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華民國對琉球、釣魚臺問題的因應與東亞冷戰政局
作者:任天豪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ien-Hao Jen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所
指導教授:孫若怡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琉球釣魚臺冷戰Ryukyu/OkinawaDiaoyutai/SenkakuCold W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9
東亞地區歷來便是所謂「中華世界」的構成主體,但組成分子關係常有不睦,各種爭議往往肇因於冷戰遺緒,琉球、釣魚臺問題亦屬其類。琉球在二戰後期原有成為中國領土的可能,但中國自忖實力不足而期望託管;戰後更因中華民國對美國權力的仰賴益高,美國則需日本的戰略支持,成為中﹙華民國﹚、美、日間的外交籌碼。進入冷戰狀態後,中華民國因對局勢悲觀而自發性地採取對美退讓的態度,對琉球問題乃更常因顧忌美國不悅而退讓,如1955年的第三清德丸事件、1964年的金吉隆廿號事件等。尤其1964年中共核試成功後,兩岸實力地位益加懸殊,中華民國更不禁將原本的正統堅持,轉為力求在臺生存的知覺需求。此種變化雖在中華民國穩固統治方面獲得成效,卻也讓中華民國對琉球問題更為弱勢。在此情況下,1968年釣魚臺海域油氣資源引起中華民國與日本競相預備開採時,中華民國乃因原對美國控制區域不清楚的態勢下,試圖以《大陸礁層公約》等方式獲得資源,而非提出擁有主權的主張,直到保釣運動興起後方才轉變說法,也成為此後中華民國對釣魚臺聲稱主權的濫觴。這種製造神話的做法不但體現了中華民國在冷戰局勢中的無奈,也使其陷入愈強硬釣魚臺主權,愈與獲取釣魚臺資源的目標遠離的內卷化僵局中。
The East Asia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a World”, but the situation therein is not always peaceful. Many disputes resulted from the legacy of the Cold War situation, the dispute of Ryukyu/ Okinawa and the dispute of Diaoyutai/ Senkaku includes. Ryukyu might become a part of China after the World War II but China considered Ryukyu as the trusteeshi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was batter because China speculated itself were with no ample power. Republic of China(ROC) which was the separated China in Taiwan needed more power suppor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US needed another powerful advocator, Japan, much more thereafter, Thus Ryukyu became a chip among ROC, the US and Japan. Especially ROC felt pessimistic about its prospects in the Cold War atmosphere, it conceded to the US on many issues, for instance, the status of Ryukyu. The Incident of Daisan Seitoku Maru in 1955 and the Incident of “Gin-Gi-Lung 20” were all the good examples. After the success of the nuclear tes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other separated China in mainland China, the power statu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was more and more skewed. Therefore, ROC couldn’t help changing its perception of “Orthodoxy” into the perception of “Survival” in Taiwan. This variation might help ROC firm up its dominion in Taiwan, but made ROC unable to intervene in the Ryukyu issues. As a result, when ROC wished to exploit the oil under the sea around Diaoyutai/ Senkaku in 1968 which was just like the same action of Japan, ROC could no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Ryukyu and Diaoyutai which we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US, hence ROC decided to cite the Conventio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1958) but not the claim of the sovereign rights of Diaoyutai, because ROC was only interested in the resources underneath, not the sovereignty of the islands. ROC had changed its assertion until the “Defend the Diaoyu Islands Movement”, and it was the origin of the sovereignty of Diaoyutai that ROC declaimed. However, it was some kind of propaganda or myth at bottom. The behavior not only reflected the powerless of ROC in the Cold War situation but also revealed an involution in the Diaoyutai issue of ROC.
中文部分

