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
作者:黃翠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ui-feng Hua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莊雅州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章太炎春秋左傳讀清末經今古文之爭春秋左傳讀敘錄駁箴膏肓評劉子政左氏說春秋左氏疑義答問民族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本論文的研究宗旨,在探索章太炎治《春秋左傳》的學術養成基礎與理念,綜其研究成果,並進一步推演其學術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試圖理解其精神與價值。
本論文採取文獻研究、歷史研究和思想研究等方法,主要以主題論述,推勘文本的內在聯系,深入探討相關的緣由與特質。在論述上所遵循的原則是:(一)依邏輯層次,串聯數個主要論題,使各章論題相互支撐,架構理念。(二)就章太炎治《春秋左傳》的源起與歷程,系統展現其學術視野與觀點。(三)依循其治《春秋左傳》的軌跡,探索其以史救國的動機與理路。(四)對於章太炎治《春秋左傳》學的理念,鑽研相關文獻,分別延繫於各論題,作為論述的依據。
本論文分五個層面作探討。首先,探索章太炎治《春秋左傳》之基礎。分別就章氏的家學淵源、師承交游、詁經課藝、以及承繼清儒《春秋左傳》研究餘緒等四方面開展。再者,探討章太炎治《春秋左傳》的歷程。主要就各時期,說明促使章氏研治《春秋左傳》學的背景動因,鋪陳章氏在各時期所傳遞的思想要義。第三層面,則論述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相關著作的撰作動機與內容特點。依撰述先後,主要就《春秋左傳讀》、《春秋左傳讀敘錄》、《駁箴膏肓評》、《劉子政左氏說》、《春秋左氏疑義答問》等專著,綜理其訓詁的通則及特色,以見其所獲致的成果。第四層面,綜評章氏《春秋左傳》學的成就。將其學術表現與社會運動結合觀察,以見其發揚樸學實證精神、樹立《春秋左傳》學的新面貌,以及賦予《春秋左傳》的時代義涵。由以上的推論,最後始得以綜結章氏《春秋左傳》學的特色、評價與影響。
從上述的研究,本文得出較具新意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 指出章氏治《春秋左傳》直接的影響人物。家學淵源自外祖父朱有虔為最;因欣慕顧炎武,以推尋《春秋左傳》繼志;又私淑劉子駿,堅定其古文《春秋左傳》之路線。
(二) 辨析在今古文說的爭衡、《左傳》與《公羊》家的糾纏衝突,以及新舊文化的矛盾癥結中,章氏矢志考辨《春秋左傳》的重要意義。
(三) 昌明章氏《春秋左傳》學與救國運動的相互關係,是本文最具價值的議題。因章氏的救國,從具備民族大義的《春秋》學開始;而晚清時期《春秋》經傳尚有擅場的餘地,也是為救國而起,其中深具相生相成的關係。
(四) 論述章氏《春秋左傳》學相關著述的特色要義,體察章氏在經傳的研治中,如何踐履其救國理念,以及為《春秋左傳》所作出的實質努力與貢獻。
(五) 彰顯章氏夷經作史,將《春秋左傳》轉為史料,以樸學考辨發揚客觀實證的精神,並總結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將《春秋左傳》推進現代純學術的研究發展。
(六) 就章氏的自我評價,與學者對章氏《春秋左傳》學的相關評論,以較明確看到章氏在《春秋左傳》學術發展的定位。
(七) 揭示章氏的《春秋左傳》學對於傳統經學走向現代化,以及民族史學的發展,其間產生的影響與啟示作用。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deal with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With the result,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deep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y and the socio-action to get the comprehension of its spirit and importance.
The main idea of this study is in subject discussion, which comes to histo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 of its system to discuss the relativ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wholly, which is with some principles as the following:
1. There are sequences of logical topics to be connected together.
2. It shows the academic views in the causes and history of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
3. It i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 and methods to rescue the country from watching out the history of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4. It focuses on some relative literature reviews with kinds of topics to be the evidences of discussion from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First of all, it discusses the basement of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With regard of this view, there comes to four points; they are the history of the JHANG family, the interaction in teacher-student, the classes, and the Cing student ”Chun Ciou Zuo Jhuan” which is taken over to keep examining.
Second, it reveals the history of JHANG, Tai Yan’s “Chun Ciou Zuo Jhuan”. In the regard of each period, there comes to the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of JHANG to design “Chun Ciou Zuo Jhuan”. Besides, it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thoughts of JHANG in the meantime.
