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我國情報通訊監察法制與立法建議
作者:劉建宏
作者(外文):Liu,Chien Hu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春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國安通訊監察Surveill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憲法第十二條規定:「人民有秘密通訊之自由」,旨在確保人民就通訊之有無、對象、時間、方式及內容等事項,有不受國家及他人任意侵擾之權利。然當國家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與敵對勢力威脅下,必須採取國安通訊監察作為確保國家安全之必要手段,則國家採取限制手段時,干預人民基本權利時,除應有法律依據外,限制之要件應具體、明確,不得逾越必要之範圍,所踐行之程序並應合理、正當,方能維護人性尊嚴與確保國家安全。
二0一一年六月立法院通過「國家情報工作法」修正第七條第三項規定情報機關執行通訊監察蒐集資訊時,應以專法定之,確立了犯罪通訊監察與國安通訊監察二者應分別訂定;作者以個人觀察現行情報通訊監察在適用相關法律上,從不妥當之立法政策、無法適用程序之科技濾蒐到監督機制,提出個人所見不合宜之處,並參酌國安通訊監察體制與我國相近之美國立法例為借鏡,提出個人檢討與建議,希調和國家安全與人權維護,建構兼顧民主政治與國家安全之國安通訊監察法制,作為未來我國立法之參考。
Article 12 of the Constitution stipulates: "The people have the freedom" of the secret communications,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the people on the communication or object, time, manner and content matters, the right to free from arbitrary interference of the state and others. However, when the country face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threat of hostile forces,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must be taken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the state has adopted restrictions means, interfere with people's basic rights, in addition to should be the legal basis for restrictions element should be specific, clear, shall not exceed the necessary extent, the practice of the program and should be reasonable, just, in order to safeguard human dignity and to ensure national security.
June 2011,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Act to amend Article 7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third intelligence agencie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to collect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the statutory established the crime of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both should be are set; composed of individual observation of the existing intelligence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law, and never properly the legislative policy, not apply the proced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ter search to a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personal to see inappropriate place, and with reference to national security 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system similarities to our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the legislation to draw on personal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hope to reconcile national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of both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national security, national security communications to monitor the legal system, as a future reference of our legislation.
參考書目
壹、中文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書籍(教科書、專論、集刊)
1、王兆鵬,情報通信監察專法(章)修正研究,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委託研究,98年10月21日。
2、白光弘,衛星通信,台灣東華書局,1993年1月2版。
3、立法院司法委員會編,通訊保障及監察法案,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七十四輯(下),立法院公報處印行,民國90年2月。
4、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三民出版社,2009年9月。
5、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社,2009年2月。new window
6、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性保障,元照出版社,2009年2月。new window
7、李震山,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性保障,元照出版社,2009年2月new window
8、李震山,公權力運用定位科技措施與基本權保障,收錄於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Ⅰ憲法編,新學林出版,2008年10月。
9、李震山,論國家機關蒐集資訊之合法性,收錄於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2001年7月初版。
10、李震山,憲法未列舉權保障之多元面貌―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為中心,「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5 年10 月。new window
11、李震山,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收錄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12、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社,2009年9月第5版。