一、檔案、史料彙編
《外交部檔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藏﹚
000.4/0001,〈日本公明黨與創價學會〉。
000.4/0009,〈首相池田勇人答復社會黨議員羽生三七質詢「中共政權之安定性如何」〉。
003/0001,〈對日宣傳〉。
005.2/89008,〈日匪關係〉。
005.21/0002,〈日本對匪態度剪報〉。
005.24/0037,〈我對日匪貿易態度〉。
005.29/0010,〈防範匪方侵佔大阪中華北幫公所〉。
006.3/0037,〈陳逆成龍﹙智雄﹚案〉。
007.2/0002,〈赤尾敏〉。
009/0002,〈日本京都光華寮案〉。
011.2/0002,〈日本對華態度〉。
012.2/0007,〈蔣中正總統與佐藤榮作談話紀錄〉。
012.2/0007,〈蔣中正總統與佐藤榮作談話紀錄〉。
012.6/0005,〈中日和約第三條〉。
019.1/0001,〈反對將奄美島交與日本〉。
019.12/0004,〈琉球密卷〉。
019.12/0005,〈釣魚台列嶼國內外各界反應〉。
019.13/0001,〈美軍佔領下琉球現狀〉。
019.13/0002,〈駐琉球美軍指定琉球無人島為戰略轟炸演習〉。
019.14/0002,〈金吉隆號漁船非法侵入琉球海域〉。
019.14/0003,〈琉輪振興丸資匪〉。
019.16/0006,〈琉球美軍當局遣送華人來台〉。
051.52/0004,〈日資助我學生赴日留學〉。
052.1/0007,〈取締創價學會〉。
052.1/0008,〈創價學會〉。
062.6/0018,〈匪偽、劣僑活動〉。
072.4/0001,〈日本領土問題〉。
072.4/0002,〈日本領土處理辦法研究〉。
097.1/0003,〈首相池田勇人等有關「中國問題」之發言;日本問題及中日間有關問題參考資料〉。
117/0003,〈喀什米爾問題〉。
117/0004,〈喀什米爾問題〉。
343.71/0001,〈關閉匪區領水及港口〉。
406/0011,〈台獨出版刊物〉。
419/0001,〈琉球人民代表請我收回琉球〉。
419/0002,〈琉球人對琉球歸屬之態度〉。
419/0003,〈琉球地位問題概述〉。
419/0011,〈關於處理琉球群島之意見案〉。
602/0017,〈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民間來函〉。
602/0018,〈釣魚台列嶼史料〉。
602/0019,〈釣魚台問題之專案報告及研究案〉。
602/0020,〈釣魚台問題之專案報告及研究案〉。
602/0021,〈釣魚台列嶼﹙尖閣群島﹚問題各機關所提資料卷〉。
602/89006,〈琉球地位、琉民待遇及國籍問題案〉。
606.48/0010,〈關閉部分領海及港口〉。
606.481/0009,〈截獲中共高德瓦輪〉。
640.43/89003,〈說帖節要彙編〉。
640.43/89004,〈說帖節要彙編〉。
640.43/89005,〈說帖節要彙編〉。
648.16/90051,〈匪核爆及其對禁核條約之態度〉。
648.16/90060,〈劉鍇代表在非核武器會議總辯論講詞〉。
648.16/90156,〈宇譚邀匪列席非核國家會議案〉。
648.16/90221,〈共匪核子試爆〉。
648.16/90222,〈共匪核子試爆﹙與黑魯雪夫下台﹚〉。
649/88032,〈印巴喀什米爾糾紛與我立場節要〉。
729.8/008,〈蒐集、繪製釣魚台地圖專案〉。
《國防最高委員會檔案》﹙臺北,黨史館藏﹚
005/0001.3,〈國際問題討論會規則綱目及人員聘任〉。
005/2,〈國際問題討論會會議記錄及各種研討案件分送各員研究〉
《國防部檔案》﹙臺北,國防部永久檔案作業室﹚
00026880,〈劉承司義士起義來歸案〉。
《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002020400051177,〈革命文獻〉。
外交部職員名錄﹙外交部人事處編印﹚
《外交部職員錄》。1946年9月編印。
《外交部職員錄》。1948年10月編印。
《外交部職員名錄﹙1948年12月﹚》。
《外交部留用人員名冊》。1949年3月。
文集、日記、回憶錄
黃自進主編,《蔣中正先生對日言論選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2004年7月。
其他工具書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12月。
包宗和主編,《國際關係辭典》。臺北:五南出版社,2012年4月。
許雪姬等編,《臺灣歷史辭典》第一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二、報刊、雜誌
《中國時報》,2008、2009年。
《中央日報》,1953年、1965、1968、1969年。
《自立晚報》,1970年。