Third, it shows the moti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relative writings of “Chun Ciou Zuo Jhua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Chun Ciou Zuo Jhuan Du”、 “Chun Ciou Zuo Jhuan Du Syu Lu” 、 “Bo Jhen Gao Mang Ping” 、”Liou Zih Jheng Zuo Shih Shuo” to “Chun Ciou Zuo Shih Yi Yi Da Wun”, it recognizes the rules,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s to obtain the effect.
Fourth, it evaluates the fruit of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Besides, from the differences, it is expected to give analysis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with the socio-action. With regard of showing semplice, it sets up “Chun Ciou Zuo Jhuanism” new live, and colors “Chun Ciou Zuo Jhuanism” periodical meanings.
Finally, above all, there come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evaluation and effect of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Above all, it shows some specific results which are as the following:
1. Pointing out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of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family, the most important one was the grandfather JHU, You Cian. Due to appreciate GU, Yan Wu, he recommended “Chun Ciou Zuo Jhuan” to take over his ambition. Furthermore, the nephew LIOU, Zih Jyun stuck on the usage of paleography “Chun Ciou Zuo Jhuan”.
2. Analyzing the point of unpaleography-paleography in the meantime. Besides, it discusses the disputation between “Zuo Jhuan” and “Gong Yang”. Furthermore, it shows the problems of the old culture and the new culture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examining “Chun Ciou Zuo Jhuan”.
3. St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and the rescuing of the coun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study. From JHANG rescued the country, it started “Chun Ciou” with well-developed ethnocentrism. Besides, in the meantime of late Cing, the literature “Chun Ciou” still kept its position due to the reason of country-rescued. With regard of these points, they can not live without each other.
4.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 writings of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Besides, it investigates how JHANG shows his ambition of rescuing the country and what the real effort and devotion of him.
5. Clarifying JHANG’s writings and rendering “Chun Ciou Zuo Jhuan” in historiography. With plain academy to develop objective demonstration, it is to sum up the final periodical effect of this study. Besides, it enhances “Chun Ciou Zuo Jhua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re academy nowadays.
6. Observing JHANG’s academic position of “Chun Ciou Zuo Jhuan” by JHANG’s self-evaluation and scholars’ reflection.
7. Showing the effect of JHANG’s “Chun Ciou Zuo Jhua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ization
一 核心書目(依出版年代序)
章太炎等著 《中國語文學研究》臺北 中華書局 1971年
章太炎等著 《國學研究法》臺北 西南書局 1972年
章太炎著《章太炎的白話文》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2年 初版
章太炎著 張冥飛註 《章太炎國學講演錄》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3年 初版
章太炎著 《章太炎尺牘》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74年 初版
章太炎著 《國學略說》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 初版
章太炎著《國學概論》臺北 五洲出版社 1975年 初版
章太炎著 朱維錚選 《章太炎選集》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81年
章太炎著 《章氏叢書》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 再版
章太炎著 《章太炎全集》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一版
章太炎著 《春秋左傳讀》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4年 初版
章太炎著 湯國梨輯 《章太炎先生家書》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章炳麟著 《民國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訂年譜》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二版
章太炎著 《章太炎生平與學術自述》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章炳麟著 徐復注 《訄書詳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二 專著(依著者姓名筆劃序)
十三經注疏本 《春秋左傳正義》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六版
《清史列傳》 選自《清史》 臺北 啟明書局 1965年 初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編委會主編《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中研院文哲所出版 1994年 初版
中國哲學編輯部編 《經學今詮初編》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方孝岳著 《左傳通論》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初版
