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釋德清《觀老莊影響論》初探
書刊名:文史學報. 中興大學
作者:林文彬
作者(外文):Lin, Wen-ping
出版日期:2001
卷期:31
頁次:頁15-33
主題關鍵詞:釋德清憨山老莊三教同源華嚴楞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7
  • 點閱點閱:71
明末釋德清的《觀老莊影響論》一名《三教源流異同論》是探討三教會通問題的一部重要著作。針對常久以來教內外存在的弊端,該論的創作之由,明顯有破邪顯微,會歸於佛的旨意。德清認為三教是同源的,這源流來自—心(即佛性、如來藏、真常心),而由心中所流出一切法,從唯心識觀來看,就如同心之影響。心真則一切法(言教)皆真,但若以識心(未那識、阿賴耶識)觀之,則會有所限制,落入階級。因此,三教雖同源卻異流,就「教乘」言,由於儒、道兩家立教設施,一在人倫教化,一在離欲清淨,修因在五戒十善,所以證果只落於界內的人天二乘。就「工夫」言,三教修心雖皆以止觀為本,但孔子之「自誠明」防欲而正人倫,是人乘止觀。就「宗趣」言,儒家修之歸趨是破六識之分別,而以七識為生生之原;道家則伏識生滅之機,而以八識識陰冥味無別為妙道。由此觀之,佛教的教相設施,會攝一切乘規模,在修證歸趣上,轉識而回歸一心,可稱為最圓滿最究竟,所以儒、道二教是會歸於佛。綜觀《觀老莊影響論》一文的理路,可以得出「教取《華嚴》,證用《楞嚴》」的架構,這是德清判攝三教的依據。比較唐宗密的《原人論》,德清明顯地已有某種不同的發展。
圖書
1.徐紹強、法藏(1997)。華嚴五教章。臺北:佛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探玄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惠南(1997)。佛教思想發展史論。佛教思想發展史論。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憨山大師(1995)。憨山老人夢遊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憨山大師(1993)。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華嚴經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1)。釋禪波羅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