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十七世紀閩南與越南佛教交流之研究
作者:范文俊
作者(外文):Van-TuanPham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三慶
陳益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閩南佛教越南佛教僑僧移民拙拙禪師明海法寶禪師MinnaneseVietnames Buddhismimmigrating monksZhuozhuoMinghai Faba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4
中國與越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淵源,尤其是越南與中國佛教的往來。在筆者研究越南與中國佛教史及其關係過程時,發現很多閩南僧人曾到越南傳教。他們隨著陸路到越南、或隨著商船來傳教,之後滯留在越南傳承宗派,而成為越南禪祖。因此,本文以《十七世紀閩南與越南佛教交流之研究》為題,以到越南傳教的中國閩南僑僧為研究對象。中國佛教僧人最初隨著中國人移民而來到越南,因此本文首先簡略介紹越南歷史上的中國移民。論文接著研究中國僧人到越南的歷史,以北屬時期與宗藩時期為時限,介紹越南佛教史上的閩南僧人。北屬時期的資料難考,但是到了宗藩時期可以找到福建省天封禪師、應順禪師曾向陳朝皇帝傳教的記錄。幾百年以後,中國明清之際,有很多中國僧人到大越避難、或應邀請到越南傳教,例如:元韶禪師、石濂釋大汕禪師、拙拙禪師、法化禪師、明海法寶禪師等等。諸位閩南僧人中,有幾位重要的禪師分別到了大越南北方。因為閩南僧人到大越的相關資料不多,只有拙拙禪師與明海法寶禪師兩位僧人,後世仍保有資料。拙拙先是在南方傳教,之後從南到北,在升龍看山寺擔任住持,重建北寧省佛跡寺與筆塔寺,建立宗派,並且成為越南北方十七世紀以後的臨濟宗的唯一禪祖。十七世紀下半葉,越南南方阮主羨慕佛教,邀請中國僧人來大越傳戒,因此南方佛教文化發展鼎盛。在這時期,閩南僧人明海法寶從泉州到會安發展宗派、建立傳承。自此,他的宗門發展到南越各省市。
本文以閩南到越南的佛教僧人為主, 分別論述越南傳承自中國到大越的各個宗派。此外,論文也敘述越南各地有關閩南僧人傳承佛教的情況與文化,尤其著重介紹拙拙與明海法寶的弟子與他們的傳承。其次,論文也寫道拙拙與明海對越南佛教文化諸多方面的貢獻,如印經、刻板、講經、建築等。針對拙拙禪師的部份,其《拙拙祖師語錄》是本文的新發現,因此詳細記錄該語錄的版本問題與內容。在研究過程中,筆者逐一發現與披露佛教關係史上的許多新史料。因越南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天災人禍,至今所留存的資料很少,特別是南方明海法寶禪師的資料。隨著筆者對越南與中國佛教史論述和閩南與越南佛教關係研究,希望在這之後還可以持續找到新史料,讓隨著每個時代漸進的越南佛教史有更詳盡的補充,特別是中越兩國佛教、文化與歷史關係。
China and Vietnam both hav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 among which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the two countries. Whe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within regard to Vietnam and China’s share history,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southern Fujian missionary monks went to Vietnam to preach. They moved to Vietnam by road or on mercenary vessels, and then they stayed and preached, becoming Vietnamese Zen ancestors. Thus, this dissertation, titled “Interaction between Vietnam Buddhism and Minnan in the 17th century”, focuses on how Chinese Minnanese Buddhist missionary monk to Vietnam as the subject.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 briefly presents an introduction regarding Chinese immigrants in Vietnam. The data on Minnanese Buddhist monk of seventeenth century are quite rare. The only two record exists were Zhuo zhuo and Minghai Fabao. Zhuo zhuo first came to South, after that he moved to the North and create his own branch-Linji Zen branch in the first half of 17th century.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7th, Minnanese Buddhist monk Minghai Fabao immigrated from Quanzhou to Hoian and created his branch there. Later, it spared to the other South Vietnamese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dissertation is aim to studies how the monk come and preached, hoping it will add to the studies on Chinese Buddhist influences in Vietnam, particularly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Vietnamese Buddhism, culture and history.
