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初湖南現代化之探討(1912~1937)
作者:劉淮
作者(外文):LIU HWA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胡春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3
主題關鍵詞:現代化湖南精神省憲運動現代化指標中國現代化運動民初湖南現代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本文擬就民初湖南現代化,來探討民初中國現代化走向。因而對民初湖南現代化的顯現、意義、進展,以及推動的困境、阻礙、限制、對他省的比較、成就、影響等作探索,藉以闡明衍生出來的千形萬象,作為中國現代化的縮影。
行文時以民初湖南現代化的進展為線索,力求客觀評述,分成八章。
第一章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和方法、現代化的共同指標、以及開創「湖南精神」。然後就撰寫方法和材料來源提出具體摘要,期望能涵蓋前人心血和後學心思創意,勾劃出民初湖南現代化的情況。續論現代化的世界理論和形成,以及促進中國現代化的情結深入剖析,並透過民初湖南各種生活活動為考察的內容。在此典型的現代化歷程上,首推湖南精神的發揚,以及新湖南性格和尚武的社會,尤其是教育奠基,培育出人才的搖籃;從創新思想到英雄豪傑的使命感和心理意識的推展「湖南精神」也是現代化重要的因素。
第二章就湖南近現代的情勢演變和地理環境的關係展開闡釋,並說明湖南近代崛起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如何因應情勢的轉變,而造化出這些先賢、先烈們的偉績和貢獻。再論湖南人崇尚氣節的歷史精神和地理特性相結合,以闡釋清末學士潘祖蔭所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自豪之語。因為湖南無地形險要,也非財賦充盈之地。確實有著革新之盛,冠於各省之舉。因而帶動了其他省區努力前進之勢,宛如自立軍創辦人唐才常所說:「振支那者惟湖南是也」,即為印證!
第三章以民初湖南政治現代化作具體闡釋說明,並透過學者、專家、文獻資料、大事記、報章雜誌等原始資料及日文、英文參考書研究分析並逐項就政治上所涵蓋的內政、軍事、地方自治、省憲運動作詳細敘述,以瞭解政治面的推展情況,並就其困境與侷限提出解析以究明其原因。
第四章以民初湖南經濟現代化作全面工業化及財金等新設理念陳述,利用文獻資料、報章雜誌、政府輯要各種統計資料等原始資料及日文、英文參考書研究分析並逐項就經濟上所涵蓋財政、交通、農工商業、礦業尤其是工業化的啟動作一番探索,以瞭解經濟面的推展,並針對其困境與侷限作解析說明。
第五章以民初湖南社會現代化的指標作進一步敘述,藉用先前學者論述、文獻資料、報章雜誌及機關社團活動等原始資料及日文、英文參考書研究分析並逐項就社會上所涵蓋的湘人性格、社會生活和風氣、城市化興起等構成現代化的課題作分析探索,以瞭解社會面的進展。
第六章以民初湖南文化現代化重要指標及困境深入分析探討,從文獻資料、政府檔案、報章雜誌、學者論著等原始資料及日文、英文參考書研究分析並逐項就文化上所涵蓋的教育、思潮、文藝、報章雜誌、科技層面作一番探討,以瞭解文化面的進展,困境與其侷限作解析說明。
第七章就民初湖南現代化的影響及與他省比較作一番探討。為此展開湖南新契機和獨特的尖端精神,持續推動了中國現代化政策。可惜「抗戰軍興」,中國一致抗日聲中,為了爭取民族的生存,現代化的腳步又被遲延下來;而湖南現代化的跡象也不得不跟著停頓,湘省之現代化腳步雖不幸因抗戰而停頓,但未來湖南省若有機會再度成為中國現代代化之先驅省,則民初湖南現代化所奠下的基礎,仍將是其主要根由,因為「起頭難」和「飲水思源」的關係,更加強了我探討民初湖南現代化的意義。本章之重點,在討論湘省最後現代化思想和行動對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到底起了那些影響?再擬與湖北、安徽、廣西、江蘇、山東、閩浙等他省之現代化來作比較分析。
第八章結論。綜論民初湖南(1912~1937)現代化的省思和結論,並針對研究成果提出觀點和評論。近年來大陸學者雖也有人認為「新湖南五十年」之說,但是本人卻發現中共在領政湖南以後,在湘省現代化上所扮演角色往往是反現代化的情況,特別是吾人在深入思考「革命」與「變革」兩種現代化意圖之後,究竟是「變革」抑或是「革命」對於中國現代化,何者更為有效?特別是民初遭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各國干預較少,中國的現代化有了欣欣向榮的契機。而湖南在這一時期所顯現的工業化、資本主義及新經濟政策如銀行、農會、財政、礦業等大大推展現代化的建設。其它的民主化、產業化等成就也逐步實現,尤其從民國十七年到二十六年被視為國民政府黃金「建國十年」的成就,更激化了湖南現代化的腳步,從經濟、人才、思想、創新上都要比他省來得積極有活力,這也象徵著湖南精神的發揚,更顯現湘人性格和歷史使命感的深化。再回想湖南現代化多樣推展進步,使人聯想到「革命」了五十年之後的中共政權,在一窮二白之後,才不得不由鄧小平改絃更張,實行改革開放及「四個現代化」的新方向,這也給本文提供一些省思和參考之用。
參考書目
一、專書與論文
A.專書(按作者筆劃多寡為序)(八十六後除外)
(一)丁平一,《湖湘文化傳統與湖南維新運動》,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
(二)孔祥吉,《戊戌維新運動新探》,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出版。
(三)王中杰,《湖南人民革命史》,中共湖南省委黨史會編,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七月。
(四)王檜林,《中國現代史》,北京,師大出版社,一九九○年。
(五)王興國、聶榮華著,《湖湘文化縱橫談》,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六)王栻,《維新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
