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蕺山學作為儒學宗教性修持次第的展開
書刊名:世界宗教學刊
作者:廖俊裕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ao, Chun-yu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3
頁次:頁51-116
主題關鍵詞:儒學宗教性劉蕺山次第無次第ConfucianismReligiousnessLiu, Ji ShanSequenceNo-sequ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6
  • 點閱點閱:36
清末以來,「儒學與宗教的關係」之討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又成為學術界爭論的主題,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傾向,因為始終沒有定論。在這沒有定論的討論中,慢慢的大家有些微的共識──儒學不管是不是宗教,她具有「宗教性」 ,這宗教性也可提供一安頓身心的功能。這種宗教性當展開一套修持的次第,本文以劉蕺山為對象,探索其「有次第中無次第、無次第中有次第」的整個修證道體的過程,來作為儒學宗教性修持次第的代表。
期刊論文
1.曾錦坤(19840600)。劉蕺山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8,539-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安梧(19900600)。論劉蕺山哲學中「善之意向性」--以(答董標心意十問)為核心的疏解與展開。國立編譯館館刊,19(1),10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君仁(1972)。心學家論意。大陸雜誌,4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瑞昌(2000)。論劉蕺山的無善無惡思想。孔子研究,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興源(1989)。劉蕺山「誠意之學」探析。中國國學,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世偉(1999)。「儒教」課題之探討及其宗教史之意義。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炳文(1990)。劉蕺山的慎獨之學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思吟(2002)。從《論語學案》和《人譜》論劉宗周,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昭旭(1991)。論語的人格世界。台北:漢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申(1999)。中國儒教史。中國儒教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ein(1913)。Die Zivilprozessordnung für das Deutsche Reich。Erster Band:Tübingen。  new window
4.廖俊裕(2008)。道德實踐與歷史性--關於蕺山學的討論。臺北市:花木蘭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志明(1998)。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志宇(1997)。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志明(20000000)。儒學與基督宗教對談。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志明(1988)。中國善書與宗教。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志明(1984)。臺灣民間宗教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志明(1986)。中國社會與宗教--通俗思想的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穆(1992)。宋明理學概述。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見川、李世偉(19990000)。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嵇文甫(1996)。晚明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澤厚(1998)。論語今讀。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傅偉勳(1998)。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熊十力。新唯識論。新唯識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洪啟嵩(1994)。神通、真言與手印。神通、真言與手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性人(2001)。金剛乘法要略述。認識密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述先(2001)。對話時代的來臨。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吉雄(1995)。黃梨洲恢復證人講會在學術史上的意義。論浙東學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彩鈞(1998)。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劉蕺山學術思想論集。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王陽明(1995)。王陽明全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明)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蕺山學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劉宗周。劉宗周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牟鍾鑒(2000)。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試探。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