INTRODUCTION
This is basically a research on Minnan Buddhist tradition and influence in Vietnam in 17th century. In this paper, I will focus on two Minnanese monk-Zhuo zhuo and Minghai Fabao and study the way they practice preach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ir branches, followers and their adopted land regarding printing, preaching the Buddhist texts and even in architect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Document Analysis, verification of historical article review and field visit.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n the study, the author introduces a lot of new data of new historical data, because Vietnam has suffered so much from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many things have become regrettably lost, among which many records of Minghai. Thus, having tried very hard to present a complete picture, the author still hopes that later it will be possible to find more historical data, in order to have a glimpse on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Vietnam in every era, particularly China and Vietnam’s Buddhist, cultural,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step (preliminary) study the history of south China's relations with Vietnam. Our study has mastered the origin and purposes of this Chinese Minnanese Buddhist missionary monk of Vietnam in 17th century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and source of their religious preaching. Our investigations will benefit us to better identify their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Vietnam. However, more investigations are needed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cultural relations among the Buddhism in China and Vietnam.
參考書目
第一:越南資料:
一、漢喃資料
1.《大阿彌陀經》,漢喃研究院編號:AC.62。
2.《大南一統志》,日本慶應大學藏本。
3.《大南一統志》,印度支那研究會出版,1941年。
4.《干祿縣風土誌》,抄本兩種,漢喃研究院的編號:VHv.1190 、VHv.1368 。
5.《太平寺碑》,漢喃研究院編號:12621a – 12621b。
6.《北寧風土雜記》,漢喃研究院編號:A.425。
7.《永福禪寺碑》,漢喃研究院編號:5638。
8.《光恩寺碑》,河內市慈廉縣義都社光恩寺碑文,漢喃研究院編號:1073。
9.《竹林大士出山之圖》,遼寧博物館藏本。
10.《西湖志》,漢喃研究院編號A.3192。
11.《沙彌律儀要略增註》,明海法寶重刊,書存富安省綏安縣安定社風昇村寶山祖庭。
12.《金剛寶塔碑詞》,漢喃研究院藏編號:5632。
13.《青梅圓通塔碑》,碑文建立於1362年,至今還立在海陽市至靈縣黃華探社青梅禪寺。
14.《浄慈要義》,漢喃研究院編號:AC.316。
15.《敕建寧福禪寺碑記》,漢喃研究院編號:2894。
16.《普光塔碑記》,北寧省仙遊縣萬福禪寺碑,漢喃研究院編號:2188。
17.《越南漢喃銘文拓片總集》,河內市,漢喃研究院、法國博古遠東·院與高學實行院一起合作出版,通訊文化出版社, 2005-2009年。
18.《萬法指南》,1660,漢喃研究院編號:AC.653。
19.《萬福大禪寺碑》,北寧省仙遊縣佛跡社萬福禪寺碑文,漢喃研究院編號:2146–2147。
20.《寧福禪寺三寶祭祀田碑》,漢喃研究院編號:2895。
21.《福林寺統計本》,會安遺跡管理所藏。
22.《慶流碑記》,漢喃研究院編號:2876。
23.《歷傳祖圖》,本留在順化慈曇寺。
24.《禪林寶訓合註》,漢喃研究院編號:VHv.1517/1-2。
25.《禪林寶訓合註》,漢喃研究院編號:AC.305。
26.《禪苑集英》,漢喃研究院編號:A.3144。
27.《獻瑞庵香火田碑記》,漢喃研究院編號:2892。
28.《獻瑞庵報嚴塔碑銘》,漢喃研究院編號:2893。
29.吳士連等纂修:《大越史記全書》,陳荊和校合本,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1986年。
30.吳士連等纂修:《大越史記全書》,漢喃研究院編號A.3/1-4。
31.妙慧重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漢喃研究院編號:AC.301。
32.明行:《心珠一貫》,漢喃研究院編號:A.2054。
33.明行:《拙拙祖師語錄》,北寧省仙遊縣佛跡社萬福禪寺藏本與河內時雨院藏本。
34.明行重梓,善善重刊:《三經日誦》,漢喃研究院編號:AC.545。
35.明良禪師重刊:《目連五百問律新疏》,漢喃研究院編號:AC.315。
36.范廷琥:《桑滄偶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218。
