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書寫建構鄉土:濁水溪流域作家的鄉土書寫(1970-2000)
書刊名:修平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章綺霞
作者(外文):Chang, Chi-hsia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0
頁次:頁75-132
主題關鍵詞:濁水溪流域鄉土建構書寫空間年代Choushui riverNativeWritingConstructionSpaceDecad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5
  • 點閱點閱:183
期刊論文
1.開一心(20050500)。空間、記憶與屬性認同:論《偶然生為亞裔人》。中外文學,33(12)=396,155-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晟(2005)。「晚年冥想」組詩。聯合文學,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伯顯(199107)。文學之外的洪醒夫。彰化人雜誌,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澤萊(1982)。臺灣文學論。暖流,1(4),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昭瑛(19950200)。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9)=273,6-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朝陽(20000900)。空間.地方觀與「大地具現」暨「經典訴說」的宗教性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3)=39,169-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向陽(19960500)。人與土地的吟哦:「當代臺灣散文十家作品展」的散文對話。中外文學,24(12)=288,13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咸浩(19921200)。在解構與解體之間徘徊:臺灣現代小說中「中國身份」的轉變。中外文學,21(7)=247,193-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向陽(19990200)。我的姓氏。中外文學,27(9)=321,10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向陽(20030100)。雲說。中外文學,31(8)=368,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錦發(1988)。八○年代的台灣文學。《台灣學術研究會誌》,第3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澤萊(1990)。從「打牛湳村」到「蓬萊誌異」-追憶那段美麗.淒清的歲月(1975 -1980)。《台灣文藝》,創新一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澤萊(1996)。正視外省中國殖民文學、文化的變相。《台灣新文學》,第6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澤萊(1997)。刻不容緩的「去外省中國化」工作。《台灣新文學》,第7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晟(1991)。〈如你還在〉。《彰化人雜誌》,第五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芳明(宋冬陽)(1986)。傷痕書--致宋澤萊。《台灣文藝》,第89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章綺霞(2007)。報導文學中的人文彰化-以康原作品為例。《彰化文獻》,第九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阮美慧(2000)。〈死的脫卻與生的回歸:陳千武詩作小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淇瀁(1998)。從民間來、回民間去以台語詩集《土地的歌》為例論民間文學語言的再生。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小妍(1994)。〈族群書寫與民族/國家--論原住民文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智濬(2004)。〈90年代原住民創作歌謠的認同追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忠偉(2004)。洪醒夫小說作品中的原鄉意識(碩士論文),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忠(1997)。宋澤萊小說(1972-1987)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明駿(1992)。農村與教育的顯微省視:評林雙不的三本小說集。林雙不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晟(1992)。無悔。臺北:開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澤萊(1978)。打牛湳村。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澤萊(1988)。蓬萊誌異。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澤萊(1996)。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臺北:草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康原(1984)。最後的拜訪。台北:號角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醒夫(197812)。黑面慶仔。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錦發(1989)。做一個新臺灣人。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段義孚、潘桂成(198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5)。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拓拔斯.塔瑪匹瑪(1998)。蘭嶼行醫記。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宋澤萊(1986)。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詹宏志(1986)。兩種文學心靈。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晟(2002)。筆記濁水溪。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澤萊(1988)。臺灣人的自我追尋。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芳明(2002)。後殖民臺灣:文學史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康原(1998)。尋找彰化平原。臺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晟(1979)。泥土。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晟(1982)。農婦。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晟(2002)。不如相忘。臺北:華成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洪醒夫(198209)。田莊人。台北: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石濤(19910901)。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孫大川(19910700)。久久酒一次。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向陽(1999)。向陽詩選1974-1996。台北市: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晟(1985)。吾鄉印象。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莫那能(1989)。美麗的稻穗。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Norberg-Schulz, Christian、施植明(1995)。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彭瑞金(1980)。泥土的香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拓拔斯.塔瑪匹碼(1987)。最後的獵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石濤(1992)。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孫大川(2000)。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宋澤萊(1983)。福爾摩莎頌歌。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向陽(1977)。銀杏的仰望。台北:故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向陽(1985)。土地的歌。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孟樊(20010000)。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向陽(2002)。向陽臺語詩選。臺南:真平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明益(20040000)。以書寫解放自然: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施懿琳、楊翠、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田水(1995)。「吾鄉印象」的鄉土美學--論吳晟。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吳晟(1985)。店仔頭。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宋澤萊(1983)。《禪與文學體驗》。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宋澤萊(1985)。《廢墟台灣》。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林雙不(碧竹)(1975)。《雪峰半月》。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雙不(碧竹)(1983)。《臺灣種田人》。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林雙不(碧竹)(1984)。《筍農林金樹-台灣島農村人物誌》。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雙不(碧竹)(1985)。《大學女生莊南安》。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拓拔斯.塔瑪匹瑪(田雅各)(1992)。《情人與妓女》。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康原(1996)。《尋找烏溪-一條河的生命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蔣勳(1981)。〈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母親》。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拓(1978)。《街巷鼓聲》。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吳錦發(1987)。〈山與海的對話〉。《蘭嶼行醫記》。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武憲(199406)。洪醒夫研究專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高天生(1985)。〈從再啟蒙出發-評介《筍農林金樹》〉。《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尉天驄(1981)。〈鄉土文學與民族精神〉。《民族與鄉土》。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恆豪等(1984)。《台灣作家印象記》。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彭瑞金(1995)。〈鄉土、本土、認識台灣〉。《台灣文學沉思錄》。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武忠(2004)。《洪醒夫評傳》。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照(1996)。〈台灣人,日本款?--台灣大眾文化中的日本因素〉。《倉皇島嶼—歷史與現實分析》。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楊翠(1994)。〈懷念那聲鑼—訪利錦祥、王世勛談洪醒夫〉。《洪醒夫研究專集》。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葉石濤(1978)。評〈工廠女兒圈〉。《在室男》。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夏鑄九、王志弘(譯)、艾蘭.普瑞德(Allan Pred)(原作者)(2002)。結構歷程與地方地方感與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向陽(199602)。暗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正惠(1993)。現代主義在臺灣。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1993)。原鄉神話的追逐者--沈從文、宋澤萊、莫言、李永平。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瓦歷斯.諾幹(2000)。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現代文學的幾點思考。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拓(1980)。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有關「鄉土文學」的史的分析。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98)。國族論述與鄉土修辭。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all, Stuart(2000)。文化身份與族裔散居。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天生(1992)。新生代的里程碑-論宋澤萊的小說。宋澤萊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