毛奇齡(清)著 《春秋屬辭比事記》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孔廣森(清)著 《春秋公羊通義》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王力著 《中國語言學史》臺北 駱駝出版社 1987年
王夫之(清)著 《宋論》臺北 洪氏出版社 1975年 初版
王夫之(清)著 《春秋稗疏》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 1980年 初版
王引之(清)著 《經義述聞》臺北 中華書局 1981年
王汎森著 《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1985年 初版new window
王念孫(清)著 《讀書雜記》臺北 廣文書局 1963年
王葆玹著 《今古文經學新論》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
皮錫瑞著 《經學通論》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 五版
申小龍著 《語文的闡釋》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白壽彞主編 《中國史學史教本》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
田漢雲著 《中國近代經學史》西安 三泰出版社 1996年 初版
本田成之(日)著 李俍工譯 《中國經學史》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1年
朱星著 《中國語言學史》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5年 初版
朱維錚著 《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北京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朱維錚編校 《康有為卷》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朱維錚編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6年
朱傳譽編 《章太炎傳記資料》臺北 天一出版社 1979年
江藩(清)著 《漢學師承記》臺北 世界書局 1962年
江永(清)著 《春秋地理考實》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列文森(Levenson)(美)著 鄭大華等譯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美)著 趙剛譯 《經學政治與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8
安井衡(日)著 《左傳輯釋》臺北 廣文書局 1979年 初版
竹添光鴻(日)著 《左傳會箋》臺北 明達出版社 1982年
余英時著 《史學與傳統》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 初版
余英時著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初版
杜預(晉)著 《春秋釋例》臺北 中華書局 1970年 二版
杜維明著 《現代精神與儒家傳統》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5 初版new window
李國祁等著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民族主義》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李貽德(清)著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李澤厚著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廣東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一版
沈玉成、劉寧著 《春秋左傳學史稿》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
沈欽韓(清)著 《春秋左氏傳補注》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沈雲龍著 《康有為評傳》臺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6年 再版
汪祖榮著 《康章合論》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8年
吳雁南編 《清代經學史通論》雲南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
服虔(後漢)著 《春秋左氏傳解誼》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三)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4年 再版
林能士編 《中國現代史》 臺北 大中國圖書公司 2004年 五版
林慶彰編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初版
林慶彰編 《經學研究論叢》臺北 聖環圖書公司 1994年 初版
周大璞著 《訓詁學初稿》湖北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7年
周法高著 《中國語文論叢》臺北 正中書局1981年
周祖謨著 《語言文史論集》臺北 五南出版社 1992年
阪出祥伸著 《康有為傳》葉研譯 臺北 國際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1989年
昌切著 《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脈》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9年 一版
近代中國出版社編 《中國近代大事年表》 臺北 近代中國出版社 1982年 再版
邱創煥監修 《中外近百年大事記》 臺中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1990年
洪安南編 《中國現代名人演說精粹》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6年
姜義華著 《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姜義華著 《章太炎》臺北 東大書局 1991年 初版
姜義華著 《章太炎評傳》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7年
姜義華著《章炳麟評傳》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哈佛燕京學社編 《春秋經傳引得》臺北 南嶽出版社 1983年
柳恩興(清)著 《穀梁大義述》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胡楚生著 《清代學術史研究》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8年 初版
查時傑編著 《中國近代史》 臺北 大中國圖書公司 2003年 三版
姚奠中、董國炎著 《章太炎學術年譜》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6年
俞樾(清)著 《春在堂全書》臺北 環球書局 1968年 初版
俞樾(清)著 《春在堂雜文》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9年
范曄(宋)著 《後漢書》臺北 宏業書局 1984年 再版
封祖盛編 《當代新儒學》北京 三聯書店 1989年
侯外廬著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唐文權、羅福惠著 《章太炎思想研究》 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6年 一版
高本漢著 陸侃如譯 《左傳真偽考及其他》臺北 泰順書局 1971年
高本漢著 陳舜政譯 《高本漢左傳注釋》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72年
凌曙(清)著 《春秋繁露注》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徐復觀著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0年 初版new window
徐復觀等著 《知識份子與中國》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徐復觀著 《兩漢思想史》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9年 三版
徐復觀著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0年 初版new window
浦衛忠著 《春秋三傳綜合研究》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 初版
