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佛學與近代政治思潮-─以《大同書》、《仁學》、《齊物論釋》為核心之析論
作者:王樾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YUEH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學系
指導教授:吳哲夫
袁保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4
主題關鍵詞:歷史處境與生命處境核心概念內在理路理論的還原與重建analyzing historical as well as life conditionsnuclear conceptionsinner contextstheoretical recover and rebuil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0
本文主題為:「晚清佛學與近代政治思潮──以《大同書》、《仁學》、《齊物論釋》為核心之析論」。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於盼能將中國哲學研究與中國近代歷史取得聯繫,以對晚清思想史(1870~1911)或中國近代政治史中的相關問題作一更深層的剖析。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係運用歷史處境與生命處境的分析,將思想家與歷史取得聯繫;用掌握「核心概念」、「內在理路」以及「理論的還原與重建」將思想家的思想與哲學取得聯繫,進而將思想家擺在歷史與思想的發展脈絡中來評析其價值和意義。根據作者研究的結果,作者認為晚清佛學的批判意識與平等要求,對於近代政治思潮與近代政治的變革有著極密切的聯繫與推動的作用。在思想上勇於創造新的思想體系;在政治上推動了變法與革命;在思想文化上促成了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變遷;此外,亦包括了對傳統文化重新的深刻反省,甚至對於當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對西方歷史經驗、現代化的種種弊端提出前瞻性的批判與省思。上述種種自覺性的努力與貢獻,不僅具有相當深刻的歷史意義,對於「後現代」的當代社會亦有一定程度的啟發作用。
The topic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 Buddism in the Late Ching Dynasty as well as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s--- Analysis and Discuss on ‘Tatongshu’, ‘Jensue’ and ‘Chiwulunshi’
Furtherm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willing to let Chinese philosophy could be connected with Chinese modern history. Besides, I’d like to analyze deeply about the academicism in the late Ching Dynasty(1870~1911)or relative problems of Chinese modern political history
The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s: Firstly, connect philosophers and history by analyzing historical as well as life conditions. Secondly, connect thoughts of philosophers and philosophy by ‘nuclear conceptions’, ‘inner contexts’ and ‘theoretical recover and rebuild’. Thirdly, put philosophers in historical as well as philosophical developmental context and then assay their values as well as meanings.
In according with my investigative results, I think that the cr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differentism of Buddism in the late Ching certainly had closed connections as well as motive functions to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s and revolutions. They created new mental systems, animated revolutions and contributed cultural vicissitudes from the late Ching to May 4th. In addition, they also reviewed traditional cultures deeply and adverted previous critics as well as introspections against modern maladies in the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Diligence and contribution as above not only have effective historical meanings but irradiations in contemporary postmodern society.
主要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依文獻性質分為古籍、專書、文集、叢刊、近人專著、期刊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外文資料等類別;在各分類當中,依作者姓氏筆劃之簡繁排序。所謂「古籍」,在此專指清代以前的著作,而專書、文集、叢刊則係本文寫作中所依據較重要的直接史料與相關文獻。至於其他分類則依一般學術慣例。
一、古籍
王夫之:《宋論》,里仁書局,一九八四年,台北。
王夫之:《張子正蒙注》,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台北。
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里仁書局,一九八四年,台北。