37.孫遜、鄭克孟、陳益源主編: 《越南漢文小說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38.張登桂等纂修:《大南實錄》,東京:日本慶應義塾大學,1962年。
39.陳仁宗編輯:《竹林慧忠上士語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1932。
40.陳世法等撰,任明華校點:《嶺南摭怪列傳》,(渚童子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41.越南-法國遠東博古院:《越南佛典叢刊》,漢喃研究院編號:VHv.1514。
42.黃高啟:《越史要》,漢喃研究院編號VHv.130/1-3。
43.楊文安:《烏州近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236。
44.碑文,漢喃研究院編號:33606。
45.福田和尚:《道教源流》,漢喃研究院編號:A.2675 與A.1825。
46.潘淸簡等撰:《欽定越史通鑒綱目》,越南國家圖書館編號:R.591。
47.潘輝注:《皇越地輿志》,越南國家圖書館編號:R.2212。
48.《敕建尊德塔券石》,漢喃研究院拓本編號:2883。
49.黎光定:《皇朝一統輿地志》,越南國家圖書館編號:R.1684。
50.黎崱著:《安南志略》卷十二。
51.黎貴惇:《大越通史》,漢喃研究院藏書號:A.1389。
52.黎貴惇:《見聞小錄》,漢喃研究院藏書號:A.32,VHv.1156。
53.黎貴惇:《撫邊雜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184/1-2 。
54.黎貴惇:《蕓臺類語》,漢喃研究院編號A.141。
55.釋兀兀:《如來應現圖》,漢喃研究院編號:A.1709。
56.釋如山:《繼燈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C.158a – AC.158b。
57.釋真源:《五種菩提要義》,漢喃研究院編號:AC.433。
58.釋真源:《水陸全集》,漢喃研究院編號:AC./691/1- 6。
59.釋真源:《李相公冥司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C.630。
60.釋真源:《見性成佛》,漢喃研究院編號:A.2036。
61.釋真源:《達那太子行》,漢喃研究院編號:Ab.322。
62.釋真源:《禪宗本行》,漢喃研究院編號:AB.562。
63.釋條條:《三祖實錄》:漢喃研究院編號:A.786。
64.釋條條:《拙拙供祖科》,北寧省慈山縣天心寺藏本。
65.釋普濟:《五燈會元》,漢喃研究院編號:AC.633/1-10。
66.釋福田:《禪苑傳燈錄》,漢喃研究院編號:VHv.9。

二、越語專書
1.L.Bezacier: L'art vietnamien《越南藝術》(Nghệ thuật Việt Nam),法文版,1954年,作者參考譯本。
2.吳德壽:《越南文化遺跡辭典》(Từ điển di tích văn hóa Việt Nam),河內,文化出版社,2003年。
3.阮才書:《越南佛教史》(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Việt Nam),河內,越南科學社會出版社, 1988年。
4.阮君,潘錦上:《越南人的美術》(Mỹ thuật của người Việt),河內,美術出版社,1988年。
5.阮郎:《越南佛教史論》(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uận),河內,越南文學出版社, 2008年。
6.阮維馨:《越南佛教哲學》(Việt Nam Phật giáo triết học),河內,文化通信出版社與文化院出版。
7.阮維馨:《越南佛道史》(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河內,宗教出版社與百科辭典出版社, 2009年。
8.阮賢德:《越南南方佛教史》(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Đàng trong),胡志明出版社,1995年。
9.阮燈熟:《越南思想史》(Lịch sử tư tưởng Phật giáo Việt Nam),胡志明市出版社,1998年。
10.周慧定:《峴港佛教略史》(Lược sử Phật giáo Đà Nẵng),宗教出版社,2008年。
11.武文祥:《越南名藍古寺》(Việt Nam danh lam cổ tự),河內,越南科學社會院出版社, 1992年。
12.陳紅蓮:《越南 - 南部越人共同的佛教 – 從17世紀到1975年》(Đạo Phật trong cộng đồng người Việt ở Nam Bộ - từ thế kỉ XVII đến 1975),胡志明市,科學社會出版社, 1995年。
13.越南科學社會院主編:《李陳詩文》(Thơ văn Lý Trần)(三集),河內,越南科學社會院出版社,第一集1977年、第二集1984年、第三集1988年。
14.潘寬:《南方越史》(Việt sử xứ Đàng Trong),文學出版社,2001年。
15.潘錦上:《筆塔-佛教藝術》(Chùa Bút Tháp – Nghệ thuật Phật giáo),河內美術出版社,1996年。
16.釋如浄:《祝聖寺臨濟禪派傳承歷史》(Lịch sử truyền thừa thiền phái Lâm tế Chúc Thánh),胡志明市,東方出版社, 2009年。
17.釋忠厚、釋海印:《順化佛教諸尊禪德》(Các vị chư tôn thiền đức Phật giáo Thuận Hóa),胡志明市,西貢文化出版社, 2010年。
18.釋海印、何春廉:《順化佛教史》(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xứ Huế),胡志明市出版社, 2005年。
19.釋密體:《越南佛教史略》(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ược),河內,北越佛教會出版, 1942年。
20.釋清慈:《越南禪師》(Việt Nam thiền sư),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9年。

第二:中文資料
一、 古籍
1.《大正新修大藏經》,CBETA電子版,2011年。

2.《四庫全書》,上海出版社出版,電子版。
3.《佛祖統紀》,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4.《海澄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印行,1968年。
5.《華夷變態》,卷二十二,東洋文庫版,東京,1982年。
6.《漳州府志.漳州志選錄》,台灣大通書局。
7.五代貫休撰《全唐詩》,台北市,台灣學生出版社,1975。