(七)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台北,近史所集刊,一九六五年出版。new window
(八)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八四年。
(九)尹飛舟,《湖南維新運動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六月。
(十)尹保云,《現代化通病》,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月。
(十一)(美)布萊克主編,《比較現代化》,上海群文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
(十二)(美)布萊克,《現代化的動力》,長沙,北大出版社,一九六七年。
(十三)李銳,《毛澤東同志初期革命活動》,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七年。
(十四)李漁叔,《衡山趙恒惕先生九秩壽言》,台北,湖南省文獻會出版,一九七○年九月。
(十五)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上下冊,台北,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五年。
(十六)李玉,《長沙的近代化啟動》,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二月。
(十七)李華興,《民國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八月。
(十八)李雲杭編,《湘西教育之曝光》,長沙,湘西十縣教育會,一九二三年。
(十九)李達嘉,《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運動》,台北,弘文館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五月。
(二十) 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台地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八五年再版。
(二十一)朱浤源,《從變亂到軍省──廣西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九五年。
(二十二)邵明炎,《梁啟超的生平及其政治思想》,台北,眾文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二十三)沈瑞庭主編,《當代湖南簡史》,長沙,當代中國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出版。
(二十四)沈嘉榮主編,《中國現代化百年探索》,南京,南京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二十五)汪向榮,《中國的近代化與日本》,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二十六)吳相湘,《中國現代史叢刊》(六冊),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六○年。
(二十七)吳廷璆,《日本近代化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九
七年。
(二十八)周弘然,《中國民主思想運動史》,台北,帕米爾書店,一九六四年。
(二十九)周秋光,《熊希齡傳》,長沙,湖南師大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
(三 十)林增平,《湖南近現代史》,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三十一)林能士,《清季湖南的新政運動》,(一八九五~一八九八),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台北,一九七二年。new window
(三十二)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三十三)胡春惠,《民初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三年。
(三十四)胡春惠,《民國憲政運動》,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七八年。
(三十五)胡耐安,《新湘軍誌》,台北,志傳書屋,一九六九年。
(三十六)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
(三十七)郭漢民主編,《中國近代史正誤》,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
(三十八)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一九七九年。
(三十九)徐宗勉,《近代中國對民主的追求》,安徽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四 十)徐義君,《譚嗣同思想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
(四十一)陳谷嘉等,《湖湘文化源流考》,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
(四十二)陳少陵,《歐榘甲傳》,台北,鼎文出版社,一九五○年。
(四十三)陸光宇,《民國史要》,北京文學社,一九二九年。
(四十四)容閎,《西學東漸記》,湖南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一年出版。