13、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錄於憲法理論與實踐第一輯,1999年7月一版,學林文化。new window
14、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new window
15、李建良,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8月,第332至333頁。new window
16、李建良譯、Christian Starck著,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收錄於彈性法律、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出版社,2006年7月。new window
17、李建良,論基本權利的位階次序與司法審查標準,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9月。new window
18、李鴻禧,李鴻禧憲法教室,月旦出版社,88年4月2版。
19、李念祖,論我國憲法上外國人基本人權之平等保障適格,憲政時代,第27卷第1期,2001年7月。
20、李明,監聽制度研究—在犯罪控制與人權保障之間,法律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21、刑悅、詹奕慶,國際關係:理論、歷史與現實,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22、呂崇富,網路規劃與管理實務,學貫行銷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第二版。
23、宋筱元,國家情報問題之研究國情報與國家關係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88年11月。
24、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4年6月第3版。
25、吳庚,行政法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5年8月增訂第九版。
26、吳志光,行政法,新學林出版社,2007年9月。
27、吳志光,大監聽與個人隱私案,收錄於司法院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二),2006年11月。
28、吳巡龍,得通訊一方同意竊聽錄音之證據能力,載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實務,2006年11月版。new window
29、吳信華,法治國家原則(一),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元照出版社2002 年2月出版。
30、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供作之研究,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3月初版。
31、汪毓瑋,情報與倫理之探討,警政倫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2002年4月。
32、林超駿,如何繼受美國法上之憲法解釋理論,以促進大法官之釋憲功能,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9月初版。
33、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元照出版公司,2007年9月5版。
34、林三欽譯,監聽案判決,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編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八)-人性尊嚴與人格發展自由-,1999年6月。
35、林國漳,淺釋行政法學上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收錄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三民出版社,1997年7月。
36、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增訂六版,1999年9月三刷。
37、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出版社,2009年9月。
38、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新學林出版,2012年9月
39、周宗憲,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與修憲,收錄於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元照出版社,2007年9月。
40、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Ⅱ),司法院,91年12月2刷。
41、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五輯,司法院編印,2005年12月。
42、胡慶山、周宗憲、廖欽福、蔡達智著,憲法與人權,元照出版社,2009年9月。
43、通訊監察法草案研究制定資料彙編,法務部編印,1992年。
44、施文森編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二輯),2001年12月,司法院印行。
45、陳春生,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論,85年8月。
46、陳春生,行政命令論收錄於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一)--行政行為形式論,元照出版社,85年8月。
47、陳春生,行政法學的未來發展與行政法程序論,收錄於行政法之學理與體系(二)--行政行為形式論,元照出版社,2007年3月。
48、陳春生,大法官是否有發布暫時處分之權限與「真調會條例」合憲性問題意見書,收錄於法律哲理與制度—公法理論,元照出版社,2006年1月。
49、陳慈陽,基本權核心理論之實証化及其難題,翰蘆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5月二刷。new window
50、陳慈陽,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翰蘆圖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new window
51、陳慈陽,從權力分立原則論修憲後監察委員之定位,收錄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翰蘆圖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new window
52、陳慈陽,立法院對預算審查案議決權之範圍及其應有之限制,收錄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翰蘆圖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new window
53、陳慈陽,論政黨在憲法位階上之意義及地位,收錄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翰蘆圖書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new window
54、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社,2005 年11月。
55、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7月。new window
56、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書局,2005年8月。
57、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第四版,2001年。
58、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修訂八版,三民書局,1995年4月。
59、陳愛娥,通訊監察與秘密通訊之自由,通訊監察與秘密通訊之自由學術研討會,憲政時代,1997年10月。