8.司馬光:《涑水記聞》,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
9.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海外番夷錄》1-4,道光壬寅年。
10.西川忠英:《華夷通商考》(01- 02)。
11.李文鳳:《越嶠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12.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五。
13.范成大原著、胡起望、賈光廣校注:《桂海虞衡志輯佚校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
14.范曄撰,李賢等注,司馬彪補志:《後漢書》,臺北市:鼎文書局,1981年。
15.班固,顏師古注:《漢書》,臺北市 : 鼎文書局,1986年。
16.張燮,李錫齡校刊:《東西洋考》(1-4) ,北京市,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2005 年。
17.梁僧祐《弘明集》,CBETA ,編號:No.2102,2011年。
18.梁慧皎:《高僧傳》,CBETA,編號:No.2509, 2011年。
19.彭孫貽:《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20.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十二,CBETA,49冊,No.2034,大正藏電子版,2011年。
21.雲南省歷史研究所編:《清實錄越南缅緬甸泰國老撾史料摘抄》,雲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22.義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1,大正藏電子CBETA,51冊,No.2066,2011年。
23.劉昫:《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81年。
24.劉錦藻:《清朝續文獻通考》,四百卷,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25.蔡廷蘭:《海南雜著》,道光十七年(1837),郁園刊本。
26.鄧鐘:《安南圖志》,上海市 : 商務印書館,1937年。
27.謝清高口述,楊炳南筆受,馮承鈞注釋:《海錄注》,中華書局,1955年。
28.釋大汕,余思黎(謝方)點校:《海外紀事》,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29.酈道元:《水經注》,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

二、中文專書
1.D.R.薩德賽 (D.R. SarDesai) 著 ,蔡百銓譯:《東南亞史》,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年。
2.《南山寺志》,南山寺編輯與藏本。
3.《閩南宗教》,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年。
4.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輯:《古代中越關係史資料選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5.任宜敏:《明代佛教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
6.伯平:《越南華僑國籍問題研究》,海外出版社,1957年。
7.何綿山:《福建宗教文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8.余定邦、喻常森:《近代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
9.劉保金:《中國佛典通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10.劉志強:《占婆與馬來世界的文化交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1.劉石吉、王儀君、林慶勳主編:《海洋文化論集》,高雄市,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文學院,2010年。new window
12.吳琦:《漕運—群體—社會:明清史論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吳鳳斌主編:《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 : 中越關係史之一》,台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15.夏金華:《緣起-佛性-成佛:隋唐佛學三大核心理論的爭議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16.姜伯勤:《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 : 清初嶺南禪學史研究初編》,上海學林出版 : 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999年。
17.孫宏年:《清代中越宗藩關係研究》,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孫靜菴:《明遺民錄》,明文書局印行。
19.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吳小安、孫來臣譯:《東南亞的貿易時代1450-1680年 》(1—2),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20.安樂博:《海上風雲—南中國海的海盜及其不法活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21.巫樂華主編:《華僑史概要》,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1994年。
22.巴素著,郭湘章譯:《東南亞之華僑》,正中書局,1974年。
23.市川信愛、戴一峰主編:《近代旅日華僑與東南沿海地區交易圈 》,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
24.张奕善編輯:《東南亞史研究論集》,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