(四十五)張敬堯,《湖南善後施政方針》,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一八年。
(四十六)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社,一九七八年。new window
(四十七)張朋園,《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一八六○~一九一六)──湖南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出版,一九八三年。
(四十八)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一九七七年。
(四十九)張玉法,《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八四年。
(五 十)張人倫編,《湖南經濟概況》,湖南學生集訓總隊,一九三五年。
(五十一)張人價編,《湖南之礦產》,長沙湘鄂印刷公司,一九三四年。
(五十二)張偉然,《湖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
(五十三)常宗虎,《南通現代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一九九八年。
(五十四)梁希文,《民國人物志》,湖南長沙,建國出版社,一九四三年
(五十五)彭大成,《湖湘文化與毛澤東》,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五十六)傅角今,《湖南地理志》,武昌亞洲地學社出版,一九三三年。
(五十七)費正清譯,《劍橋中國晚清史》,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一九九三年。
(五十八)趙恒惕,《湖南省憲法書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五十九)楊世驥,《辛亥革命前後湖南史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二月。
(六 十)楊毓麟,《新湖南》,台北,革命文學社出版,一九七二年。
(六十一)管歐,《地方自治概要》,台北,三民書局,一九八○年。
(六十二)虞和平,《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六月。
(六十三)歐金林,《趙恒惕傳》初稿,西南各省軍閥專輯,長沙,一九八二年七月。
(六十四)劉正主編,《當代中國的湖南》,湖南長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出版。
(六十五)劉仕清,《新湖南五十年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六十六)劉仕清主編,《鄧小平理論與湖南改革開放實踐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前瞻》,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
(六十七)劉天純,《日本現代化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
(六十八)劉泱泱,《近代湖南社會變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六十九)劉泱泱等編,《湖南通史(近現代史卷)》,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七 十)黎仲篪主編,《關貿總協定與湖南政策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
(七十一)鄭焱,《湖湘文化之都》,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七十二)鄭海麟,《黃遵憲與近代中國》,湖南長沙,三聯書店,一九八八年出版。
(七十三)鄭焱,《近代湖湘文化概論》,長沙,湖南師大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七十四)鄧潭洲,《譚嗣同傳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
(七十五)薩孟武,《中國社會政冶史》,台北,三民書局,一九七五年。
(七十六)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
(七十七)錢基博、李肖聃等,《近百年湖南學風.湘學略》,湖南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五年出版。
(七十八)謝諾,《辛亥兩湖史事新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七十九)謝國興,《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安徽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九一年。new window
(八 十)錫梁,《觀化一巡》,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八十一)羅爾綱,《湘軍新志》,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
(八十二)羅榮渠,《現代化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八十三)蘇雲峰,《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北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集刊,一九八一年。
