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易地並聲:新加坡閩南語歌謠與廈語影音的在地發展(1900~2015)-
作者:黃文車
出版日期:2017
出版項:高雄:春暉
集叢:文學研究叢刊;39
ISBN:9789865798987
主題關鍵詞:閩南語歌曲文化研究新加坡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9
期刊論文
1.劉登翰(1991)。《過番歌》及其異本--《過番歌》研究之一。福建學刊,1991(6),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登翰(1993)。《過番歌》的產生和流播--《過番歌》研究之二。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3(6),27-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登翰(2002)。論《過番歌》的版本、流傳及文化意蘊。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威(20121200)。文學地理與國族想像:臺灣的魯迅,南洋的張愛玲。中國現代文學,22,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龍彥(20000300)。臺語片與廈語片大對決。臺北文獻(直字),131,105-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蓉(1999)。新加坡「五大共同價值觀」文化歷史基礎尋繹。學術探索,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石濤(19770500)。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夏潮,2(5),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登翰(2005)。追索中國海外移民的民間記憶--關於「過番歌」的研究。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72,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麗娟(2005)。臺灣唱片發展簡史。源雜誌,53,76-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柯榮三(20130300)。番平千萬不通行?--閩南「過番歌」中的歷史記憶與勸世話語。民俗曲藝,179,185-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再福、林文丹、蔡世春(19710220)。柯老先生過番。南洋大學中文學報,12(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柯木林(1973)。古色古香的天福宮。南洋文摘,14(9)=165,613-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隆基(2001)。新賽鳳閩劇團源遠流常--聽魏木發鄉賢細說從頭。南安會訊,2001(7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han, Kwok-bun、Yung, Sai-shing(2005)。Chinese Entertainment, Ethnicity, and Pleasure。Visual Anthropology,18(2/3),103-142。  new window
15.陳昌宏(20100300)。華裔離群對中國認識的一種途徑:以黃朝翰與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為例。中國大陸研究,53(1),63-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恆漢(2009)。跨境文化視域的閩南歌--回首與前瞻。新紀元學院學報,2009(6),5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文車(20110600)。南去亞洲盡,化外成都會--清末駐新領事的新加坡書寫與想像。國文學報. 高師大,14,131-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文車(2011)。從電影主題曲到台語流行歌詞的實踐意義--以李臨秋戰前作品為探討對象。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7,7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冬青。高甲戲發祥地尋蹤。南安文史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風(1986)。無可奈何炊甜稞--關於過番歌。源,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清河(2003)。香港電影史奇葩--細說廈語片之枯榮。通訊,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彥平(2005)。中文廣播成長的一代人。源,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源雜誌編輯部(2013)。農曆七月話歌台歌台的今生。源,4=104,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文車(2013)。市場取向與本地認同:新加坡的歌台發展概述。源,4=104,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海麟(2006)。黃遵憲與新馬華僑。文史知識,2006(3),68-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益源、柯榮三(2009)。臺灣所見的五種「過番」題材歌仔冊。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303-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文車(2009)。抵抗、出走與回歸的新庶民美學--談《海角七號》和《881》的通俗文化思考。美學與庶民:2008台灣「後新電影」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219-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曾巧玉(2000)。閩劇在新加坡:口述歷史個案研究(178)。新加坡國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燕萍(2004)。新加坡中文廣播史(1945-1965):—個社會史的研究(178)。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素春(2010)。新加坡華族戲曲發展史(博士論文)。廈門大學,廈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曹世明(2011)。多元文化、一種聲音:新加坡電視廣播社會史(1965-1974)(178)。新加坡國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明慧(2014)。廈語影業的明星形象和意識型態:以莊雪芳為個案(178)。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照明(2000)。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新加坡華語文的現狀與未來。新加坡聯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世浩(2004)。安溪民間文學集成•下--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2)。南洋遊歷新歌。臺中:瑞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3)。南洋遊歷新歌。臺中:瑞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2)。特別最新過番歌。廈門福建:博文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6)。最新番平歌全本。廈門福建:會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05)。最新過番歌。廈門福建:文德堂榮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柏煒(2011)。新加坡的出洋客。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長楫、周清海(2003)。新加坡閩南語俗語歌謠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風、洪潮(1988)。潮州歌謠選。潮州:新加坡潮州八邑會館文教委員會出版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Uhde, Jan、Uhde, Yvonne Ng(2010)。Latent Images, Film in Singapore。Ridge Book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ew window