25.張俞:《越南柬埔寨老撾華人華僑漫記》,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26.張文和:《越南華僑史話》,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27.張秀民:《中越關係史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28.張英:《東南亞佛教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29.徐善福、林明華:《越南華僑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0.徐善福、林明華:《越南華僑史》,廣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31.戴爾—布朗著,王同寬譯:《東南亞:重新找回的歷史》,華夏出版社,2002年。
32.方立天:《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全套4卷10册),中華書局,1981-1992年。
33.晁中辰:《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
34.曉梅:《禪宗十三經》,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35.曹剛華:《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36.曹雲華:《變異與保持-東南亞華人的文化適應》,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1年。
37.朱傑勤:《東南亞華僑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8.朱雲影:《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81年。
39.李恩涵:《東南亞華人史》,五南圖書出版,2003年。
40.李慶新:《瀕海之地—南海貿易與中外關係史研究》,中華書局,2010年。
41.李未醉:《中外文化交流與華僑華人研究》,華齡出版社,2006年。
42.李未醉:《中越文化交流論》,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
43.李淼:《中國禪宗大全》,長春出版社, 1991年。
44.李白茵:《越南華僑與華人》,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
45.松浦章:《中國海賊》,商務印書館,2011年。
46.林忠強、陳慶地、莊國土、聶德寧主編:《東南亞的福建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47.柳田聖山:《初期の禪史1,禪の語録2》,筑摩書房。
48.梁志明等主編:《東南亞古代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49.楊建成主編:《荷屬東印度華僑商人》,台北,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 1984年。
50.段渝主:《南方絲綢之路研究論集》,巴蜀出版社, 2008年。
51.江燦騰:《晚明佛教改革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52.泉州市華僑志編纂委員會編:《泉州市華僑志》,中國社會出版社。
53.泉州華僑史料委員會編:《泉州華僑史料 1-2》, 1984年。
54.湯用彤:《隨唐佛教史槁》,中華書局,1982年。
55.湯錦台:《閩南海上帝國》,大雁出版基地發行,2013年。
56.王介南:《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7.王國榮:《福建佛教史》,廈門出版社,1997年。
58.王耀華:《福建文化概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
59.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福建省志-華僑志》,1992年。
60.羅黎明總主編:《東南亞民族: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61.聶德寧:《近現代中國與東南亞貿易關係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62.胡適:《近現代著名學者佛學文集胡適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5年。
63.范文瀾:《唐代佛教&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79年。
64.華僑志編纂委員會編印:《華僑志-越南》,台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1958年。
65.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九世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66.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時代》,福建人民出版,1997年。
67.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五卷:明時期》,福建人民出版,1997年。
68.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六卷:清、民國時期》福建人民出版,1997年。
69.葛劍雄主編:《中國移民史-第四卷:辽宋金元時期》,福建人民出版,1997年。
70.蔡鴻生:《清初嶺南佛門史略》,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71.蔣國學:《越南南河阮氏政權海外貿易研究》,中國出版集團,2010年。
72.藍吉富:《佛教史料學》,東大圖書公司發行,1997年。
73.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57冊,《越南佛教略史》,釋善議翻譯,台北市,華宇出版社,1988年。
74.許文堂、謝奇懿編:《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0年。
75.許文堂:《越南、中國與台灣關係轉變》,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年。