60、陳愛娥,憲法平等權規定的檢討 ——由檢視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出發,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新學林出版社,2007年3月。
61、陳英鈐,法治國與民主的憲法決定,收錄於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元照出版社,2009年10月。
62、陳志誠,論恐怖主義可能實施的資訊戰及其反制措施,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2006年12月。
63、陳靜隆,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研究與建議,刑事法雜誌第46期第6卷,第77頁。new window
64、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稻禾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65、許志雄,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與平等原則,法學教室公法學篇,元照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66、許志楷編,世界各國憲法選集,前衛出版社,1995年6月。
67、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社,1999年3月。new window
68、許宗力,民主法治國家的情報活動,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社,1996年12月二版。new window
69、許宗力,從大法官解釋看平等原則與違憲審查,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月。
70、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社,2006 年10 月初版。
71、許義寶,驅逐外國人出國之法定原因與執行程序,收錄於義薄雲天.誠貫金石: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2006年6月。
72、翁岳生《行政法院對考試機關考試評分之審查權》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1994年。new window
73、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文化出版社,2007年8月。
74、黃錦就、梅建明著、蔣文軍譯,美國愛國者法案:立法、實施和影響,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
75、黃淑芬譯,美國白宮出版,確保安全網路空間的國家戰略,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11月。
76、黃舒芃,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元照出版社,2009年8月。
77、黃桂興,淺論行政法上的人性尊嚴理念,收錄於城仲謨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三民書局,83 年8 月。
78、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三刷。new window
79、張永明,隱私權與資訊公開作為基本人權之法律地位,收錄於監聽 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民2001年7月。
80、張曉軍等著,美國軍事情報理論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年6月1版。
81、程明修,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新學林出版社,2006年10月。
82、郭介恆,美國性別平等之違憲審查基準,收錄於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新學林出版社,2008年10月。
83、廖元豪,「海納百川」或「非我族類」的國家圖像?--檢討民國九十二年的「次等國民」憲法實務,收錄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元照出版社,2004年5月初版一刷。
84、廖福特,是被害人,非入侵者-人口販賣及走私、主權、人權,收錄於現代憲法的理論與實現,元照出版社,2007年9月。
85、蔡庭榕,反恐的法律挑戰—從人權保障觀察,收錄於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暨實務座談會論文集,2006年。
86、蔡庭榕,從「情治分立」論移民機關之定位,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8期,2003年8月
87、蔡英文,霍布斯主權理論的當代詮釋,收錄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10月。
88、蔡宗珍,憲法解釋中的人身自由之保障,元照出版社,209年1月。
89、劉靜怡,當法律成為全民公敵?:數位時代隱私權焦慮之分析,收錄於監聽法vs.隱私權—全民公敵,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七),政大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與理律法律事務所,2001年7月。
90、謝世憲,論公法之比例原則,收錄於城仲謨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三民書局,83 年8 月。
91、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收錄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92、議會監察情報機關的機制,香港立法局秘書處資訊研究及圖書館服務部,1995年10月。
93、2006年國家安全報告(2008年修訂版),國家安全會議,2008年3月26日。
94、Christian Starck著,陳愛娥譯,法制度的彈性,收錄於彈性法律、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出版社,2006年7月初版第1刷new window
95、Douglas E.Comer 著,鄭王駿、鄧姚文譯,電腦與網際網路,全華,2001年二版。
96、Frederic Pearson and Martin Rochester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2006年6月第三版,五南出版社。
97、Thomas E. Copeland,余忠勇譯,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資訊革命與國家安全,國防部史政編譯室,90年3月。
98、White House著,黃淑芬翻譯,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Secure Cyberspace確保安全網路空間的國家戰略,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二、期刊
1、王兆鵬,刑事舉證責任理論-由英美法理論出發,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4期,1999年7月。new window
2、李震山,挪動通訊保障與通訊監察天平上的法碼-釋字第六三一號 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98期,2007年9月。
3、李震山,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台灣本土法學第48期,2003年7月。new window
4、李震山,憲法中基本權利保障規範間之關係,台灣本土法學第49期,2003年7月。
5、李建良,論基本權利之程序功能與程序基本權-德國理論的借鑑與反思,憲政時代第29卷第4期,2004年4月。
6、李榮耕,析論我國國安通訊監察法制—以美國法制為比較,軍法專刊第56卷第5期,2010年10月。new window