(八十四)譚方其,《曾國藩傳》,長沙,岳麓書社,一九八六年出版。
(八十五)顧明遠,《民族文化傳統與教育現代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九月。
(八十六)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組編輯,《湖南自治紀略》,湖南長沙,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藏書,一九九一年。
(八十七)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組編輯,《趙恒惕援鄂自治戰爭及其結果》,湖南長沙,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藏書,一九九一年。
(八十八)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所現代史研究室編,《五四時期湖南人民革命鬥爭史》,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
(八十九)湖南省哲學社會學研究所編,《唐才常集》,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年版。
B.論文(按作者筆劃多寡為序)(四十一後除外)
(一) 王永康,〈甲午戰爭後的湖南維新運動〉,《歷史函授教學》,
一九五八年第二期。
(二) 王凱,〈唐才常的政治思想〉,牡丹江師院學報,一九八八年第三期。
(三) 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年版。
(四) 任建樹,〈關於聯省自治問題及其論戰〉,山東濟南,大陸齊魯學刊,一九八五年。
(五) 朱仲玉,〈論唐才常的歷史觀〉,台北,歷史月刊,一九八三年第六期。
(六)李時岳、方志欽編,〈戌戌維新運動研究〉,《研究會論文集》,廣東康梁研究會,廣州,一九八八年。
(七)沈懷玉,〈清末自治思想的輸入〉,《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八期,台北,一九七九年十月。
(八)沈懷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九期,台北,一九八○年。new window
(九)周麗潮,〈湖南民智運動(一八九五~一九一一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二年六月。
(十)周秋光,〈近代湖湘文化研究評述〉,湖南師大學報,一九九
○年第五期。
(十一)茅海建,〈也談近代湖湘文化〉,湖南師大學報,一九八九
年第五期。
(十二)胡春惠,〈辛亥前後的地方分權主義〉,《辛亥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一九八三年。new window
(十三)陳熊,〈戊戍政變前後湖南維新運動的社會基礎和思潮的演變〉,《歷史教學》,一九五九年第七期。
(十四)徐宗勉,〈從陳獨秀的一篇文章看近代中國民主思潮的特點〉,湖南文史雜誌社,一九九○年十月。
(十五)秦惠萍,〈民初地方主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一年。
(十六)唐希扑,〈湖南兩次驅趙親歷記〉,湖南文史輯第三輯,湖南文史雜誌社,一九九○年。
(十七)張朋園,〈湖南省憲之制定與運作(一九二○~一九二五年)〉,《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二冊,台北,一九八一年。
(十八)張磊,〈孫中山的近代化思想〉,胡春惠主編,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出版,一九九三年九月。
(十九)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論文集》(第一輯到第十輯),台北,聯經出版社,一九七○年。
(二十)黃挺,〈陳寶箴與湖南新政〉,汕頭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
(二十一)康有為,<廢省論>,湖南長沙,不忍雜誌社編,一九六九年。
(二十二)童梅岑,〈記湘軍援鄧之役〉,台北,藝文誌第六八期,一九七一年。
(二十三)惠政,〈唐才常與自立軍〉,縱橫雜誌,一九八八年第六期。
(二十四)葛玉崗,〈黃遵憲與湖南新政〉,安徽師大學報,一九八四年第二期。
(二十五)湯志鈞,〈論南學會〉,湖南師大學報,一九八二年第二期。
(二十六)熊杏林,〈湖南自治運動及其歷史評價〉,湖南湘潭大學, 碩士論文,一九八八年。
(二十七)鄭焱,〈王先謙在湖南維新運動前期的促進作用〉,湖南師大學報,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二十八)鄭焱,〈湖南維新運動平議〉,載《戊戍維新運動研究論文集》,一九九二年。
(二十九)鄭焱,〈湖湘文化背景對湖南維新運動興衰的制約〉,《湖南師大學報》,一九八九年第二期。
(三 十)鄭焱,〈論湖南維新時期的社會思潮〉,《湖南師大學報》,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三十一)鄧潭洲,〈十九世界末湖南的維新運動〉,《歷史研究》,一九五九年第一期。
(三十二)毅公,〈哀湖南〉,《湖南月刊》第一卷,湖南長沙出版,一九一九年。
(三十三)劉志盛,〈湖南辛亥革命書錄〉,《湖南文史資料輯》第十五輯,湖南文史雜誌社,一九九○年十一月。
(三十四)盧智,〈略談湖南戊戌維新〉,求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
(三十五)蕭仲祁,〈驅逐張敬堯運動〉,湖南文史資料第十一
輯,大陸湖南文史雜誌社,一九九○年十一月。
(三十六)謝諾,〈聯省自治運動(一九二○~一九二三年)〉,《中國現代史論文集》第五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七年。
(三十七)韓秉芳,〈維新變法在湖南〉,《中國近代史研究論叢》,一九六七年。