76.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中華書局,1982年。
77.謝正光:《明遺民傳記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78.譚天星、沈立新:《海外華僑華人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79.賴永海:《中國佛教通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80.赖永海:《中國佛佛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81.趙文紅:《17世紀上半葉歐洲殖民者與東南亞的海上貿易》,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82.邱炫煜:《明帝國與南海諸蕃國關係的演變 : 明代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台北,蘭臺出版社,1995年。
83.鄭振滿、丁荷生:《福建宗教碑銘彙編》,泉州府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84.鄭瑞明:《清代越南的華僑》,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76年。
85.釋印順:《華雨集(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86.釋根通、溫金寶:《中國淨土宗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年。
87.釋聖嚴:〈越南佛教史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83期,台北市,大乘文化出版,1978年。
88.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89.金山正好,劉果宗譯:《東亞佛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1年。
90.鐮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通史》,佛光出版社,1994年。
91.陳國棟:《東亞海域一千年:歷史上的海洋中國與對外貿易》,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92.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93.陳大哲:《越南華僑概況》,台北,正中書局,1989年。
94.陳永革:《晚明佛教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95.陳益源:《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台北,里仁書局,2006年。
96.陳致遠責任編輯:《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社區民俗卷》,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
97.陳荊和:〈十七、十八世紀之會安唐人街及其商業〉,香港新亞學報,第三卷,第一期,1958年。
98.陳荊和:《十七世紀廣南之新史料》,臺北市 , 中華叢書委員會出版, 1960年。
99.霍韬晦:《絕對與圓融:佛教思想論集》,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
100.韓振華:《中國與東南亞關係史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1.韓振華:《華僑史及古民族宗教研究》,新華彩印出版社,2003年。
102.韓書瑞、羅友枝:《十八世紀中國社會》,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3.韓森:《開放的帝國:1600年前的中國歷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104.顧偉康:《禪宗:文化交融與歷史選擇 》,知識出版社,1990年。
105.黃國安、蕭德浩、楊立冰編:《近代中越關係資料選編》,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6.黃海濤:《明清佛教發展新趨勢》,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107.黃純艷:《宋代海外貿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108.黄懺華:《中國佛教史》,東方出版社,2008年。

第三:學位論文
1.吳秋燕:《明代中國所見越南漢籍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2.吳鵬基:《循海泛舶:3—6世紀海路僧人入華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年。
3.徐芳亞:《越南阮主政權的對外關係(1600~1802)》,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4.劉玉珺:《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揚州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5.蔣國學:《越南南河阮氏政權海外貿易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6.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與十七、十八世紀中越佛教交流》,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7.釋行心:《中國臨濟禪系在越南的傳承與流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8.釋清決:《越南禪宗史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第四:期刊論文與會議論文
1.于在照:〈越南歷史上佛教的「入世」與越南古典文學的產生和發展〉,《東南亞研究》,第2期,2006年。
2.皮朝網:〈禪浄合流與明代禪宗美學思想的走向〉,《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8年。