王夫之:《讀通鑑論》,里仁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貫雅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台北。
黃黎洲:《明夷待訪錄》,金楓書局,一九八七年,台北。
釋憨山:《莊子內篇註》,琉璃經房出版,一九八二年,台北。
二、專書、文集、叢刊:
朱維錚,姜義華編:《章太炎選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上海。
吳虞:《吳虞文錄》,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五年,上海。
汪康年,梁啟超主編:時務報,五十六冊,華文書局影印,一九六六年,台北。
唐才常等編:湘學新報,華文書局影印,一九六六年,台北。
康文珮:《康南海自訂年譜》,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台北。
康有為:《大同書》,中華書局,一九三五年,上海。另可見錢鍾書主編,朱維錚執編:《康有為大同論二種》,一九九八年,三聯書店,北京(內包括《實理公法全書》及《大同書》二種) 。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台北。
康有為:《共和平議》,三卷,上海,長興書局出版,一九一八年。
康有為:《康南海先生文鈔》,十二冊,一九一四年,上海。
康有為:《新學偽經考》,文化學社,一九三一年,上海。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中華書局,一九五九年,台北。
梁啟超:《梁任公學術演講集》,共三輯,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三年,上海。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十六冊,中華書局,一九三五年,上海。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中華書局,一九五七年,台北。
梁啟超:《飲冰室叢書》,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七年,上海。
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中華書局,一九六六年。
陳獨秀:《獨秀文存》,亞東圖書館,一九二二年,上海。
陳獨秀等編著:《新青年》雜誌,群益書局,一九一五~一九二○年。
章太炎:《太炎文錄續編》,新興書局,一九五六年,台北。
章太炎:《國故論衡》,世界書局,一九七一年,台北。
章太炎:《章太炎自訂年譜》,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七二。
章太炎:《章氏叢書正續編》,世界書局,一九五八年,台北。
章太炎:《齊物論釋》定本,浙江圖書館藏,影本。
傅斯年等編著:《新潮》北大出版社,一九一九年,北京。
湯志鈞編:《戊戌變法人物傳稿》,二冊,一九六一年,北京。
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中華書局,一九七七年,北京。
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一二○卷,同治癸酉,江右雙峰書局。
黃夏年主編:《章太炎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北京(收錄於《近
現代著名學者佛學文集》) 。
楊仁山:《楊仁山居士遺著》,新文豐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台北。
葉德輝輯:《覺迷要錄》,四卷,光緒二十七年刊本。
歐陽予倩編:《譚嗣同書簡》,上海文化供應社,一九六二年。
翦伯贊等編:《中國近代史料叢刊》第八種,一九五五年,上海。
翦伯贊等編:《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第二冊,第四冊,一九五八年,北京。
譚嗣同:《仁學》,學生書局,一九九八年,台北。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三聯書店,一九五四年,香港。
譚嗣同:《譚嗣同全集》,華世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台北。
譚嗣同:《譚瀏陽全集》,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台北。
嚴復:《天演論》,商務印書館,一九三一年,上海。
嚴復:《嚴幾道詩文鈔》,文海出版社,一九六九年,台北。
蘇輿:《翼教叢編》,六卷附編一卷,光緒二十四年刊行。
三、近人專著: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世界書局,一九五八年,台北。
于凌波:《唯識學綱要》,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二年,台北。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一九二七年版,學生書局影印,台北。
方 倫:《唯識三頌講記》,佛光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台北。
方東美:《中國大乘佛學》,黎明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台北。
方東美:《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成均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台北。new window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黎明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台北。
王 煜:《明清思想家論集》,聯經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台北。
王 樾:《譚嗣同變法思想研究──從仁學的思想理則析論譚嗣同的變法思想及其
實踐》,學生書局,一九九○年,台北。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時報出版公司,一九八new window
五年,台北。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學生書局,一九八三年,台北。new window
王家儉:《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9),一九new window
六四年,台北。
王壽南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第九冊,商務印書館,一九七八年,台北。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論》,學生書局,一九六九年,台北。