12.柯木林、林孝勝(1986)。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寧(2007)。東南亞華語戲劇史。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緯毅(2006)。民間文化與華人社會。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無悶(1939)。南洋年鑒。南洋商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顏忠賢(1996)。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理論的建構。臺北:萬象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戴三奇(1932)。日臺會話新歌。嘉義:玉珍漢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文車(2008)。日治時期台灣閩南歌謠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施祖賢(1970)。廣播經緯。香港:大名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永順(2007)。新加坡福建戲1963-2005。韮菜芭城隍廟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容世誠(2006)。粵韻留聲:唱片工業與廣東曲藝(1903-1953)。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2004)。俗文學叢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酈蘇元、胡菊彬(1996)。中國無聲電影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秀明(2007)。漳州方言熟語歌謠。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余慕雲(1996)。香港電影史話。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姚立群(2008)。臺灣影視歌人物誌:1950-1965。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方百成(2005)。波靖南溟:天福宮與福建會館。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杜南發(2012)。藍海福建.文物大展。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華(1977)。新加坡華族會館志。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荊和、陳育菘(1973)。新加坡華文碑銘集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柯木林(2012)。世界福建名人錄.新加坡篇(1819-2012)。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賢強(2011)。族群、歷史與文化:跨域研究東南亞和東亞。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新加坡福建會館(2012)。第七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暨第四屆新加坡福建文化節特輯。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新加坡福建會館(2012)。第七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暨第四屆新加坡福建文化節手冊。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梁秉賦(2010)。阮的學堂:新加坡福建人創辦的學校。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杜南發(2010)。南海明珠:天福宮。新加坡福建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孝勝(1975)。石叻古蹟。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顏清湟、粟明鮮(1991)。新馬華人社會史。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約翰.費斯克、王曉玨、宋偉杰(2001)。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旺相、葉書德(1993)。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小組(1994)。台語片時代。台北: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柯木林(1995)。新華歷史人物列傳。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達(1938)。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余慕雲(2001)。香港電影史話。香港:次文化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Kalra, Virinder S.、Kaur, Raminder、Hutnyk, John、陳以新(2008)。離散與混雜。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Kar, Law、Bren, Frank、劉輝(2012)。香港電影跨文化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葉龍彥(1999)。春花夢露:正宗台語電影興衰錄。臺北蘆洲:博揚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文博(1992)。臺灣冥魂傳奇。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戴不凡(1982)。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吳君玉(2012)。香港廈語電影訪蹤。香港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奧古斯丁、周士良(1998)。懺悔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松源(1999)。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4:鹿港、二水、永靖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Cresswell, Tim、徐苔玲、王志弘(2006)。地方:記憶、想像和認同。台北: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柯思仁、陳樂(2008)。文學批評關鍵詞:概念•理論•中文文本解讀。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杜忠全(2011)。老檳城‧老童謠。雪蘭莪: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杜忠全(2013)。老檳城的娛樂風華。雪蘭莪: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吉安(2010)。鄉音考古:採集‧行為‧民俗 ‧演祭。Seri Kem, bagan, Selangor:Cemerlang Publications Sdn. Bh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文車(2013)。閩南信仰與地方文化。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鍾鑫、吳圭章、楊世膺。過番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1983)。福建最新番平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蘇孝先(1948)。星洲十屬同鄉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關新藝(1952)。廈語滑稽。麗的呼聲春曉播音劇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鍾鈺(1947)。新加坡風土記。南洋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關新藝(1953)。滑稽短劇集。創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關新藝(1965)。大馬歌星總鑑。藝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段義孚(1974)。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Values。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new window
