年3月第1期
陳剛著:〈金聖歎的文學接受理論初探──以其戲曲小說評點為例〉,《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陳寅恪著:〈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0年8月第2輯new window
陳會明著:〈古代小說續書研究探尋〉,《龍岩學院學報》,2007年10月第5期
陳曉潤著:〈簡論明清小說點評與英美新批評〉,《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3月第1期
傅懋勉著:〈關於評價金聖歎的問題〉,《文匯報》1962年9月28日
惠繼東著:〈武松形象的時代意蘊〉,《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
湘如著:〈《水滸傳》的年代與地理的錯誤〉,《北洋畫報》1935年9月17、19、26,10月1日第1297、1298、1301、1303期
馮文樓著:〈《水滸傳》:一個文化整合的悲劇〉,《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黃天驥著:〈金聖歎論小說創作〉,《作品》1981年第5期
黃俶成著:〈20世紀《水滸》版本的研究〉,《文史知識》2001年第4期
黃霖著:〈忠義水滸傳與金瓶梅詞話〉,《水滸爭鳴》1982年第1輯
楊立民著:〈古代小說傳播手段論〉,《山東圖書館季刊》,2007年第2期
楊志明著:〈略談金聖歎的鑒賞理論〉,《上海師大學報》1994年第2期
楊雨,李晶著:〈論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心靈化特徵〉,《湖南第一師範學報》,2006年9月第3期
楊紹萱著:〈論水滸傳與水滸戲──自歷史上梁山泊人民運動說起〉,《水滸研究論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
楊棟著:〈金聖歎典型論的思想價值及歷史意義〉,《河北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楊義著:〈《水滸傳》的敍事神理〉,《齊魯學刊》1994年第1期
葉方石著:〈武松打虎的動作造型〉,《語文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6期
董國炎著:〈對中國敍事文學理論的重新認識──金聖歎文法論綱〉,《山西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寧俊紅著:〈《水滸》女性形象漫說〉,《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3期
寧稼雨著:〈《水滸傳》與中國綠林文化——兼談墨家思想對綠林文化的影響〉,《文學遺產》1995年第2期
廖可斌著:〈愛佳人則愛,愛先王則又愛——試論金聖歎評點〈西廂記〉的矛盾心理〉,《中國文學研究》1986年第1期
熊飛著:〈《水滸傳》主題的哲學反思〉,《理論月刊》1997年第1期
趙孝孟著:〈《水滸傳》板本錄〉,《讀書月刊》1932年9月10日第1卷11期
趙啟安著:〈試論《蕩寇志》意象意境層和思想意義層的不確定性及啟示〉,《臨沂師專學報》,1996年第5期
齊森華著:〈金聖歎的戲曲主張述評〉,《文藝理論研究》1984年第1期
齊裕焜著:〈20世紀小說史研究〉,《文史哲》2002年第4期
齊裕焜著:〈從武松形象的塑造看中國古典小說的民族特色〉,《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79年,第9期
劉大杰、章培恒著:〈金聖歎的文學批評〉,《中華文史論叢》1963年5月第3輯
劉大杰、章培恒著:〈金聖歎的文學批評〉,《中華文史論叢》第3輯
劉中著:〈談《水滸》中的幾個問題〉,《光明日報》,1955年3月6日。
劉天振著:〈20世紀《水滸傳》研究方法的回顧與檢討〉,《菏澤學院學報》2006年6月第3期
劉世德著:〈《金瓶梅》與《水滸傳》:文字的比勘〉,《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劉世德著:〈論《京本忠義傳》的時代、性質和地位〉,《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第2期。
劉欣中著:〈試論金聖歎關於小說審美想像和情感活動的見解〉,《天津師專學報》(社科版) 1985年第2期
劉海燕著:〈《水滸傳》續書的敘事結構和接受批評〉,《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4期
劉清珍著:〈《水滸傳》小配角論〉,《河南大學學報》987年,第2期
劉清渭著:〈飽蘊民族精神的雄渾篇章--讀水滸傳武松打虎〉,《文史知識》1992年,第4期
劉登閣著:〈文學史的「野史筆法」〉,《求索》,1999年第4期
劉毓松著:〈《水滸傳》的社會思想研究〉,《歷史社會季刊》1947年3月第1卷第1期
劉興漢著:〈試論中國小說史上的續書問題〉,《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87年第3期
歐恢章著:〈《水滸傳》主題的多元與主元〉,《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第4期
歐陽健著:〈《蕩寇志》新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歐陽健著:〈楊志˙魯達˙武松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2年,第3期
潘運告著:〈宋元《水滸》故事與《水滸》——試論《水滸》的忠君思想〉,《武漢大學學報》1981年第6期
鄭公盾著:〈關於《蕩寇志》〉,《學術月刊》1962年第12期
鄭其興著:〈偏激與嗜血——從俠的角度看《水滸傳》〉,《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2期
鄭振鐸著:〈《水滸傳》的演化〉,《小說月報》1929年9月第20卷第9期
鄭振鐸著:〈《水滸傳》的續書〉,《文學週報》1929年9月第9卷第3期
鄭振鐸著:〈《水滸傳》的續書〉,《鄭振鐸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鄭鐵生著:〈論《水滸傳》敍事結構〉,《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蕭魯雲著:〈20世紀以來《水滸後傳》研究綜述〉,《安徽文學》2009年第4期
閻江著:〈故事後的故事,敍述後的敍述——論中西小說續書〉,《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11月,第4 期
霍小芳著:〈明代白話長篇小說續書探析〉,《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 年9月第3期
霍松林著:〈金聖歎批改《西廂記》的反動意圖〉,《光明日報》1955年5月19日
樂蘅軍著:〈梁山泊的締造與幻滅──論水滸的悲劇嘲弄〉,《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民國71年5月。)
樂蘅軍著:〈水滸的成長與歷史使命〉,《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4月。)new window
駱水玉著:〈《水滸後傳》──舊明遺民陳忱的海外乾坤〉,《漢學研究》民國90年6月第1期new window
