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陳龍廷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Long-ti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7:3
頁次:頁91-111
主題關鍵詞:清代原住民形象臺灣原住民書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3)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0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陳芳明(19961000)。臺灣研究與後殖民史觀。歷史月刊,105,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國祁(19751200)。清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開山撫番與建省(1875-1894)。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12),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祁(19780700)。清代臺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5(2),131-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llwood, Peter(1991)。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and the origin of languages。Scientific American,265(1),88-9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懿琳(2002)。後殖民史觀詮釋臺灣古典文學的一個嘗試:以明鄭時期為分析對象。臺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1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虹如(2000)。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淑惠(2000)。黃淑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六十七(1961)。番社采風圖考 : 台灣內山番地風俗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培元(1835)。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麗完(19970000)。臺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學文獻館(1993)。臺灣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志。刀江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伊能嘉矩(1896)。平埔族調查旅行。平埔族調查旅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詹素娟(1988)。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族研究 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從中文文獻資料談平埔族研究 臺灣平埔族研究書目彙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炳釗(1998)。畬、漢文化互動與融合:福建漳浦赤嶺和寧德金涵例子。華南農村社會文化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范咸(1745)。重修臺灣府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郁永河(1732)。裨海紀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孫元衡(1705)。赤崁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淑璥(1736)。臺海使槎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邱貴芬(2007)。「發現臺灣」--建構臺灣後殖民論述。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