三、專書
小約瑟夫.奈﹙Joseph S. Nye﹚著,張小明譯,《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日本侵華七十年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井上清,《關於釣魚島等島嶼的歷史和歸屬問題》。北京:三聯書店,1973年。
升味准之輔,《日本政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王正華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史料彙編.中國代表權》。臺北:國史館,2001年。
王杏芳,《中國與聯合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
丘宏達,《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修訂版。new window
何鳳山,《外交生涯四十年》。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0年。
吳天穎,《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增訂版。
吳天穎,《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兼質日本奧原敏雄諸教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8月,2013年,增訂版。
李英明,《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型態的辯證》。臺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2003年。
沈志華、李丹慧著,《戰後中蘇關係若干問題研究——來自中俄雙方的檔案文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林田富,《再論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臺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林田富,《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長天傳播製作,《最後島嶼:臺灣防衛戰﹙1950-1955﹚》。臺北:沙鷗多媒體發行,2011年。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台列嶼之主權問題》。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著,徐啟明、續伯雄譯,《中美外交祕辛﹙上冊﹚:對日抗戰勝利—中共文化大革命》。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著,新新聞編譯小組譯,《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臺北:新新聞文化,1995年。
宮力,《毛澤東與中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臺北:正中書局,1986年。new window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譯,《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張元濟著、張人鳳輯,《中華民族的人格》。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張少書﹙Gordon H. Chang﹚著,梅寅生譯,《敵乎?友乎?美國分化中蘇聯盟內幕:中美蘇關係探微,1948-1972》。臺北:金禾資訊公司,1992年。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社,2011年。new window
理查德.羅茲﹙Richard Rhodes﹚著,江向東、廖湘彧譯,《原子彈秘史——歷史上最致命武器的孕育﹙下﹚》。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
郭紀舟,《七○年代台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
勞特派特修訂,王鐵崖、陳體強譯,《奧本海國際法》上卷第一分冊。北京:新華書店,1989年。
彭懷恩,《政治學——全球化時代的觀點》。臺北:風雲論壇有限公司,2006年。
項士揆口述,白石筆記,《外交小卒瑣憶》。臺北:實聯文化,1997年。
黃兆強主編,《釣魚台列嶼之歷史發展與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2004年。

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tlthau﹚著,李暉、孫芳譯,《國家間政治》。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
趙明義,《當代國際法導論》。臺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蔡璋,《琉球亡國史譚》。臺北:正中書局,1951年。
鄭海麟,《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台主權歸屬》。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鄭海麟,《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錢復,《錢復回憶錄》卷一。臺北:天下文化,2005年。
檔案管理局編,《檔案的故事續集》。臺北:檔案管理局,2004年。
濱下武志著,朱蔭貴、歐陽菲譯,《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聯合報社編譯,《蘇聯特務在台灣:魏景蒙日記中的王平檔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年。
邁克爾.沙勒﹙Michael Schaller﹚著,郭俊鉌譯,《亞洲冷戰與日本復興》。臺北:金禾出版社,1992年。
邁克爾.葛林﹙Michael J. Green﹚、派屈克.柯羅寧﹙Patrick M. Cronin﹚編著,黃俊彥譯審:《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鍾堅,《爆心零時:兩岸邁向核武歷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鞠德源,《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鞠德源,《釣魚島正名:釣魚島列嶼的歷史主權及國際法淵源》,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
瞿海源,《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臺北:桂冠出版社,2006年。new window
羅伯特.杰維斯﹙Robert Jervis﹚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譚諾思﹙Ross Terrill﹚著,張連康譯,《我們這一代的中國》。臺北:絲路出版社,1994年。


