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與應用
書刊名:初等教育學刊
作者:高新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Gau, Shin-jian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2
頁次:頁109-134
主題關鍵詞: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設計學校本位課程綱要課程發展School-basedCurriculum guidelineCurriculum planning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Curriculum develop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
  • 點閱點閱:69
面對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實施,在學校所需要進行課程發展的全部學習節數當中,最真挑戰性的部分,莫過於「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與應用。因為,這個部分不但沒有能力指標可作為學校及教師設計課程的依據,而且也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可供教師選用。因此,學校教育人員需要自行規劃及決定彈性學習節數的課程與教學。本文旨在論述彈性學習節數的規畫原則及應用方式,以期學校能夠在精心設計之下,創造多元而統整的學習內容與活動,提供學生更多樣的學習機會。文中首先釐清彈性學習節數與學校本位課程之間的區別,然後分別就彈性學習節數整體節數的決定、規畫原則、及應用方式和規晝表等提出說明,以作為實務工作者的參酌。
The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part among the school leve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asks in implementing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 Since there has no "competency index" on whic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ld be based on and there has no textbook could be adopted by school teachers, it is an inevitable task for schools and teachers to decide and develop the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for 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principles of planning and ways of applying the 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n discusses the decision of the amount of, principles of planning, and ways of applying flexible learning periods.
期刊論文
1.高新建(20001200)。邁向成功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立編譯館館刊,29(2),293-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光雄(1987)。「懸缺課程」的概念。現代教育,2(1),16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新建(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分析:影響因素。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之比較研究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新建(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例分析:影響因素。兩岸三地『學校本位』課程之比較研究研討會(第三次兩岸三地課程理論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薛梨真、游家政、葉興華、鄭淑惠(2000)。統整手冊實例篇。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新建、許信雄、許銘欽、張嘉育(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小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富雄、錢自強、莊政龍(2001)。台北市南門國民中學南門好少年證照。臺北:南門國民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新建、許信雄、許銘欽、張嘉育(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中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龍立(2001)。學校為本課程:設計與探討。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新建(2001)。彈性學習節數--精心設計,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文生(2000)。課程的實驗場。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小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榮輝(2000)。快樂的學習天地--所沒有圍牆的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小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勳誠、李珀玲(2000)。數學科自我實現實驗。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小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柔英、波宏明(2000)。泰雅文化教學在烏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中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秋振、賴克敏(2000)。英語會話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國中實例。臺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光雄(1984)。課程設計的模式。中國教育的展望。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