謝興堯著:〈《水滸傳》人物考〉,《逸經》1936年3月5日第1期
謝興堯著:〈南宋忠義軍與《水滸傳》〉,《越風》1936年1月16日第6期
謝興堯著:〈梁山泊的沿革與形勢〉,《人間世》1935年5月5日27期
韓曉諒著:〈《水滸》主題新解〉,《明清小說研究》1994年第2期
聶紺弩著:〈《水滸》是怎麼寫成的〉,《人民文學》1953年第6期
藍天著:〈水滸評點的思維邏輯與心態〉,《河北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藍天著:〈論金聖歎水滸評點之矛盾〉,《南開學報》1991年第6期
魏子雲著:〈《金瓶梅》中的武松〉,《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5年,第12期
魏中林,王曉順著:〈20世紀金聖歎小說戲曲理論研究〉,《學術研究》2001年第2期
魏永徵著:〈《水滸》與《蕩寇志》〉,《朝霞》1975年第10期
魏崇新著:〈《水滸傳》:一個反女性的文本〉,《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4期
羅祖基著:〈《水滸傳》與俠墨文化〉,《江漢論壇》1996年第4期
羅爾綱著:〈《水滸傳》與天地會〉,《大公報》副刊《文史週刊》1934年11月16日第9期
羅爾綱著:〈水滸真義考〉,《文史》第15輯
羅爾綱著:〈從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看《水滸傳》著者和原本問題〉,《學術月刊》1984年第10期。
譚帆著:〈中國古代小說評點的價值系統〉,《文學評論》,1998 年第1期
譚鳳梁著:〈《蕩寇志》批判〉,《文藝論叢》(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譚鳳梁著:〈論《蕩寇志》的反動性〉,《南京師院學報》1963年第1期
蘇興著:〈明清小說發展歷史的變遷〉,《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5期
龔兆吉著:〈金聖歎同情農民起義嗎?〉,《文匯報》1963年1月15日
龔維英著:〈潘金蓮、武松新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0年,第12期
龔維英著:〈簡析《水滸》兩種續書——《水滸後傳》和《蕩寇志》比較研究〉,《貴州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日〕白木直野著:〈《水滸傳》的傳日與文簡本〉,《水滸爭鳴》1983年第1輯)
〔法〕茨維坦‧托多洛夫著:〈敍事作為話語〉,張寅德編選:《敍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法〕羅蘭˙巴特,〈敍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張寅德譯,張寅德編選:《敍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德〕漢斯‧姚斯著:〈文學史作為文學科學的挑戰〉,《世界藝術與美學》(第9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五)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卞於靖著:《《水滸傳》程度副詞計量研究》(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王希著:《天真──金聖嘆小說理論的靈魂》(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王烏蘭著:《《水滸傳》的敬謙詞語研究》(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王真著:《論金聖嘆的文學觀──以「錦心繡口」說為中心》(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王華著:《《水滸傳》助詞計量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王璞著:《李贄「童心說」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田霖著:《《水滸全傳》民俗類俗語研究》(內蒙古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5月)
白爽著:《《水滸傳》翻譯中的文化空缺及其爭補償策略》(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朱文武著:《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賽珍珠英譯《水滸傳》的意識形態與詩學解讀》(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2月)
朱麗娟著:《金聖嘆評點《水滸傳》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97)
江化林著:《金聖歎修辭化評點探討──以金評《水滸傳》、《西廂記》為考察對象》(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何蘭著:《《水滸傳》方位詞研究》(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論文,2008年4月)
吳正宏著:《三國故事對《水滸傳》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89)
吳娟著:《《水滸傳》英譯本中語義空白現象分析》,(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吳蕾著:《水滸英雄在元雜劇與《水滸傳》中的嬗變》(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宋振宏著:《容與堂本《水滸傳》評點研究》(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李文瑤著:《《水滸傳》女性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學年度93)
李宗原著:《《水滸傳》宋江忠義精神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學年度2010)
李洪偉著:《《水滸傳》狂歡言語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10月)
李晶著:《論小說評點的心靈化特徵及其現代適用性》(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李萍著:《論水滸傳英雄殺戮行為》(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年4月)
李漢濱著:《金聖嘆小說美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83)
汪淑玲著:《「水滸傳」與「南總里見八犬傳」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76)