7、李榮耕,I am Listening to You-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令狀原則及修正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期,2008年3月。
8、李榮耕,I am Listening to You-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令狀原則及修正後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5期,2008年4月。
9、李湧清,情治機關的監督控制之道,政策月刊第37期,1998年8月
10、李孟玢,論世界人權宣言之基本性質與法律效力,中正法學集刊,1998年7月。new window
11、李怡慶,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違憲審查標準 我國為限審查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師大學報第37期,1992年。new window
12、吳煜宗,憲法前言,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年3月。
13、吳煜宗,臺灣國際家族的法制困境--基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外籍配偶二元制的矛盾性,台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1期。new window
14、吳耀宗,論犯罪偵查之主體:從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九二號解釋所引起的波盪談起,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4期,民85年8月。new window
15、林三欽,通訊監察與秘密通訊自由,憲政時代第23卷第2期,1997年10月。
16、姜皇池,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從國際法觀點檢視,憲政時代,第25卷第1期,1999年7月。
17、周治平,情報機關秘密情報蒐集之法律問題,東吳法研論集第5卷,98年12月。new window
18、陳春生,論立法不作為之違憲審查--評「在外國日本國民選舉權之日本最高法院2005年判決」,日新法律半年刊第七期,2006年11月
19、陳新民,德國十九世紀「法治國」概念的起源,政大法學評論第55期,1996年。new window
20、陳新民,「建立情報中立與情報監督的法治」,國政專論-憲政(專)字第0004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0 年。new window
21、陳新民,法治國家理念的靈魂—論法律溯及既往的概念、界限與過渡條款的問題,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89年8月。new window
22、陳春成,從奧克拉荷馬爆炸案談硝銨爆藥—農用硝銨肥料竟成威力強大之爆裂物,刑事雙月刊第23期,2008年。
23、張曉軍主編,美國軍事情報理論著作評介,時事出版社,2007年6月。
24、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11月。
25、許志雄,隱私權之保障,法學教室公法學篇,元照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
26、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 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3期,2004年5月。new window
27、黃翰義,論通訊監察制度-以檢討我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9 卷第1期,2005年。new window
28、康順興,偵查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3期,民90年6月。new window
29、黃維幸,新聞採訪與隱私的衝突與平衡—兼評釋字第六八九號,月旦法學第197期,元照出版社,2011年10月。
30、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且法學第185期,2010年10月,元照出版社。
31、張明偉,監聽風雲—以通訊監察進行國家情報工作之規範檢討,軍法專刊第56卷第6期,2010年12月。new window
32、葛克昌,一般法法律原則與行政法實務,收錄於法律哲理與制度—公法理論,元照出版社,2006年1月。
33、楊崇森,美國聯邦司法部之組織與功能,軍法專刊第56卷第4期,2010年8月。
34、葉金鳳,「國會建立情報監督機制刻不容緩」,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五期,2002 年5 月。
35、萬孟勳,衛星發展及相關產情對國軍未來作戰模式之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2011年10月。
36、楊永明,聯合國之反恐措施與人權保障問題,月旦法學第131期,2006年4月。
37、雷敦龢,英國大憲章今註今釋,輔仁法學第24期,2002年12月。new window
38、廖元豪,美國憲法學對臺灣憲法實務與理論之影響--以方法論為重心,月旦法學教室,2011年2月。
39、廖元豪,正當程序的化外之民—驅逐出境與收容,月旦法學教室第29期,2005年3月。
40、廖元豪,美國反恐怖主義相關法律措施之簡介與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80期,2002年1月。
41、廖元豪,從政治問題理論,論兩岸關係憲法定位之可司法性,政大法學評論,2002年9月,第60頁。new window
42、蔡墩銘,通訊監察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1997年10月。
43、蔡萬助、林錦源,我國建立情報監督機制之困境與作為,收錄於第五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2月。
44、蔡坤錦,衛星通訊的發展與組成,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2卷第3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1999年3月。
45、蔡庭榕、刁仁國,論外國人人權-以一般外國人之入出境管理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5卷第1期,1999年7月。
46、謝立功,建立情報監督機制刻不容緩,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2年1月16日。
47、詹鎮榮,居住自由,法學講座第30期,2004年11月。
48、董保城,釋字第四九一號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6期,89年1月。
49、蘇永欽,財產權的保障與大法官解釋,憲政時代第42 卷第3 期,87年12月。
三、學位論文
1、呂書賢,網路電話社會管制之研究-以通訊保障及監察為中心,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2008年。
2、林俊雄,國家情報工作中通訊監察之探討-以台美兩國法制面之比較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2006年。
3、林進財,我國國安通訊監察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1月。
4、陳虹年,政府對資訊之取得與運用,銘傳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5、姚祖德,國家電訊安全跨境監聽之法理與執行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7月。
6、郭德進,通訊監察制度之研究-從比較法上評析我國現行通訊監察之實務與通訊監察法草案,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96年。
7、楊健良,通訊監察法制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06年。