(三十八)羅志田,〈近代湖南區域文化與戊戍新舊之爭〉,《近代史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五期。
(三十九)譚其驤,〈中國的內地移民史──湖南篇〉,大陸史學年報,一九八二年。
(四 十)蘇墱基,〈趙恆惕與湖南省自治〉,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二年。
(四十一)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組編輯,〈湖南人民要求自治鬥爭〉,湖南長沙,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藏書,一九九一年。
(四十二)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組編輯,〈趙恒惕的自治和聯冶〉,湖南長沙,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藏書,一九九一年。
二、一般資料
A.史料(三十七以後按作者筆劃多寡為序)
(一)湖南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湖南文史資料輯》(第一輯~第一○○輯》,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二)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湖南近百年大事紀述》,湖南長沙,湖南人出民版社,一九五九年。
(三)《湖南省志》(第一卷~第十卷),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修訂本。
(四)《湖南通志》,清朝李翰章修、曾國藩等纂,光緒十一年刊本,台灣台北,華文書局影印本,一九六七年版。
(五)《湖南軍事政冶概況》,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組編,一九
二六年。
(六)《湖南督軍趙恒惕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搜集,一九八七年。
(七)長沙市政府編,《長沙市一覽表》,一九三七年。
(八)湖南省政府編,《湖南實施新政三年施政計劃》,一九三五
年。
(九)湖南建設廳編,《湖南建設統計》,一九三六年。
(十)湖南教育廳編,《民國十八年湖南教育統計》,一九三一年。
(十一)湖南省教育廳編,《湖南近三年教育概況報告》,一九三二
年。
(十二)湖南省教育廳編,《十年之湖南教育》,一九四二年。
(十三)長沙教育科編,《長沙教育概況》,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
三四年。
(十四)湖南省教育廳編,《湖南社會教育概況》,一九三七年。
(十五)《湖南年鑒》,一九八五~一九九八年。
(十六)《湖南統計年鑑》,一九八三~一九九八年。
(十七)《湖南省志.國民經濟計劃》,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
(十八)《湖南省志.金融志》,湖南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
(十九)《湖南省志.貿易志》,湖南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
(二十)《湖南省志.教育志》,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
(二十一)《湖南省志.科學技術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
(二十二)《湖南省志.醫藥衛生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出版。
(二十三)《湖南省志.體育志》,人民體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
(二十四)《湖南省志.文化事業》,湖南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出版。
(二十五)《湖南省志.大事記》,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出版。
(二十六)《戊戍變法檔案史料》,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五八年出版。
(二十七)《歐陽中鵠日記》,湖南省社科院歷史所資料室藏,一九七八年。
(二十八)《湘鄉縣志》,同治十三年刻本。
(二十九)《湘潭縣志》,光緒十五年刻本。
(三 十)王無為,《湖南自治運動史》(上編),上海,泰東書局, 一九二○年。
(三十一)王闓運,《湖南地方志》(湘軍志),湖南出版社,一九
七二年。
(三十二)方行編,《樊錐集》,台北,中華書局,一九八四年出版。
(三十三)田松義,《船山全集》,湖南岳麓書社,一九八八年出版。
(三十四)田名瑜,《辛亥以後湘西大事記》,大陸近代史資料選輯,
一九五七年。
(三十五)孫中山,《國父全集》(六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一九七三年版。
(三十六)孫曜,《中華民國史料輯》,台北,一九六九年。
(三十七)陳三立,《各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
(三十八)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台北,中研院近史所,一九七九年。
(三十九)郭嵩燾,《郭嵩燾日記》,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出版。
(四 十)梁啟超,《飲冰室全集》,台北,中華書局,一九七八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