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壇經》思想對佛性與般若之會通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許家瑞
作者(外文):Hsu, Chia-ju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167-193
主題關鍵詞:自性自心無住無念無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1
  • 點閱點閱:63
期刊論文
1.洪修平(1999)。關于《壇經》的若干問題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汝鈞(20080600)。佛性偏覺與佛性圓覺。正觀,45,8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普濟(200404)。五燈會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連忠(2006)。敦博本六祖壇經校釋。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僧璨(1999)。信心銘。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道宣。續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印順(2002)。中國襌宗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達摩。二人四行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鳩摩羅什。摩語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村元(1960)。東方人的思維模式。東京:聯合國拜教文組織日本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鈴木大、謝思煒(1998)。禪學入門。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僧肇。肇論.般若無知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智顗。止觀坐禪法要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進夫(1998)。鈴木大拙禪論集:歷史發展。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鳩摩羅什。金剛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鳴菩薩、真諦。大乘起信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慧能、宗寶(198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97)。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淨覺(1983)。楞伽師資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玄奘(1994)。說無垢稱經。臺北:世樺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曾文(2006)。唐五代禪宗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龔雋(2006)。禪史鉤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呂澂(19980115)。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惠南(1995)。禪史與禪思。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汝鈞(19930000)。游戲三昧: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阿部正雄、王雷泉、張汝倫(1992)。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洪修平(2000)。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南京市: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國一(2004)。唐代禪宗心性思想。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釋印順(2000)。空之探究。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汝鈞(1999)。天臺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師的心靈哲學。天臺智顗的心靈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