王曉波等編:《現代中國思想家》,第二冊,巨人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台北。
王樹槐:《外人與戊戌變法》,中國學術著作委員會,一九六五年,台北。new window
王遽常:《嚴幾道年譜》,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七年,台北。
亓冰峰:《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一九六new window
六年,台北。
史華慈等著,楊肅獻等編:《中國近代思想人物論──自由主義》,時報出版公司,
一九八○年,台北。
朱傳譽編:《康有為傳記資料》,天一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台北。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new window
牟宗三:《歷史哲學》,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台北。new window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台北。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四年,台new window
北。
李 銳:《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中國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李文海,孔祥吉編:《戊戌變法》,中國史專題討論叢書,一九八六年,成都。
李守孔:《唐才常與自立軍》,中國現代史叢刊(六),文星書店,一九六四年,台
北。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上下二冊,商務印書館,一九七二年,台北。
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北京。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北京。
李澤厚:《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一九五八年,上海。
汪榮祖:《康章合論》,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八年,台北。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聯經出版公司,一九八三年,台北。
林安梧輯:《現代儒佛之爭》,明文書局,一九九○年,台北。
林能士:《清季湖南的新政運動》,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37),一九七二年,台new window
北。
林明德,黃福慶合譯,小野川秀美原著:《晚清政治思想研究》,時報公司出版,
一九八二年,台北。
侯外廬:《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下二冊,生活書店,一九四七年,上海。
姜義華:《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姜義華:《章炳麟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南京。
姚大中,董國炎:《章太炎學術年譜》,山西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洪漢鼎:《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人民出版社,二○○一年,北京。new window
胡 鈞:《張文襄公年譜》,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六年,台北。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學生書局,一九八七年,台北。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學生書局,一九八六年,台北。
孫會文:《梁啟超的民權與君憲思想》,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22),一九七二年,new window
台北。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學生書局,一九八八年,台北。
張 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聯經出版公司,一九
八八年。
張 灝等編撰:《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時報出版公司,一九八
○年。
張玉法:《清季的革命團體》,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一九七五年,台北。
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1),一九六四new window
年,台北。
張曼濤編:《民國佛教篇》,「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冊」,大乘文化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台北。
張鍚勤:《中國近代思想史》,萬卷樓出版,一九九三年,台北。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里仁書局,一九九五年,台北。new window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台北。new window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龍門書店,一九六六年,香港。
陳乃乾輯:《譚瀏陽先生年譜》,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台北。
陳其泰:《清代公羊學》,東方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北京。
陳榮捷:《現代中國宗教趨勢》,文殊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台北。new window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廣文書局,一九七八年,台北。
章念馳編:《章太炎生平與思想研究文選》,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浙江。