周孟戰著:《《水滸傳》的動詞重疊研究》(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周明訓著:《文學裡的匪黨道德》(文化大學西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學年度84)
幸亮著:《《水滸傳》男性描寫詞語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易永姣著:《《水滸傳》三種主要續書的思想文化意蘊》(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明皓著:《符號學意義理論下《水滸傳》的英譯研究》(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林淑媛:《晚明水滸人物評論之研究──以金聖歎評《水滸傳》為範例》(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80)
林詩涵著:《《水滸傳》思想及藝術研究》(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100)
邱彥祺著:《《水滸傳》與明清之際續書三種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97)
洪詠秋著:《《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英雄觀之探析》(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97)。
范玲玲著:《金聖嘆的文法理論》(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倪梁敏著:《論金聖歎的意象批評》(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原方著:《余象斗小說評點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夏惠績著:《《才子古文》金批的散文理論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孫曉波著:《《水滸傳》敘事的文化淵源》(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徐靜嫻著:《小說評點中的人物塑造論》(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79)
翁育詩著:《《水滸傳》罵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學年度101)
翁菁妤著:《《水滸傳》天命思想的運用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97)
袁秋實著:《陳忱遺民思想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馬小成著:《《水滸傳》方位詞研究》(貴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馬全海著:《跨越文學翻譯中的文化鴻溝──評析《水滸傳》英譯本的綽號翻譯》(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馬將偉著:《《水滸傳》金評中的敍事理論研究》(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馬慧婷著:《『南總里見八犬傳』與『水滸傳』之比較研究》(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2010)
涂江豔著:《元雜劇水滸戲與小說《水滸傳》比較》(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0月)
崔省南著:《《水滸傳》寓意與結構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71年12月
崔省南著:《水滸傳寓意學結構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71)
康百世著:《金聖嘆評改水滸傳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60年6月
張加輝著:《《水滸傳》之「俠」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2007年4月)
張家津著:《可譯性限度探討──以沙博理(S.Shapiro)《水滸傳》譯本為例》(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2010)
張偉著:《金聖歎小說美學思想述論》(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張閏熙著:《金聖嘆擬史批評所見《水滸傳》敘事之史家書法》(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2011)
戚珊珊著:《試論元代水滸戲與《水滸傳》之間的相承關係——以宋江形象為例》(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許勇強:《《史記》與《水滸傳》敘事藝術比較研究──兼論《水滸傳》的敘事藝術源流》(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4月)
許凱鈞著:《從浪跡天涯到招安建功:《水滸傳》梁山泊的形成與崩解》(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100)
郭頌著:《試論《洪吉童傳》與《水滸傳》的關係》(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
陳兆南著:《水滸傳故事之源流演變及其影響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71)
陳吉斯著:《遊目騁懷:中國卷軸繪畫與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移動視點(一種德希達式的重讀)》(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77)。
陳怡君著:《才子本色──金批《水滸》的性質與批評取向》,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7月
陳鳳美:《金聖嘆的小說人物論與人物批評實踐──以《水滸》人物評點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學年度2008)
陳獻賓著:《《水滸傳》之忠義精神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麥震清(Dietrick Miller)著:《《忠義水滸全傳》與《羅賓漢傳奇》中「俠義」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93)。
馮芳著:《《水滸傳》代詞計量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黃聿寧著:《《水滸傳》中的女性及其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95)
