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客家婦女研究:以美濃地區鍾、宋兩屋家族婦女生命史為例-
作者:鍾秀梅宋長青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集叢: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6
ISBN:9789860396799
主題關鍵詞:客家女性臺灣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何春蕤(19900700)。口述與書寫:一個理論的再思。中外文學,19(2)=218,73-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英章(19720900)。臺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8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立偉(20081200)。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35(4),313-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振滿(1988)。清代臺灣鄉族組織的共有經濟。臺灣研究集刊,1988(2),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成露茜、熊秉純(19930300)。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臺灣個案。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39-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連文希(19721200)。客家之南遷東移及其人口的流佈。臺灣文獻,23(4),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金德(1962)。臺北市人口的教育組成--日據時期及光復後之比較。臺灣文獻,13(4),19-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秀梅、鄭玉卿(20100700)。邵族另類發展運動與契機。人文社會學報.世新大學,11,3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瞿宛文、洪嘉瑜(20020900)。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7,3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廷棟(19960329)。黃蝶翠谷東勢坑溪谷地,水土破壞現地履勘。美濃月光山雜誌,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夏曉鵑(19960429)。外籍新娘在美濃。美濃月光山雜誌,15/16,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藍色東港溪聯盟(19960529)。他們為什麼要護水?。美濃月光山雜誌,15/16,版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70519)。美濃文化金會成立的必要。美濃月光山雜誌,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80619)。農民善用稻穀乾燥機,一期稻穀收繳早完成。美濃月光山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80619)。稻穀泡水發芽農會配合烘乾。美濃月光山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980619)。獎勵復耕計畫短期葉菜為主。美濃月光山雜誌,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八色鳥工作室(19980929)。「反水庫、救美濃」只需舉手之勞,請加入美濃教師反水庫連署。美濃月光山雜誌,17,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980929)。建水庫如飲鴆止渴,違反國際潮流,人工湖與地下水補注,永續水資源--「國際人工湖與地下水補注會議」特別報導。美濃月光山雜誌,17,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981009)。金瓜寮興建臨時掩埋場,德興清水里民搭棚抗爭。美濃月光山雜誌,17,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990109)。美濃水庫不具永續觀點,臺大地理系師生如是說。美濃月光山雜誌,18,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990109)。大埤頭伯公廟重建計劃,新舊形式鄉親互有意見。美濃月光山雜誌,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990409)。地毯式訪調簽名取代抽樣問卷逾七成美濃鎮民反對美濃水庫。美濃月光山雜誌,18,版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文良(20030600)。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與社會相。臺大歷史學報,31,141-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石萬壽(19861200)。乾隆以前臺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臺灣文獻,37(4),69-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賴澤涵、陳寬政(19801100)。我國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中國社會學刊,5,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夏曉鵑(20030300)。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二文(2002)。日治時期美濃南隆農場的開發與族群的融合。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23-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秋坤(2007)。土著地權、族群關係與客家公產:以屏東平原為中心(1700-1900)。六堆歷史文化與前瞻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09/20-09/21)。屏東: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邊裕淵(1985)。婦女勞動對經濟發展之貢獻--臺灣之實證分析。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259-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會承、邱永章(19890000)。五溝水實質環境之形成與結構。臺灣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臺北: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27-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喬健(1985)。現代化與中國化研討會論文彙編。現代化與中國化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明修(2002)。自主與依賴:比較反核四運動與反美濃水庫中的政治交換模式。2002年「轉移中的思考軸線:社會學的越界想像」全國研究社會學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會議日期: 2002/06/01)。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紹文(2007)。差異與認同--移民運動1700-1900。六堆歷史文化與文化前瞻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7/09/20-09/21)。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英章(1985)。臺灣宗族組織的形成及其特性。現代化與中國化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207-2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連瑞枝(2006)。客家婦女口述歷史初探:以母女關係與家戶勞動關係為探討主軸。第一屆臺灣客家國際會議,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水萍(2006)。臺灣傳統苦力制度與變遷初探--以安平到打狗為例。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高苑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承辦 。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丁讚、陳兆勇(1998)。臺灣民間社會組織化過程之研究(I):萌芽期,1980-1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雄縣政府(1975)。高雄縣統計要覽。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二文(2010)。從六堆客家鸞堂鸞書中探討客家婦女的形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戴佳靜(2004)。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hung, Hsiu-Mei(2006)。Retracting the Meinung Anti-Dam Movement in Taiwan(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Sydney。  new window