四、專書及會議論文
中國國際法學會、外交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編輯,《國際法資料.v.1光華寮案專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
周彥,〈戰後日本的「台灣幫」與中日關係〉,《日本研究集林》32。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2009年。
林本炫,〈台灣宗教立法的發展與主要問題〉,社科院宗教所「宗教與法治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8年5月31日-6月1日。
林本炫,〈前輩的照顧——改信過程中神聖的建構〉,收入盧蕙馨主編,《宗教神聖︰現象與詮釋》。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
徐勇,〈釣魚島:東亞歷史與地緣戰略關係再探討〉,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編,《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曁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學術硏討會文集》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崔修竹、崔丕,〈美日返還沖繩談判進程中的釣魚島問題考〉,「冷戰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2013年10月27日。
張啟雄,〈中華世界秩序原理的源起——近代中國外交紛爭中的古典文化價值〉,吳志攀、李玉編,《東亞的價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張啟雄,〈兩岸關係理論之建構:「名分秩序論」的研究途徑〉,收入包宗和、吳玉山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
張植榮、張啟雄,〈明治時期日本官書對「尖閣列島」地位的認識〉,《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8卷第1期。北京,2008年。
許志嘉,〈中共外交發展〉,收入李英明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7年。
楊子震,〈戰後東亞國際秩序與中華民國對琉球群島政策:以在台琉僑的政治運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華民國外交史研究群討論會——國際秩序與中國外交的形塑」。臺北:政治大學,2013年2月1日。
劉華平,《非政府組織與核軍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閻書欽,〈從推崇到反思——抗戰時期國統區知識界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認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編著,《一九四○年代的中國》上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瞿海源,〈解嚴、宗教自由、與宗教發展〉,收入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1年。new window

五、期刊論文
王海濱,〈中國國民政府與琉球問題〉,《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7卷第3期﹙2007年9月﹚。
王海濱,〈琉球名稱的演變與沖繩問題的產生〉,《日本學刊》,2006年第2期﹙2006年3月﹚。
任天豪,〈中華民國對琉球歸屬問題的態度及其意義﹙1948-1952﹚——以《外交部檔案》為中心的探討〉,《興大歷史學報》,第22期,﹙2010年2月﹚。new window
安藤仁介著,游瑞德譯,〈光華寮事件引致國際法上之諸問題〉,《軍法專刊》,第36卷第6期,﹙1990年6月﹚。new window
安藤仁介著、黃居正譯,〈論光華寮案與國際法〉,《臺灣國際法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new window
朱明權,〈中國大陸首次核爆炸試驗前後的美台衝突〉,《復旦學報﹙社會科學板﹚》,2008年第5期﹙2008年﹚。
西北,〈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費用相當於兩場朝鮮戰爭〉,《軍事文摘》,2009年第2期﹙總第183期﹚,﹙2009年2月﹚。
宋志勇,〈東京審判與中國〉,《抗日戰爭研究》,2001年第3期﹙總第41期﹚,﹙2001年8月﹚。
李明峻,〈光華寮訴訟的國際法意義〉,《現代學術研究》,第5期,﹙1993年1月﹚。
李明峻,〈政府承認與國內法院的訴訟權——從國際法看光華寮訴訟〉,《臺灣國際法季刊》,第3卷第3期,﹙2006年9月﹚。new window
李明峻,〈從國際法角度看琉球群島主權歸屬〉,《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6月﹚。new window
李明峻,〈臺灣在日本法院之地位:以光華寮案為例〉,《臺灣國際法季刊》,第6卷第2期,﹙2009年6月﹚。new window
季國興,〈日本佔據琉球法律根據不足〉,《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2卷第1期,﹙2006年6月﹚。new window
易林,〈文化、權力與困境:中國的文化主義與族群邊界〉,《國家與社會》第10期,﹙2011年6月﹚。new window
侯中軍,〈困中求變——1940年代國民政府圍繞琉球問題的論爭與實踐〉,《近代史研究》,第6期,﹙2010年11月﹚。
范建得、田永彬,〈我國對釣魚台列嶼領土主權論據之評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6期,﹙2012年4月﹚。new window
張延廷,〈釣魚台的主權爭執〉,《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1995年7月﹚。
張啟雄,〈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9期,﹙2013年3月﹚。new window
張啟雄,〈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領有主張的國際法驗證〉,《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下冊,﹙1993年6月﹚。new window
張淑雅,〈台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冊,﹙1994年6月﹚。new window
張淑雅,〈台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6期,﹙2001年12月﹚。new window
張淑雅,〈美國對台政策轉變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1990年6月﹚。
張淑雅,〈藍欽大使與一九五○年代的美國對台政策〉,《歐美研究》,第28卷第1期,﹙1998年3月﹚。new window
張植榮、張啟雄,〈明治時期日本官書對「尖閣列島」地位的認識〉,《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8卷第1 期,﹙2008年3月﹚。
章瑞卿,〈從日本光華寮事件判例觀察司法獨立之原則〉,《軍法專刊》,第44卷第2期,﹙1998年2月﹚。new window
章瑞卿,〈從光華寮判決看日本法院承認一國兩區問題〉,《日本研究》,第310期,﹙1990年10月﹚。new window
許金彥,〈琉球地位的分析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48卷第2期,﹙2009年6月﹚。new window
郭秋永,〈權力概念的解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8卷第2期,﹙2006年6月﹚。new window
陳荔彤,〈琉球群島主權歸屬——歷史角度與國際法〉,《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2005年6月﹚。new window
陳進國,〈論日本創價學會在臺灣的早期布教活動——以臺灣警務檔案為中心的考察〉,《宗教學研究》,2001年第1期,﹙2001年3月﹚。
馭志,〈從「光華寮案」看中共與日本關係新低潮〉,《中共研究》,第21卷第6期,﹙1987年6月﹚。
鄒進文,〈清末庚款生中的經濟學留學生〉,《中國社會科學報》,總第401期,﹙2013年1月﹚。
趙國材,〈「光華寮案」在國際法上的意義〉,《中央月刊》,第20卷第3期,﹙1987年3月﹚。
趙國材,〈從國際法再論「光華寮案」〉,《國際現勢》,第1637期,﹙1987年7月20日﹚。
趙國材,〈從國際法觀點論「光華寮」案〉,《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12期,﹙1987年9月﹚。new window
劉維開,〈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組織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1期,﹙2004年5月﹚。new window