3.何仟年:〈越南傳入古籍考〉,《文獻季刊》,第2期,2003年。
4.何松:〈明代佛教諸宗歸浄思潮〉,《宗教學研究》,第1期,2002年。
5.李慶新:〈唐代南海交通與佛教交流〉,《廣東社會科學》,第1期,2010年。
6.李慶新:〈貿易、移殖與文化交流:15-17世紀廣東人與越南〉,《香港中文大學研討會》,2003年。
7.李霞:〈論明代佛教三教合一說〉,《安徽大學學報》,第5期,2000年。
8.李霞:〈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論〉,《安徽史學》,第1期,2001年。
9.邱普艷:〈越南阮主時期的對華貿易政策〉,《黃河科技大學學院》,2007年。
10.柳岳武:〈論清代以前中越宗藩關係〉,《鹽城師範學院報》,第4期,2009年。
11.范文俊:〈竹林安子禪派從陳仁宗之論解〉,《思源特刊》,胡志明市慧光佛學研究中心,第2期 ,2011年。
12.范文俊:〈拙拙禪師(1590—1644)考〉,《思源特刊》,胡志明市慧光佛學研究中心,第3—4期,2012年。
13.范文俊:〈閩南明海法寶禪師與越南南方佛教史〉,「絲路文化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泉州師範學院,2015年。
14.徐芳亞:〈17-19世紀越南阮主時期對華關係研究〉,《江漢論壇》,2010。
15.張小欣:〈淺談禪宗在越南歷史上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東南亞》,第2期,2003年。
16.許文堂:〈當代越南佛教的政治參與〉,《台灣東南亞學刊》,9卷2期,2012年。
17.許永璋:〈論道教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史學月刊》,第7期,2002年。
18.陳永革:〈從智慧到信仰:論晚明淨土佛教的思想轉向〉,《浙江學刊》,第2期,1998年。
19.陳永革:〈禪教歸浄與晚明佛教普世性〉,《宗教學研究》, 第2期,1999年
20.陳益源、凌欣欣:〈中國漢籍在越南的傳播與接受—據《北書南印板書目》以考〉,《國際中國學研究》,第12期,2009年。
21.陳益源:〈回顧在韓國、日本與越南之間的兩起漂流事件〉,《韓國學論集》,2009年。
22.陳益源:〈清代越南使節在中國的購書經驗〉,《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六輯,2010年。
23.陳益源:〈源自漳州的三份越南家譜〉,《中原文化研究》,第3期,2013年。
24.陳偉明:〈宋代嶺南交通路線變化考略〉,《學術研究》,第3期,1989年。
25.黃敏、林麗:〈道教與越南傳統文化〉,《東南亞縱橫》,第8期,2003年。
26.黃蘭翔:〈越南河內與順化佛教伽藍配置差異的分析〉,《台灣東南亞學刊》,2006年。
27.劉玉珺:〈越南古籍目錄概略〉,《文獻季刊》,第4期,2006年
28.劉學智:〈心性論:三教合一的義理趨向〉,《人文雜誌》,第2期,1996年。
29.蕭麗華:〈唐朝僧侶往來安南的傳法活動之研究〉,《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1年。
30.龍永行:〈明清時期的中越關係〉,《東南亞縱橫》,第4期,1994年。
31.譚志詞:〈《拙公語錄》的編者、版本、內容及文獻價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6期, 2005年。
32.譚志詞:〈十七、十八世紀嶺南與越南的佛教交流〉,《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2007年。
33.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出國的原因〉,《東南亞縱橫》,2007年。
34.譚志詞:〈越南閩籍僑僧拙公和尚的佛學思想〉,《八桂僑刊》,第4期,2006年。
35.譚志詞:〈僑僧拙公和尚與「拙公禪派」的傳承關係與思想〉,《八桂僑刊》,第3期,2008年。
36.譚志詞:〈僑僧明行禪師在越南弘揚佛法〉,《八桂僑刊》,第1期, 2006年。
37.譚志詞:〈僑僧與中國文化在越南的傳播及其啟示〉,《八桂僑刊》,第4期, 2009年。
38.龔曉康:〈「參究念佛」與「禪淨雙修」之辦〉,《五台山研究》,第9期,2008年。
39.《順化寺廟碑文選譯》,研究與發展期刊出版,第1-2期,2005年。

第五:英文資料
1.Chapuis, Oscar, “A History of Vietnam: From Hong Bang to Tu Duc,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Press, 1995.
2.Cooke, Nola and Li Tana edited, “Water frontier : commerce and the Chinese in the Lower Mekong Region, 1750-1880, Singapore :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4.
3.Hoàng, Anh Tuấn, “Silk for silver: Dutch-Vietnamese relations, 1637-1700, Leiden ; Boston : Brill, 2007.
4.Minh Huỳnh Trần, “Buddhism in the royal court of medieval Dai Viet, 2008.
5.Reid, Anthony,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Volume Two,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1993.
6.Taylor, Keith Weller, “The Birth of Vietn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7.Trian Nguyen, “Ninh Phuc Temple a study of seventeenth-century Buddhist sculpture in Vietna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9.

第六:網絡參考
1.http://hanji.sinica.edu.tw/
2.http://ctext.org/zh
3.http://www.cbeta.org/index.htm
4.http://thuvienhoasen.org/
5.http://langmai.org/
6.http://hannom.org.v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