麻天祥:《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文津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傅蘭雅譯:《治心免病法》,上海格致書堂,光緒二十二年,上海。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華世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台北。
曾近義、鍾培賢編:《康有為思想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廣州。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駱駝出版,一九八七年,台北。
湯志鈞:《康有為與戊戌變法》,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北京。
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上下二冊,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北京。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一九六五年,影本,台北。
馮自由:《革命逸史》,商務書局,一九四七年,上海。
黃明同、吳熙釗主編:《康有為早期遺稿述評》,廣州,中山大學,一九八八年。
黃紹倫:《中國宗教倫理與現代化》,商務印書館,一九九二年,台北。
黃彰健:《戊戌變法史》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54),一九七○
年,台北。
黃錦鈜:《莊子及其文學》,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四年,台北。
楊一峰:《譚嗣同》,中央文物供應社,一九五九年,台北。
楊白衣:《唯識要義》,文津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台北。
楊廷福:《譚嗣同年譜》,一九五七年,北京。
葉海煙:《莊生的生命哲學》,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年,台北。
鄒 魯:《中國國民黨史稿》,商務書局影印,一九六五年,台北。
熊十力:《讀經示要》,廣文書局,一九七八年,台北。
褚柏思:《佛門人物志》,一九七三年,台北。
蔣維喬:《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中華書局,一九七二年,台北。new window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一九五四年,台北。
蕭公權原著,汪榮祖譯:《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new window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下二冊,商務書局,一九三七年,上海。
錢 穆:《莊子纂箋》,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六年,台北。
鍾賢培主編:《康有為思想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八年。
韓廷傑:《唯識學概論》,文津佛學叢書,文津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台北。
釋太虛:《太虛大師選集》,正聞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台北。
釋印順:《大乘起信論講記》,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釋印順:《中觀今論》,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釋印順:《太虛大師年譜》,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釋印順:《性空學探源》,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
釋印順:《攝大乘論講記》,正聞出版社,一九九○年,台北。new window
釋法舫:《唯識史觀及其哲學》,天華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台北。new window
龔鵬程:《近代思想史散論》,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一年,台北。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業強書局出版,一九八六年,台北。
龔鵬程:《傳統‧現代‧未來──五四後文化的省思》,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九
年,台北。
四、期刊及會議論文:
王 煜:「章太炎進化觀評析」,收錄於「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
一九八二年,台北。
王 樾:「危機意識與擔當精神──章太炎儒俠觀之分析」,發表於「一九八九
年章太炎,黃季剛國際學術研討會」,載於該會議論文集,由香港中文
大學印行,一九八九年,香港。
王 樾:「佛教唯識學與章太炎政論思想之關係」,收錄於「中國與亞洲國家關
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歷史系印行,一九九三年,台
北。
王 樾:「康有為的教育思想與實踐」,載「人本教育」雜誌,人本教育基金會
印行,一九九八年六月,台北。
王 樾:「從仁學的思想理則析論譚嗣同『黜儉崇奢』之經濟思想」,發表於「第
二屆晚清文化與文學思想學術研討會,一九八八年,淡江大學中文系主
辦,收錄於《晚清思想與文化》論文集,學生書局,台北。
王 樾:「晚清思想的批判意識及其對反傳統思想的影響」,發表於「紀念五四
運動七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一九八九年由「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
主辦」,台北,載《解構與重塑-五四文化與文學變遷》一書,學生書
局出版,一九九○年,台北。
王 樾:「理論的還原與重建──略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載「史鐸」第三期,
一九九八年,輔仁大學歷史系印行,台北。
王 樾:「章太炎《齊物論釋》之分析──章氏以佛解莊詮釋理路之探討」,載
「淡江史學」,第七期,淡江大學歷史系印行,一九九四年,台北。
王 樾:「就人文危機與文化衝突對全球化趨勢作一反思」,載「淡江史學」,
第十四期,二○○四年,台北。
王 樾:「會通與轉化──譚嗣同宗教觀之分析」,載《淡江史學》,第八期,
淡江大學印行,一九九八年,台北。