六、學位論文
林玉佩,《國際法之承認問題——日本國際法學界之理論與實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林宏一,《封鎖大陸沿海──中華民國政府的「關閉政策」,1949-196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部碩士論文,2010年。
林果顯,《一九五○年代反攻大陸宣傳體制的形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2009年。new window
陳千田,《光華寮案的國際法問題研究》,臺北: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俊傑,《戰後台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冠麟,《1960年代前期中華民國對日外交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戴振豐,《吉田茂與戰後日本對華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new window

七、網路資料
「池田大作中文網」:http://www.daisakuikeda.org/cht/founding-komeito.html﹙2013/11/25點閱﹚
「國際創價學會」:http://www.sgi.org/cht/﹙2013/12/25點閱﹚
Doomsday Clock Overview,收錄於「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http://www.thebulletin.org/content/doomsday-clock/overview﹙2013/9/30點閱﹚。
川島真,〈1971年以前日本的二中議政〉,國史館主辦「台灣1950-60年代的歷史省思——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發表論文,2005年11月24-25日,台北:國家圖書館:
http://eprints.lib.hokudai.ac.jp/dspace/bitstream/2115/11304/1/academia_historica_paper_chinese_kawashima.pdf﹙2013/10/19點閱﹚。
王幸福,〈謎:羅斯福欲將琉球歸還中國 蔣介石為何拒絕?〉,收錄於「鳳凰資訊」: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03/0305_2664_426304.shtml﹙2012/10/24點閱﹚。
丘宏達,〈關於釣魚台主權爭端之史實的一封信〉,《當代中國研究》,總第56期﹙1997年第1期﹚﹙1997年1月﹚,收錄於「Modern China Studies」網站:http://www.modernchinastudies.org/us/issues/past-issues/56-mcs-1997-issue-1/396-2011-12-29-17-45-11.html﹙2013/11/27點閱﹚。
外交部,〈中華民國外交部關於琉球群島與釣魚臺列嶼問題的聲明〉﹙2012年8月﹚,收錄於「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亞東關係協會〈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臺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d53fbab7-c91b-4ae0-b3ea-dbfa9ebfa3f7?arfid=2b7802ba-d5e8-4538-9ec2-4eb818179015&opno=027ffe58-09dd-4b7c-a554-99def06b00a1﹙2013/11/16點閱﹚
外交部,〈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臺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2011年3月﹚,收錄於「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531&ctNode=2038&mp=1﹙2013/10/24點閱﹚。
外交部,〈新聞稿:由於近日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外交部慮及國人安全,即時起將日本東北地區、關東地區全域和北海道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提升為紅色旅遊警示燈號,其餘地區﹙琉球除外﹚則列灰色燈號〉﹙2011年3月15日﹚,收錄於「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51085&mp=1﹙2013/10/24點閱﹚。
全國法規資料庫查詢「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10076﹙2010/7/6點閱﹚。