黃紅著:《試論金聖嘆評點中的接受美學思想》(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黃暖暖著:《金聖嘆的《水滸傳》評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黃暖瑗著:《金聖嘆的《水滸傳》評點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82)
楊志平著:《陳忱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楊陽著:《論金聖嘆的小說創作理論》(新疆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楊戰江著:《沙譯《水滸傳》中人物綽號的翻譯探析》(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葛勇著:《金聖嘆細節理論研究》(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6月)
董寧著:《建陽刻本《水滸志傳評林》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雷曉婷著:《從文化轉向的角度對《水滸傳》文化翻譯策略的探討》(太原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趙念俊著:《《水滸傳》中的「把」字句考察》(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3月)
趙淑美著:《《水滸後傳》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劉冬梅著:《漢譯英中模糊美感的磨蝕與保真──由接受美學看《水滸傳的翻譯》(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劉佩佩著:《《水滸傳》詈罵語研究及其在華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學年度100)
潘伊莉著:《秩序與反秩序--《水滸傳》俠文化之考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學年度93)
鄭光熙著:《兩種《水滸》評點及其小說理論研究之一──以袁無涯本與容與堂本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鄭夙婷著:《元代俠義雜劇的意義:以水滸俠義雜劇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96)
鄭建鐘著:《試論李贊人性論思想及其局限》(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盧世炬:《回歸文本與小說闡釋──金聖歎「三境」說之理論闡發與比較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12月)
閻紀宇著:《《蕩寇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儲江著:《《水滸傳》續書與王派水滸探究》(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6月)
謝碧霞著:《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學年度65)
謝豔花著:《李贄小說美學思想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鍾慧笑著:《論金聖嘆的「才子說」》(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5月)
羅國慶著:《從《水滸傳》看宋代的民間信仰諸神》(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學年度2010)
蘇立靜著:《《水滸傳》中雙音節三價動詞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
仇愛麗著:《元代「水滸戲」女性意識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5月)
丁利榮著:《金聖歎美學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1月)
王旭川著:《中國小說續書的歷史發展》(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王彥著:《梁山方言音變研究》(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4月)
左東嶺著:《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南開大學,博士論文,1995年7月)
宋莉華著:《明清時期通俗小說傳播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李文赫著:《金聖嘆文學批評理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8年6月new window
李玉蓮著:《中國古代白話小說戲曲傳播論稿》(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0年)
李慧淳著:《水滸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學年度61)。new window
金正起著:《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學年度88)new window
宣中文著:《水滸戲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究所,博士論文,學年度85)new window
康珮著:《《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學年度96)
張曼娟著:《明清小說評點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9年5月new window
張曙光著:《中國古代敘事文本評點理論研究──以金聖嘆評點為中新的現代闡釋》(山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4月)
陳松柏著:《水滸傳的成書與傳播》(上海: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1年)
陳建平著:《水滸戲與中國俠義文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6年3月)
鄭菡著:《「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4月)
駱水玉著:《四部具有烏扥邦視境的清代小說─《水滸後傳》、《希夷夢》、《紅樓夢》《鏡花緣》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學年度87)。
鍾錫南著:《金聖歎文學批評理論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藺文銳著:《小說與閱讀公眾:明代通俗小說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