3.林福岳(2002)。族群認同下的社區傳播--以美濃反水庫運動論述為研究脈絡(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盛和(2004)。一個客家聚落區的形成及其發展:以高雄縣美濃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志宏(1993)。菸業對美濃大崎下聚落空間的影響(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允斐(1989)。清末至日治時期美濃聚落人為環境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hung, Yung-Feng(1996)。Sociology and Activism: The Meinung Anti-Dam Movement from 1992 to 1994(碩士論文)。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new window
9.川路祥代(2002)。殖民地臺灣文化統合與臺灣傳統儒學社會(1895-1919)(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鍾理和(2003)。鍾理和全集。高雄: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昭堂、黃英哲(1995)。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治、江太新(2000)。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雄州役所(1927)。下淡水溪治水工事事業成就。高雄州役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榮祥(1997)。臺灣省高雄農田水利會會誌。高雄農田水利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簡炯仁(2004)。高雄縣旗山地區的開發與族群關係。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Wolf, Diane Lauren(1992)。Factory Daughters: Gender, Household Dynamics, and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Jav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8.陳支平(2004)。民間文書與臺灣社會經濟史。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貴海、張正揚(2000)。高屏溪的美麗與哀愁。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ewis, Oscar、丘延亮(2004)。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Giddens, Anthony、簡惠美(1994)。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Bloch, Marc、張朋浩、車耳、余中先(1991)。法國農村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進慶(1992)。台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泳集(1996)。性別與文化:客家婦女研究的新視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榮鐘(2000)。日據下臺灣大事年表。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宋增璋(1980)。臺灣撫墾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urke, Peter、江政寬(1997)。法國史學革命。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進發(1932)。台灣官紳年鑑。台北:民眾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1919)。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洪馨蘭(1999)。大家來寫龍肚庄誌。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伊能嘉矩(1985)。臺灣文化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鴻生(2010)。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臺北: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支平(1991)。近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Bloch, Marc Leopold Benjamin、周婉窈(1989)。史家的技藝。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順馨、戴錦華(2004)。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Braudel, Fernand、楊起(1997)。資本主義的動力。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儒門(2007)。白米不是炸彈。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洪馨蘭(2004)。臺灣的菸葉。臺北:遠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Tarrow, Sidney(1989)。Democracy and Disorder: Protest and Politics in Italy 1965-75。Oxford:Clarendon Press。  new window
30.陳運棟(19890000)。臺灣的客家人。臺北市: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明珂(2008)。羌在漢藏之間--川西羌族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Bernardes, Jon(1997)。Family Studies: an Introduction。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33.陳昭瑛(2000)。臺灣儒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Pasternak, Burton(1983)。Guests in the Dragon: Social Demography of a Chinese District, 1895-1946。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5.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徐正光(2007)。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Wolf, Margery(1972)。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8.本田喜八(1985)。高雄州地誌。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美濃愛鄉協進會(1994)。重返美濃--台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鍾理和、鍾怡彥(2009)。新版鍾理和全集。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Cohen, Myron L.(1976)。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The Chinese Family in Taiwa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2.謝國興(19930000)。官逼民反:清代臺灣三大民變。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畢恆達(20040000)。空間就是性別。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森松(2006)。美濃鎮百家姓。黃森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宋文欽(1985)。宋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慈玉(20080000)。地方菁英與臺灣農民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謝重光(2005)。客家文化與婦女生活:12-20世紀客家婦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費孝通(1998)。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美濃愛鄉協進會(2000)。擁抱土地、河流與生命--美濃反水庫論述文集。高雄:美濃愛鄉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八色鳥協會大家來寫龍肚庄誌編輯委員會(1999)。大家來寫龍肚庄誌。南投縣南投市:文建會中部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井出季和太(1938)。臺灣治績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臺灣慣習研究會、吳坤明(1986)。臺灣慣習記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六十七、范咸、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5)。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臺灣教育史研究會(2003)。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谷浦孝雄、雷慧英(1992)。臺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竹中信子、曾淑卿(2007)。日本女人在臺灣:日治臺灣生活史.大正篇(1912-1925)。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兆洛。京兆歸氏世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允斐、鍾榮富、鍾永豐、鍾秀梅、徐正光(1997)。