林泉忠,〈琉球的主權歸屬爲何變成“懸案”?〉,收錄於「林泉忠的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76078.html﹙2013/10/24點閱﹚。
許育銘,〈戰後處理與地緣政治下的國民政府對琉政策:以40、50年代為中心〉﹙2006年11月11日﹚,「『中国』のインパクトと東アジア国際秩序」研究會發表論文,收錄於「大阪:大阪大學千里生命科學中心」:http://www.law.osaka-u.ac.jp/~c-forum/symposium/0611hsuyuming.htm﹙2009/08/21點閱﹚。
無作者,〈防止核武器的廣泛散布〉﹙1959年11月20日﹚,收錄於「聯合國網站:大會第十四屆會議決議A/RES/1380(XIV)」:http://daccess-dds-ny.un.org/doc/RESOLUTION/GEN/NR0/140/80/IMG/NR014080.pdf?OpenElement﹙2012/7/26點閱﹚。
無作者,〈釣魚島「擱置爭議」的由來〉:http://mili.cn.yahoo.com/ypen/20101023/58767.html
無作者,〈聯合國第47號決議〉,收錄於「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zh/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S/RES/47%281948%29﹙2013/8/30點閱﹚。
無作者,「關於何國華先生」,財團法人台北市何國華高爾夫體育基金會網站:http://www.golffoundation.org.tw/about-ho.html﹙2010/5/31點閱﹚。
蔣能,〈毛澤東對核彈的三段認識與國務院發展核電的四項決定〉﹙2011年4月13日﹚,收錄於「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14380528.html﹙2013/9/30點閱﹚。





日文部分

一、檔案、史料
《外務省檔案》﹙東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
2010-3458,〈日・インド文化混合委員会〉。
2010-3938,〈米国大統領選挙﹙1968年﹚〉。
2011-0721,〈田中総理中国訪問〉。
A’.1.2.1.8,〈日本・中共関係雑件〉。
A’.1.3.1.4,〈日本・バキスタン間外交関係雑件〉。
A’.1.3.1.7-1,〈日本・インド間外交関係 日印定期協議関係〉。
A’.2.1.0.PK1,〈バキスタンの対外政策関係雑集〉。
A’.7.1.0.4-1,〈カシミール紛争一件 週報「カシミール事情」〉﹙第1卷﹚。
B’.6.1.0.40,〈原水爆禁止世界大会関係一件〉。
E’.1.0.0.18-3-1-1,〈沖縄経済関係 本邦・沖縄経済技術協力関係 農業関係 西表島農業開発〉。
E’.1.3.2.2-3-1,〈本邦漁業関係雑件 國連軍防衛海域﹙クラークライン﹚。内操業関係 國連軍による本邦漁船の拿捕抑留その他事件関係〉。
H220050,〈琉球政府 機構・人事・県民会議〉。
H220058,〈琉球政府 機構・人事・県民会議〉。
H220212,〈軍用地問題﹙收用・賃貸・解除保証﹚3〉。
H220213,〈軍用地問題﹙收用・賃貸・解除保証﹚3〉。
H220248,〈軍用地問題﹙視察・報告・調査資料﹚﹙1﹚〉。
H220251,〈軍用地問題﹙視察・報告・調査資料﹚﹙1﹚〉。
H220263,〈軍用地問題﹙視察報告調査資料﹚﹙2﹚〉。
H220315,〈日米継続協議﹙対米﹚〉。
H220320,〈要請、決議﹙早期復帰﹚﹙I﹚〉。
H220365,〈要人往来﹙総務長官等閣僚訪沖﹚﹙2﹚〉。
H220366,〈要人往来﹙総務長官等閣僚訪沖〉。
H220367,〈要人往来﹙総務長官等閣僚訪沖﹚﹙2﹚〉。
H220443,〈スナイダー国務省日本部長、シェナ陸軍次官代理上の会談﹙7﹚その他諸問題〉。
H220487,〈啓発・広報﹙III﹚〉。
H220511,〈カンボジア情勢と沖縄返還〉。
H220514,〈啓発・広報﹙III﹚〉。
SA-1-4-0,〈パキスタン政治・経済﹙含対日関係﹚—外交一般﹙1﹚カシミール問題〉。