8、錢世傑,網路通訊監察法制與相關問題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2年7月。
9、鍾雅蘭,網路犯罪中通訊監察與基本權保障之研究-以美國法制為主,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07年。
10、鍾若喬,從美國之立法例省思我國通訊監察之法制-以犯罪偵查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3年。
11、蘇龍麒,國會對情報機關監督之研究-美國國會與我國立法院情報監督機制之比較,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4年。
貳、外文文獻
1、エバーハルト・シュミット-アスマン著,山本隆司、太田匡彦、大橋洋一訳,行政法理論の基礎と課題-秩序づけ理念としての行政法総論,東京大學出版會,2006年11月。
2、三宅雄彥,国家目的としての安全,法學教室NO.329,2008年2月。
3、土屋大洋,情報による安全保障-ネットワーク時代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コミュニティ,慶應義塾大学出版株式會社,2007年9月初版。
4、土屋大洋,政府機関によるインターネット傍受の課題-電気通信普及財団研究調査報告書,電気通信普及財団,2009年12月。
5、大沢秀介,現代社会の自由と安全,公法研究第69號,有斐閣,2007年。
6、大石真,「安全」憲法理論上の諸問題,公法研究第69号,2007年10月。
7、大森義夫,日本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機関,文藝春秋,2005年9月。
8、大森義夫,「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を一匙-情報と情報組織への招待,選択エージェンシー,2004年4月。
9、木村忠正、土屋大洋,『ネットワーク時代の合意形成』,NTT出版,1998年。
10、川島武宜,科学としての法律学,弘文堂,1964年5月。
11、戶松秀典,厳格な合理性の基準,アメリカ憲法判例,芦部 信喜編集,憲法訴訟研究会,有斐閣,1999年10月。
12、田中二郎《新版行政法(上卷全訂第二版)》,弘文堂,平成10年
13、田口精一,法治国家の展開,信山社1999年11月。
14、石村修,憲法国家の実現—保障.安全.共生,尚学社,2006年9月初版第1刷。
15、中西輝政、小谷賢,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の20世紀-情報史から見た国際政治,千倉書房,2012年2月。
16、中西輝政、小谷賢,世界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21世紀の情報戦争を読む,PHP研究所,2007年12月。
17、江島晶子,「テロとの戦い」と人権保障,收錄於人権の射程,法律文化社,2010年10月。
18、江畑謙介,情報と国家―収集・分析・評価の落とし穴,講談社現代新書,2004年10月。
19、吉野準,情報國家のすすめ,中央公論新社,2004。
20、佐藤幸治,現代国家と人権,有斐閣,2008年。
21、尾吹善人,憲法の基礎理論と解釈,信山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2、渡邊齊志,〈ドイツ「信書、郵便及び電信電話の秘密の制限のための法律」の改訂〉,《外國の立法》217,2003年8月。
23、阿部浩己,人権の囯際化 : 囯際人権法の挑戰,神奈川大学法学硏究叢書,1998年。
24、浦野起央,安全保障の新秩序―国家安全保障再考、テロ・環境・人間の安全保障,南窓社,2003年4月。
25、野田敬生,CIAスパイ研修―ある公安調査官の体験記,現代書館,2000年3月。
26、蘆部信喜,憲法学Ⅱ人權總論,有斐閣,1994年6月。
27、齋藤彰,CIA,講談社現代新書,1985年。
28、春原剛,誕生 国産スパイ衛星 独自情報網と日米同盟,日本経済新聞社,2005年5月。
29、駒村圭吾著,井上達夫編,人権は何でないか收錄於人権論の再構築,法律文化社,2010年12月。
30、Ann Beeson,Jameel Jaffer,Steven R. Shapiro,in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 of Review,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September 19, 2002。
31、Arthur R.Landever,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Computers,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The New Tele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Calls for Reexamination of Doctrine, 15 Tol. L. Rev. 597,1984。
32、Associated Press,Britain Plans Spy Center for Private E-mail, CHI. TRIB TRIB TributaryTRIB Transmission Rate of Information Bits, May 11, 2000。
35、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v.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Appeal from the 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Michigan at Detroit. No. 06-10204—Anna Diggs Taylor,District Judge,Decided and Filed: July 6, 2007。
36、Barry Buzan,Ole Waver,Jaap de wilde,Security:A New Framework Fr Analvsis,Lyme Rienner Publisher,London,1998。
37、Brian H. Redmond, Vaildity,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of 1978(50 U.S.C.A. §§ 1801 et seg.) Authorizing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of Foreign Powers and Their Agents, 86 A.L.R. Fed. 782, 794 (1988)。
38、Benjamin J. Goold,Surveillance,New York : Routledge,2009。
39、Christopher Slobogin,Privacy at risk : the new government surveillance and the Fourth Amendmen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7。
40、Elizabeth B. Bazan,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Novinka Books,2002。
41、Elizabeth B. Bazan,CRS Report for Comgress--P.L. 110-55, the Protect America Act of 2007: Modifications to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February 14, 2008。
42、Elizabeth B. Bazan,CRS Report for Comgress--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tory Framework and Recent Judicial Decisions,September 22, 2004。
43、Douglas A. Kysar,Shifting the FISA Paradigm: Protecting Civil Liberties by Eliminating Ex Ante Judicial Approval,Harvard Law Review,Volume 121,Number 8,June 2008。
44、Dr. Victoria Williams,Surveillance and Intelligence Law Handbook,OXFORD,2006。