王 樾:「楊仁山的佛學思想及其影響」,發表於「第七屆中國社會與文化國際
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辦,收錄於「近,現代中國文學與文
化變遷」論集,學生書局,一九九八年,台北。
王 樾:「對吳虞反傳統思想的省思」,載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三期,二
○○四年,台北。
左舜生:「譚嗣同評傳」,藝文志十九至廾一期,一九六七年,台北。
石彥陶:「譚嗣同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湖南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一年。
石彥陶:「譚嗣同的經濟思想」,西北大學學報,一九八四年。
朱維錚:「從實理公法全書到大同書」,見《康有為大同論二種》一書,「導言」。
該書由三聯書店出版,北京,一九九八年。
吳雁南:「章太炎的革命論與『佛學王學鑄溶為一』」,貴陽師專學報,一九九
○年。
吳蔚若:「章太炎之民族主義史學」,收入杜維運,黃進興合編,《中國史學史new window
論文選集》第二冊,華世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台北。
宋 哲:「譚嗣同的政治思想」,政治評論二卷十期,一九五九年,台北。
李永熾譯,小野川秀美原著:「章炳麟的排滿思想」,刊「大陸雜誌」,四十四
卷三期。
李永熾譯,小野川秀美原著:「譚嗣同的變革論」,大陸雜誌卅八卷十期,一九
六九年,台北。
李守孔:「唐才常與自立軍」,收錄於吳相湘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六冊,
文星出版,一九六四年,台北。
李偉泰:「論章太炎的文化論」,台大文史哲學報,一九九○年,台北。
李澤厚:「論中國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發展」,《新建設》,一九五
六年,第五期。
李澤厚:「論康有為的哲學思想」,《哲學研究》,一卷一期,一九五七年。
李澤厚:「譚嗣同的哲學思想和政治社會觀點」,《新建設》,一九五五年。
汪榮祖:「章炳麟與中華民國」,收錄於「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論文集,一
九八一年,台北。
林瑞明:「譚嗣同變通觀的形成與實踐」,「史原」第三期,台灣大學歷史研究new window
所印行,一九七五年,台北。
姜義華:「章太炎的人性論與近代中國人本主義的命途」,復旦學報,一九八五
年,上海。
胡 嘯:「譚嗣同的佛教信仰略議」,復旦學報,一九八二年,上海。
胡繩武,金沖及:「辛亥革命時期章炳麟的政治思想」,收入「辛亥革命五十周
年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一九六二年,北京。
唐凱麟:「譚嗣同的倫理思想述評」,湖南師範學院學報,一九八四年。
栗國成:「清末章太炎與革命,維新兩派的關係」,收入「中山學術論叢」十三
期,,一九九五年,台北。
高柏園:「論康有為《大同書》的文化觀」,收入《近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變遷》,
學生書局,一九九八年,台北。
張德鈞:「譚嗣同思想述評」,「歷史研究」,一九六二年。
張岂之:「關於康有為大同思想實質的商榷」,收入侯外廬主編《戊戌變法六十
週年紀念集》,一九五八年,北京。
陳平原:「求是與致用──章太炎學術思想覈論」,「中國文化」七期,一九九
二年。
陳周業:「試論康有為空想理論《大同書》的階級基礎」,《中學歷史教學》,
一九五七年,第十期。
陳炯彰:「清末民初佛學運動研究取樣:以康有為,譚嗣同及章太炎為中心的探
討」,國立中山大學學報,第四期,一九八七年。
陳鍫:「戊戌變法時反變法人物之政治思想」,《燕京學報》第二十五期,一九
三九年。
陸寶千:「章太炎之法家觀」,師大歷史學報,,十九期,一九九一年,台北。new window
陸寶千:「章太炎之道家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十九期,一九九
○年,台北。
陸寶千:「章太炎之論墨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一九九一年,台new window
北。
陸寶千:「章太炎之儒學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十七期,一九八八
年,台北。
陸寶千:「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廾一期,new window
一九九二年,台北。
章念馳:「章太炎與佛教的關係及其佛學特色」,上海社會學院學術季刊,一九
九四年。
麻天祥:「章太炎的法相唯識學」「哲學與文化」,一九卷六期,一九九二年。new window
湯志鈞:「仁學版本探源」,「學術月刊」,一九六三年。
湯志鈞:「章太炎的歷史觀和他的法家思想──讀《致吳君遂書》手跡」,「文
物」,一九七五年。
黃錦鈜:「章太炎先生的齊物論釋」,「師大國文學報」,第二十期,一九九一
年,台北。
繆全吉:「章太炎的憲法觀」,「政治科學論叢」,十三期,一九九一年。new window
羅 光:「章炳麟的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十二卷三期,一九八五年。
龔鵬程:「傳統與反傳統──以章太炎為線索論晚清到五四的文化變遷」,發表new window
於「紀念五四運動七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收入《五四文學與文化
變遷》,學生書局,一九九○年,台北。
五、學位論文:
林載爵:「譚嗣同評傳」,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七五年,台中。
邱榮舉:「譚嗣同的政治思想」,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年,
台北。
張家珍:「譚嗣同仁學思想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O
年,台北。
蔡惠芳:「析論章太炎的先秦諸子學」,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二
○○三年,台北。
蘇美文:「章太炎《齊物論釋》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
九三年,台北。
六、外文資料:
小野川秀美:《康有為の變法論》,《近代中國研究》二輯,東京,一九五八年。
小野川秀美:《清末政治思想研究》,東洋史研究會,昭和三十五年,京都大學
日本。
高田淳:《中國の近代と儒教》,紀伊國書店,一九八一年,東京。
島田虔次:《中國革命の先驅たち》,筑摩叢書,十九粴,筑摩書房,一九六五年,
日本。
島田虔次:《清末民初政治評論集》,(西順藏との共編,中國古典文學大系58),
平凡社,一九七一年,日本。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