二、報刊、雜誌
《八重山日報》,2012年。
《琉球新報》,1955年、1967年。
《朝日新聞》1967年。

三、專書
《光華寮事件資料》﹙コピー製本﹚,出版時地不詳。
乙骨正生,《公明党=創価学会の野望─「自・創」野合政権を撃つ》。東京:かもがわ出版,1999年。
井上清,《「尖閣」列島——釣魚諸島の史的解明》。東京:第三書館,1996年。
原田禹雄,《尖閣諸島:册封琉球使録を読む》。沖繩:榕樹書林,2006年。
呉天穎著,水野明監訳,青山治世訳,《甲午戦前釣魚列嶼帰属考:奥原敏雄諸氏への反証》。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年。
国立国会図書館調査及び立法考査局編,《光華寮問題と日中関係》,《調査と情報》30号。東京:国立国会図書館,1987年。
日中正常化、日華断交15年を機に「中国問題」を検証する専門家有志の會,《光華寮訴訟問題について》。東京:出版者不詳,1988年。
村田忠禧,《尖閣列島.釣魚島問題をどう見るか:試される二十一世紀に生きるわれわれの英知》。川口:日本僑報社,2004年。
浦野起央,《尖閣諸島.琉球.中国:日中国際関係史:分析.資料.文献》。東京:三和書籍,2005年。
王暁濱、施殿文編,《光華寮問題について:中国の立場》。北京:北京週報社,1987年。
琉球新報社編,《最新版沖縄コンパクト事典》。那霸:琉球新報社,2003年。
田中明彦,《日中関係1945-1990》。東京:東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25日。
羅田,《光華寮の想い出:眞の平和に向かって》。東京:田淵恒子發行,1989年。

四、期刊論文
岡部達味,〈はたして「中国の脅威」はあるのか〉,《防衛問題総特集》,別冊潮﹙9﹚169﹙1968年4月﹚。

岡野宣勝,〈戦後ハワイにおける「沖縄問題」の展開一米国の沖縄統治政策と沖縄移民の関係について-〉,《移民研究》,第4号﹙2008年2月﹚。
細谷千博,〈吉田書簡と米英中の構図〉,《中央公論》,1982年11月号﹙1982年11月﹚,頁1-76。
石川誠人,〈国府の「大陸反攻」とケネディ政権の対応〉,《国際政治》,第148号﹙2007年3月﹚。
赤嶺守,〈第一次尖閣列島保全運動について〉,《日本東洋文化論集》,第5期,﹙1999年3月﹚,頁1-26。
尖閣列島研究会,〈尖閣列島と日本の領有権〉,《季刊沖縄》,第56号﹙尖閣列島特集﹚﹙1971年3月25日﹚。
村井友秀,〈新.中國「脅威」論〉,《諸君》,第22卷第5期﹙1990年8月)。
楊子震,〈国民政府の「対日戦後処理構想」——カイロ会談への政策決定過程——〉,《東アジア近代史》第14号﹙2011年3月﹚。
林泉忠,〈「琉球抗日復国運動」再考:時期区分と歷史的位置付けを中心に〉,《政策科學・国際関係論集》,第6号﹙2003年3月﹚。
林泉忠,〈沖縄の「自治」とは何か?:近現代史に刻まれた沖縄自治運動の位相〉,《政策科学・国際関係論集》,第14号﹙2012年3月﹚。
林泉忠,〈琉球復国運動の反日的性格—琉球復国請願書を中心として〉,《沖繩法政学会会報》,第15号﹙2003年3月31日﹚。
奧原敏雄,〈尖閣列島の法的地位〉,《季刊沖縄》,第52号﹙1970年3月31日﹚。