45、David Alan Jordan,Decrypting the Fourth Amendment: Warrantless NSA surveillance and the enhanced expectation of privacy provided by encrypted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Boston College Law School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 Vol.47,2006。
46、Gregory E. Birkenstock,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and Standards of Cause:An Alternative Analysis, 80 Geo. L.J. 843, 853(1992)。
47、Handler, J.G., Ballentine's Law Dictionary: Legal Assistant Edition (1994, Albany:Delmar Publishers) 。
48、H.L.Pohlman,Terrorism and the Constitution—The Post-9/11Case,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8。
49、Harry Howe Ransom,The Intelligence Establishment,Cambridge,Mass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0、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A Thinly VEILED Request for Congressional Action on E-MAIL Privacy: United States V. Councilman,Volume 19,2005。
51、Robert A. Dawson,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Shifting the Balance: the D.C. Circuit and the 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 of 1978, 61 GEO. WASH. L. REV. 1380, 1386 (June 1993) 。
52、James Risen&Eric Lichtblau,Bush Let U.S Spy on Callers Without Court,N.Y Times,Dec.16,2005。
53、James F. Pastor,Terrorism and Public Safety Policing──Implications for the Obama Presidency,CRC Press,2010。
54、John J. Dvorske, J.D.,American Law Reports,ALR Federal,2003。
55、Jeffrey Talbot Richelson,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Westview Press Sixth Edition,2011,July 26。
56、James Risen,State of War: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CIA an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2006。
57、Jennifer E Sims, Burton Gerber,Transforming U.S. Intelligence,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August 24, 2005。
58、John D. Ladue, Electornic Surveillance And Conversations in Plain View: Admitting Intercepted Communications Relating to Crimes not Specified in the Surveillance order, 65 Notre Dame L. REV. 490,1990。
59、Kevin D. Haggerty and Minas Samatas,Surveillance and democracy, New York : Routledge, 2010。
60、L. Britt Snider,Congressional Oversight of Intelligence after September 11(Jennifer E Sims, Burton Gerber,Transforming U.S. Intelligence,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 edition),August 24, 2005。
61、Loch K. Johnson ,Intelligence and the quest for security,Westport London,2007。
62、Marion E. (Spike) Bowman Deputy General Counsel, Before the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Washington, D.C,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July 31, 2002。
63、Mark Phythian and James P. Pfiffner,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on Iraq : British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College Station :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64、Pat M. Holt,Secret Intelligence and Public Policy,Congresional Quarterly Inc.,1995。
65、Richard A. Best, Jr.,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Issues for Congres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 The Library of Congress,January 16, 2001
66、Sue Davis,Corwin and Peltason's Understanding the Constitution,17th edition,Wadsworth,2008。
67、Susan N. Herman ,The USA Patriot Act and the Submajoritarian Fourth Amendment,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 Liberties Law Review Vol.41, May 04, 2005 。
68、Susan Landau ,Surveillance or security? : the risks posed by new wiretapping technologies,Cambridge Press,2010。
參、網站
1、美國法典網站http://www.gpoaccess.gov/uscode/about.html
2、美國司法部http://it.ojp.gov/
3、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https://www.cia.gov
4、美國聯邦調查局網站http://www.fbi.gov/
5、國家安全局網站http://www.nsb.gov.tw
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
7、美國電子隱私訊息中心The 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http://epic.org/privacy/wiretap/stats/fisa_stats.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