馬宗璉(清)著 《春秋左傳補注》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桓譚(漢)著 《新論》 收入《百部叢書集成》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9年
孫詒讓(清)著 《周禮正義》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班固(漢)著 《漢書》臺北 宏業書局 1992年 再版
唐凱麟、曹剛著 《重釋傳統:儒學思想的現代價值評估》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
陳平原著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臺北 麥田出版社 2000年 初版
陳其泰著 《清代公羊學》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7年
陳勝鄰主編 《近代中國社會思潮論集》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0年 一版
陳新雄等著 《左傳論文集》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76年
陳新雄等著 《訓詁學》臺北 學生書局 1994年
陳槃著 《左氏春秋義例辨》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3年 二版new window
陳澧(清)著 《東塾讀書記》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一版
康有為著 《康南海先生文集》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4年
康有為著 《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臺北 宏業書局 1975年
康有為著 《康南海先生書牘》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5年
康有為著 《萬木草堂遺稿》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8年
康有為著 《萬木草堂遺稿外編》臺北 成文出版社1978年
康有為著 《新學偽經考》朱維錚 廖梅編校 北京 三聯書局 1996年
康有為著 李似珍評注 《大同書》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年
啖助(唐)著 《春秋集解》 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三) 清 馬國翰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4年 再版
莊存與(清)著 《春秋正辭》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梁啟超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 里仁書局 1995年 初版new window
梁履繩(清)著 《左傳補釋》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章學誠(清)著 《文史通義》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5年 三版
章權才著 《兩漢經學史》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5年 初版
黃季剛口述 黃焯筆記 《文字聲韻訓詁筆記》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3年
黃季剛著 《黃侃論學雜著》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
黃彰健著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2年 二版new window
陶緒、史革新著 《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許壽裳著 《章太炎傳》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4年
國學扶論社編 《國粹學報》臺北 文海出版社1970年 初版
陸德明(唐)著 《經典釋文》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傅杰編校 《章太炎學術史論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
傅樂詩等著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傅隸樸著 《春秋三傳比義》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初版
張之洞(清)著 《勸學篇》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7年
張心澂著 《偽書通考》臺北 明倫出版社 1972年 三版
張以仁著 《春秋史論集》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0年 初版
張以仁著 《國語左傳論集》臺北 東昇出版社 1980年 初版
張世祿著 《中國聲韻學史》臺北 商務印書館 1986年
張高評著 《左傳導讀》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 初版
彭明、程嘯主編 《近代中國的思想歷程(1840-1949)》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
彭明輝著 《晚清的經世史學》臺北 麥田出版社 2002年 初版new window
程發軔著 《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臺北 廣文書局 1969年 再版new window
程發軔著 《春秋要領》臺北 東大出版社 1989年 初版
惠棟(清)著 《春秋左傳補註》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童書業著 《春秋左傳研究》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
湯志鈞編 《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年
湯志鈞編 《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 中華書局 1979年
湯志鈞著 《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湯志鈞著 《章太炎傳》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年 初版
賈逵(漢)著 《春秋左氏傳解詁》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7年 初版
楊伯峻注 《春秋左傳注》高雄 復文圖書公司 1991年 再版
董士偉著 《康有為評傳》南昌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7年
董同龢著 《語言學大綱》臺北 洪氏出版社1982年
費正清(John K.Fairbank)等著 陳仲丹等譯 《中國:傳統與變革》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6年 一版
趙伯雄著 《春秋史學》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4年 初版
漆永祥著 《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蒙文通(清)著 《經學抉原》臺北 商務印書館 1933年
蒙默編校 《廖平蒙文通卷》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齊佩瑢著 《訓詁學概論》臺北 華正書局 1988年
蔣國保等著 《晚清哲學》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
穎容(後漢)著 《春秋釋例》 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三)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74年 再版
臧庸(清)著 《拜經日記》皇清經解正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鄭良樹著 《續偽書通考》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初版
鄭師渠著《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 初版
魯迅著 《魯迅集》廣州 花城出版社 2001年
劉文淇(清)著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臺北 明倫出版社 1970年 初版