五、網路資料
昭和33(オ)596 土地所有権移転登記請求 昭和35年10月04日 最高裁判所第三小法廷 判決 棄却 大阪高等裁判所:
http://www.courts.go.jp/hanrei/pdf/js_20100319131012013009.pdf﹙2010/7/5點閱﹚。
国会会議録検索,[001/004] 46-参-本会議-3号﹙昭和39年01月21日﹚:http://kokkai.ndl.go.jp/cgi-bin/KENSAKU/swk_dispdoc.cgi?SESSION=9906&SAVED_RID=2&PAGE=0&POS=0&TOTAL=0&SRV_ID=3&DOC_ID=10548&DPAGE=1&DTOTAL=4&DPOS=1&SORT_DIR=1&SORT_TYPE=0&MODE=1&DMY=10102﹙2010/7/5點閱﹚。


英文部分

一、檔案、史料
Chinese Summary Record, 023.1/5-2157”(1943/11/23), The First Cairo Conference,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1943), FRUS, p.324.
Minutes of a Meeting of the Pacific War Council”(1944/01/12), Post-conference Papers, The Conferences at Cairo and Tehran, 1943 (1943), FRUS, p.869.
Mr. Buck to Mr. Hay[No. 329]”(1989/07/15),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December 5, 1899 (1899), FRUS, p.477.
The Ambassador in China (Gaus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elegram 811.24/1695”(1942/11/05), General wartim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1942), FRUS, p.174
The United States Political Adviser to SCAP (Sebald)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1952/01/1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1954. China and Japan (in two parts) (1952-1954), FRUS, pp.1090-109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

二、專書
Chang, Gordon H., Friends and Enemies: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1948-1972.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Cooney, Kevin J., Japan’s Foreign Policy Since 1945. New York: M.E. Sharpe, Inc, 2007.
Geertz, Clifford,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Change in Indones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Gordon, Andrew (Editor), Postwar Japan as Histo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Hall, Basil, Account of a Voyage of Discovery to the West Coast of Corea and the Great Loo-choo Island. London: John Murray, Albemarle-street, 1818.
MacFarquhar, Roderick & Schoenhals, Michael, Mao''s Last Revolu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Mathews, Gordon, A Collision of Discourses: Japanese and Hong Kong Chinese during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Crisis.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9.
Nye, Joseph S.,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0.
Nye, Joseph S.,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Zhang, Yongjin,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1918-20: the Middle Kingdom at the Periphery. New York: St. Martin’s, 1991.

三、會議及期刊論文
Braibanti, Ralph, “The Ryukyu Islands Pawn of the Pacific”,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48:4(1954).
Segal, Gerald. “Does china Matter?”Foreign Affairs, 78: 5(Sep./Oct. 1999).
Shaw, Han-yi, “Revisiting the Diaoyutai/Senkaku Islands Dispute: Examining Legal Claims and New Historical Evidence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Traditional East Asian World Order”,「第三屆釣魚台列嶼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當代日本研究中心,2011年9月2日

四、網路資料
Burr, William eds(1999)., “New Archival Evidence on Taiwanese ‘Nuclear Intentions’, 1966-1976,” antiscience: The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of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20﹙October 13, 1999﹚.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13,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2.gwu.edu/~nsarchiv/NSAEBB/NSAEBB20/
Indian Independence Act 1947(c.30) (July/18/1947), Revised Statute from The UK Statute Law Database at opsi.gov.uk,: 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Geo6/10-11/30
Timelin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Retrieved August 1, 2012, from the World Wide: http://www.thebulletin.org/content/doomsday-clock/timelin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