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教學成效之初討
書刊名:教育資料集刊
作者:吳庶深 引用關係黃禎貞
作者(外文):Ng, Shu-sumHuang, Jen-je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26
頁次:頁377-392
主題關鍵詞:生命教育生命意義生命意義量表國中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何英奇(19900600)。生命態度剖面圖之編製:信度與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5,7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rlak, J. A.(1978)。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 and didactic methods of death education。Omega,9(1),57-65。  new window
3.Amenta, M. M.(1984)。Death anxiety, purpose in life and duration of service in hospice volunteers。Psychological Reports,54,979-984。  new window
4.張淑美(20000600)。論生死教育在我國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教育學刊,16,281-3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ull, John M.(2000)。Holistic Education in Britain: the Role of Spiritual Development。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台北: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庶深、黃禎貞(2000)。從生命教育探討生死教育--地震災區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彰化師範大學台灣地區兒童生死教育研討論會,210-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庶深、陳佩君(2000)。當前國中生命教育課程之比較。中原大學宗教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rumbaugh, J. C.(1975)。Logo-therapy as a bridge between religion and therapy。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 Inc.。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行政院衛生署(2001)。衛生資料統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Paul, B. J.(1988)。The effect of a dea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 circle, death anxiety and purpose in life(博士論文)。Temple University。  new window
2.何紀瑩(1994)。基督教信仰小團體對提高大專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團體歷程與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秋蓉(1992)。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怡妙(1998)。死亡教育團體方案對臺灣師大學生死亡態度及生命意義感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st, R.(2000)。Education for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London:Continuum。  new window
2.葉頌壽(1987)。面對生死的智慧。台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可式、沈錦惠(1989)。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活出意義來。台北:永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美(2001)。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rankl, Viktor E.、黃宗仁(1996)。從存在主義到精神分析。台北:杏文醫學文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rankl, V. E.(1959)。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Boston, MA:New York:Random house。  new window
7.Frankl, V. E.(1967)。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England: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8.維克多.弗蘭克、游恆山(1991)。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謝天渝(20010408)。回應「追憶一個忘記道別的朋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裕(20020327)。曾志朗重視生命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聖校(2000)。生命教育的另類可能--談情意溝通理論在大學之實踐發現。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庶深(2000)。生死學與死亡學本是一家。生死學。台北: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淑美(2000)。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在中等教育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emen, R. N.(1999)。Educating for mission, meaning, and compassion。The heart of learning: Spirituality in education。New York:Jeremy P. Tarcher/Putnam。  new window
5.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値及其內容。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