67.關新藝(1978)。關新藝演餘集。真善美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彭松濤(1983)。新加坡社團大觀。新加坡:新加坡文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關新藝(1987)。新加坡演唱團中國行。文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慧嫻(1984)。講古的一生:李大傻自傳。聯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楊松年(1986)。戰前新馬文學所反應的華工生活。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關新藝(1986)。關叔話舊。新文山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振春(1990)。根的系列之二。新明日報:勝友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羅卡(1993)。國語片與時代曲(四十至六十年代)。香港:市政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王振春(2000)。梨園話當年。玲子大眾傳播(新)私人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華研社社員(2003)。言華人社播音人語。新加坡南安會館華研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編(2004)。說唱•閩南歌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石惠敏(2006)。聽‧說70,新加坡中文廣播紀實(1936-2006)。MediaCorp Radio。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振春(2006)。新加坡歌台史話。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廖建裕(2008)。東南亞與華人族群研究。新加坡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蒙鶴、胡興榮(2009)。早期新加坡華文報章與華人社會(1881-1912)。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學勤(2010)。中外文化交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江柏煒(2010)。星洲浯民:新加坡金門人的宗鄉會館。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黃文車(2011)。屏東縣閩南語歌謠諺語集。屏東:屏東縣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王振春(2011)。石叻戰前老戲院。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Morin, Edgar、馬勝利(2012)。電影或想像的人:社會人類學評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振春(2012)。獅城老街故事。新加坡:玲子傳媒私人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三澤真美惠(2012)。電波•電影•電視現代東連鎖。東京:株式會社青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許永順(2013)。新加坡福建戲記實。許永順工作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香港電影資料館(20140527)。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許永順(2015)。新馬華文電影(1927-1965)。許永順工作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19391015)。電影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19470115)。電影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19521104)。麗的呼聲雙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19690814)。麗的呼聲雙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1954)。摩登福建歌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1955)。鶯燕歌集。鶯燕新劇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1958)。廈門電影歌曲。雪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1958)。南國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1958)。南國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1958)。南國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1958)。南國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1973)。群星歌劇大會串•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段義孚、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李恩涵(20030000)。東南亞華人史。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吳圭章、周學輝(1987)。過番歌。安溪縣民間文學集成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Assmann, Jan、金壽福、黃曉晨(2015)。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趙孝萱。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近代星洲華文小報(1925-1949)的上海影響,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zhao-xiao-xuan/zhao-xiao-xuan_01.htm,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20302)。星洲廣播小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曉音(19490731)。這是麗的呼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永順(20050409)。新賽鳳福建戲劇團95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芝娜(20110709)。第一次七月歌台走入烏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振春(20110630)。歌台風雨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建泰(20060520)。本地廣播史最長廣播劇《西遊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麗姍(20050522)。百年戲班唱不下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銘鏵(20130906)。在那物資貧乏的年代三個世界開啟本地娛樂篇章,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report/supplement/zb90/story20130906-2495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向京(20130721)。最後的福建戲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0100107)。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搜集與保留新加坡音樂產品,http://kbs.cnki.net/forums/81586/showThread.aspx。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晶晶(2007)。明月歌劇社、梅花歌舞團及其他歌舞團,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wmzh/2007-07/09/content_10522442.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新世界大世界快樂世界消失的花花「世界」,http://m.news-com.cn/news/index.php?c=show&id=190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明德。當歌台上了電視台,http://blog.omy.sg/mingde/2015/06/09/%E6%AD%8C%E5%8F%B0%E4%B8%8A%E4%BA%86%E7%94%B5%E8%A7%86%E5%8F%B0%EF%BC%8C-%E8%BF%98%E6%98%AF%E6%AD%8C%E5%8F%B0%E5%90%97%EF%BC%9F/。  new window
15.杜忠全(20090820)。新世界的煙塵往事(下)--老檳城遊樂場紀事之三,http://toh.blogkaki.net/viewblog-100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鄭樹森(2004)。1997前香港在海峽兩岸間的文化中介。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書美、趙娟(2013)。反離散:華語語系作為文化生產的場域。百川匯海:文史譯新探。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阮郎(1952)。從廈語片《唐伯虎點秋香》展望方言電影之前途。《唐伯虎點秋香》電影小說。中南影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