劉文淇(清)注 《春秋左傳舊注疏證》香港 太平書局 1996年
劉正浩著 《周秦諸子述左傳考》臺北 商務印書館 1969年 二版
劉正浩著 《兩漢諸子述左傳考》臺北 商務印書館 1972年 二版
劉師培著 《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75年
劉逢祿(清)著 《公羊春秋何氏解詁箋》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劉逢祿(清) 著《左氏春秋考證》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 初版
劉逢祿(清)著 《穀梁廢疾申何》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初版
劉逢祿(清)著 《劉禮部集》 收入《續修四庫全書》(1501)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劉歆(漢)著 《春秋左傳劉氏注》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7年 初版
劉健清、李振亞編 《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 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3年 一版
錢大昕(清)著 《十駕齋養新錄》皇清經解正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錢大昕(清)著 《潛研堂集》皇清經解正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錢穆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0年
錢穆著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 東大出版社 1989年 三版
錢穆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5年
戴名世(清)著 《南山集》臺北 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0年 初版
戴君仁著 《春秋辨例》臺北 國立編譯館 1976年 再版
戴君仁等著 《春秋三傳研究論集》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9年 三版
戴震(清)著 《戴東原集》皇清經解正編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戴震著 《戴震全集》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7年
顏元(清)著 《四存編》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年 初版
魏源(清)著 《魏源集》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 初版
譚獻著 《復堂日記補續錄》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74年 初版
瀧川龜太郎(日)著 《史記會注考證》臺北 洪氏出版社 1977年 五版
嚴正著 《五經哲學及其文學的闡釋》濟南 齊魯書社 2001年
蘇輿(清)編 《翼教叢編》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年
顧三立著 《左傳與國語之比較研究》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3年 初版
顧炎武(清)著 《亭林詩文集》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70年 二版
顧炎武(清)著 《日知錄》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
顧炎武(清)著 《左傳杜解補正》 收入《皇清經解續編》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顧頡剛講授 劉起釪筆記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成都 巴蜀書社 1988年
顧頡剛著 《古史辨自序》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顧棟高著 《春秋大事表》 收入《重編皇清經解續編本》 臺北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0年 初版
龔自珍(清)著 《龔自珍全集》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年 初
龔鵬程著 《傳統現代未來﹘五四後文化的省思》臺北 金楓出版社 1989年
三 論文(依著者姓名筆劃序)
(一)期刊論文
王汎森著 <清末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以章太炎為例>《思與言》第34卷 第3期 1996年9月 頁1-18new window
丘為君著 <批判的漢學與漢學的批判:章太炎對考據學的反省及對戴震漢學的闡釋>《清華學報》新29卷第3期 1999年9月 頁321-364new window
李朝津著 <章太炎的民族主義﹘中國近代自由民族主義典範形成析探>《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1期 1996年 頁173-216new window
李朝津著 <論清末學術中經學與史學的交替﹘章太炎民族史學的形成>《思與言》第36卷 第1期 1998年3月 頁1-37new window
但植之著 <章炳麟先生別傳> 《大陸雜誌》 第23卷第11期 1961年12月 頁372
林尹著 <章炳麟之生平及其學術文章>《孔孟月刊》 第14卷11期 1976年 頁16~23new window
周雙利著 <試論章太炎的國學>《內蒙古師大學報》 第4期 1995年 頁8-13
姚榮松著 <《文始。成均圖》音轉理論述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 第20期1991年 頁227-262new window
姚漁湘著 <章炳麟先生的思想與著作>《大陸雜誌》 第13卷第2期 1956年7月 頁46-50
高明著 <章太炎先生之學術成就>《孔孟學報》 第58期 1989年 頁new window
309-317
袁乃瑛著 <餘杭章氏之經學>《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 第六號1962年6月 頁219-258
陳平原著 <西潮東漸與舊學新知﹘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5卷第1期 1998年 頁39-50
陳居淵著 <清代的家學與經學﹘兼論乾嘉漢學的成因>《漢學研究》 第16卷第2期 1998年12月 頁197-224new window
陳其泰著 <章太炎與近代史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1期 1999年 頁37-46
陳敬之著 <章炳麟(上)-「文苑風雲五十年」第二章之二>《暢流》第28卷第11期 1964年1月 頁5-7
陳敬之著 <章炳麟(下)-「文苑風雲五十年」第二章之二>《暢流》 第28卷第12期 1964年2月 頁7-9
張昭君、胡維革著 <試論章炳麟古文經學的革命情懷>《史學集刊》第1期 1998年 頁44-56
張昭君著 <章太炎的《春秋左傳》研究>《史學史研究》第1期 2000年 頁14-20
魏偉森著 李朝津譯 <一個被忽略學者所留下之不可磨滅印記:漢學詮釋學之重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第29期 1998年3月 頁131-152new window
邊家珍著 <禮制的重建:劉歆爭立古文經的再認識>《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第21卷第1期 2003年3月 頁66-69
(二)學位論文
周傳瑛著 「章太炎及其史學精神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6月
黃錦樹著「章太炎語言文字之學的知識(精神)系譜」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4年6月new window
陳梅香著「章太炎語言文字學研究」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博士論文 1997年6月new window
張中雲著「整理國故運動之研究:以章太炎、胡適、顧頡剛為例」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7年7月
張至淵著「論章太炎對儒學的批判」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蔡貴華著「章太炎著述中佛家思想之考察」 香港能仁學院哲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4年8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