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鳳山: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吳怡佩、黃婉婷(1997)。反水庫人物小傳--林瀛芳與羅桂珠。美濃:月光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美濃鎮誌編輯委員會(1997)。美濃鎮誌。高雄美濃: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夏曉鵑(20090000)。騷動流移:台社移民/工讀本。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邱錦輝(2006)。臺灣美濃客家鄉土軼事。高雄美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第二回南部臺灣物產共進協會(1985)。南臺灣。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詹朝立(20030000)。天黑黑嘜落雨:十二萬農漁民大遊行傳真。臺北:臺灣社會科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旗山郡役所(1985)。旗山郡要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1993)。臺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龍肚國小(1992)。高雄縣龍肚國民小學創校七十二週年校慶紀念冊。美濃龍肚國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賴佩茹(2008)。環保弘法師.粘錫麟。綠色陣線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鍾宏志(1993)。菸葉生產的勞動力分配。屏東:九如菸葉試驗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鍾理和(2006)。鍾理和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羅梅君、張國剛(2004)。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蕭新煌、何明修(2006)。臺灣全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酒井邦之輔(1906)。番薯寮廳。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寺川喜三郎(1909)。番薯寮廳。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Gibson-Graharm, J. K.(1996)。資本主義的終結--政治經濟學的女性主義批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Levi-Strauss, Claude、周昌宗(2007)。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1997)。今日美濃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19820105)。美濃月光山旬刊。美濃:月光山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Sahgal, Gita、Yuval-Davis, Nira(2002)。Refusing holy orders: women and fundamentalism in Britain。WLUML。  new window
80.Cigoli, Vittori、Scabini, Eugenia(2006)。Family identity: ties, symbols, and transitions。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new window
81.Yeoh, Brenda S. A.、Teo, Peggy、Huang, Shirlena(2002)。Gender Politic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Routledge。  new window
82.宋細苟(1933)。宋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徐正光(19910000)。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劉士永(1996)。光復初期臺灣經濟政策的檢討。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許雪姬(19930000)。北京的辮子:清代臺灣的官僚體系。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丁庭宇、馬康莊(1986)。臺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Barclay, George W.(1954)。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 Taiwa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9.卓意雯(1993)。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陳文達(1961)。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費爾南.布勞岱爾、施康強、顧良(1993)。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賴建誠(20040000)。布勞代爾的史學解析。臺北縣新店市: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林茂生、林詠梅(20000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徐正光(20070000)。臺灣客家研究概論。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松崎仁三郎(1935)。嗚呼忠義亭。臺北市:盛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劉新圓(2005)。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發軔與運作,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4/EC-R-094-009.htm,(憲政(研)094-009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秀賢(1992)。臺灣的農業與農民運動,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儷璇。清治晚期--日據時期(1850-1945)臺灣的地方家族與民間社會:以板橋林家、霧峰林家與竹塹鄭家為中心,http://ncmail.pcsh.tpc.edu.tw/~history/resources/0l_01.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昱(2005)。臺灣的非政府組織(NGOs):一個後殖民主義的觀點,http://www.lukutea.com.tw/luku2/reading/read26.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伶芬。清代彰化平原福客關係與社會變遷的研究:以福佬客的形成為線索,http://www.ihakka.net/fulao2004/pdf2.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曉鵑(2007)。南洋姐妹會發展簡史,http://www.tasat.org.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丁讚(19980904)。從社區總體營造到社區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Gallin, Rita S.(1990)。Women and the Export Industry in Taiwan: The Muting of Class Consciousness。Women Workers and Global Restructuring。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劉炳文(1997)。美濃簡史記。美濃鎮誌。高雄美濃:美濃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ohen, Myron L.(1992)。Land, Corporations, Community, and Religion among the South Taiwan Hakka during Ch'ing。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2)。福建總督高其倬奏聞事摺。雍正硃批奏摺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9)。調查四番社一切俗尚情形詳底。安平縣雜記。臺北:臺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秀慧(2007)。揚葉仔飛歸來的深喚--美濃黃蝶祭之源起與意義。2007流浪之歌音樂節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child, Veronica(1997)。The Hidden Politics of Neighborhood Organizations: Women and Lo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oblaciones of Chile。Community power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life。Zed Books。  new window
8.Anderson, Kathryn、Jack, Dana C.(1998)。Learning to listen: interview techniques and analyses。The oral history reader。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9.Myers, Ramon H.、Peattie, Mark R.(1984)。E. Patricia Tsurumi。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 1895-1945。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