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新興鸞堂豐原寶德大道院之研究:教義與宗教活動面向的觀察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王志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Chih-yu
出版日期:2011
卷期:62:3
頁次:頁351-384
主題關鍵詞:鸞堂寶德大道院民間宗教一貫道現代適應Luan-T'angBao-De Big Way TemplePopular religionYi-guan-daoModern adap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2
  • 點閱點閱:84
鸞堂,日人稱為降筆會,日治時期因為臺灣總督府鴉片政策的影響,激起降筆會運動,造成新一波鸞堂的發展。戰後,臺灣的政治及社會環境丕變,鸞堂也在這個變動的環境中求生存。戰後臺灣因為大陸撤守之故,原在大陸的各類教派漸次傳入臺灣,如大陸的佛教、道教等教派傳入臺灣,以及一貫道的傳入等,都是這種狀況。大陸的教派傳入後,對臺灣的本土教派產生相當的衝擊,如佛教的影響,使齋堂漸次衰微;又如一貫道入臺後迅速發展,後來成為臺灣重要的一支民間宗教教派,都衝擊臺灣的本土教派。在這複雜的宗教環境之下,鸞堂的發展也有所變化,部分鸞堂改變其型態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豐原寶德大道院即其中的一支。本文透過對該鸞堂的鸞書及其教義進行考察,並指出造成鸞堂此種變化的原因,作為觀察當代臺灣鸞堂發展的立足點。
期刊論文
1.王見川、李世偉(20000900)。戰後以來臺灣的「宗教研究」概述--以佛、道教與民間宗教為考查中心。臺灣文獻,51(3),18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宏(20050300)。繞境與地方社會--以大溪普濟堂關帝誕辰慶典為例。民俗曲藝,147,261-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志明(20010600)。近五十年來臺灣地區民間宗教之研究與前瞻。臺灣文獻,52(2),127-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世偉(19990600)。從大陸到臺灣--近代儒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思與言,37(2),13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光宇(19881000)。飛鸞勸化:今日臺灣功利思想及奢靡風氣的煞車。歷史月刊,9,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志明(20000900)。楊贊儒與聖德寶宮。臺灣文獻,51(3),13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有能(20071200)。臺灣人間佛教的兩種淨土觀點--以印順法師與李炳南居士為例。臺大佛學研究,14,159-161+16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永根(19840300)。臺灣的鸞堂:一種蓬勃發展的民間信仰與傳統宗教。臺灣風物,34(1),7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光宇(19831200)。中國地獄罪報觀念的形成。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26,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光宇(1984)。從「玉歷寶鈔」談中國俗民的宗教道德觀念。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27,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志明(19870600)。遊記類鸞書所顯示之宗教新趨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10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世慶(19861200)。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臺灣文獻,37(4),111-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懋棠(19790900)。臺灣現行的善書。臺灣風物,29(3),2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懋棠(19741200)。臺灣現行的善書(佛道等教勸善之書)。臺灣風物,24(4),86-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志明(19950800)。臺灣「新興宗教」的名詞界定。臺灣史料研究,6,4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偉(1998)。日據時代鸞堂的儒家文化。臺北文獻直字,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建弘(2005)。臺中地區的鸞堂發展--以玄門真宗為主之考察。臺灣史料研究,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lart, Philip(2002)。「民間儒教」概念之試探---以臺灣儒宗教為例,近代中國通訊。近代中國通訊,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志明(1986)。臺灣民間新興宗教的發展趨勢:遊記類鸞書的宗教分析。臺北文獻直字,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許玉河(2003)。澎湖鸞堂發展史。臺灣文獻,5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建宏(2006)。寺廟與地方菁英--以大溪普濟堂的興起為例(l902--2001年)。兩岸發展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Katz, Paul R.、邱正略(2008)。鸞物再興—戰後初期埔里地區鸞堂練乩、著書活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tz, Paul R.(2008)。Spirit-writing and Hakka Migration in Taiwan-A case Study of the Canzan Tang 參贊堂 in Puli墣里 , Nantou 南投 County。Hong Kong。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范良貞(2007)。獅山勸化堂與南庄的地方社會(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玉河(2004)。澎湖鸞堂之研究(1853-2001)(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瑞霞(2008)。從書院到鸞堂:以苗栗西湖劉家的地方精英角色扮演為例(1752-1945)(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育陞(2009)。鍛乩、修行與功德:埔里鸞堂信仰與實踐(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建宏(2004)。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秀蓉(1998)。戰後臺灣寺廟管理政策之變遷(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有志(2007)。日治時期高雄地區鸞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寶珍(2008)。日治時期客家地區鸞堂發展:以新竹九芎林飛鳯山代勸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怡然(2008)。終戰前苗栗客家地區鸞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智豪(2009)。傳統與現代--論台灣鸞堂扶鸞儀式及其變遷因素(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純武(1996)。清末民間慈善事業與鸞堂運動(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立涵(2010)。高雄無極明善天道院的起源與發展。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益銓(2008)。從彼得•伯格的宗教世俗化觀點探討臺灣鸞堂的演變--以臺中寶德大道院為例。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合綱(2006)。真佛心宗組織、儀式及其教義初探。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lart, Philip(1996)。The Ritual Context of Morality Books : A Case-Study of a Taiwanese Spirit-Writing Cult。  new window
圖書
1.董芳苑(1986)。認識臺灣民間信仰。長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志仲(1977)。臺灣儒宗神教法門著造善書經懺史鑑。臺北:清正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內政部(2005)。宗教簡介。臺北: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永根(1982)。鸞門暨臺灣聖堂著作之善書經懺考。臺中:聖德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志明(1990)。臺灣的鸞書。正一善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Jordan, David K.、Overmyer, Daniel L.、周育民、宋光宇(2005)。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Yang, C. K.(1978)。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Jordan, David K.、Overmyer, Daniel L.(1986)。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台北:敦煌。  new window
10.鍾雲鶯(20080000)。清末民初民間儒教對主流儒學的吸收與轉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闞正宗(2004)。重讀臺灣佛教:戰後臺灣佛教。臺北:大千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志宇(1997)。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嚴耀中(2000)。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闞正宗(2008)。台灣佛教史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釋慧嚴(1998)。淨土概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燦騰(2009)。臺灣佛教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江燦騰(20010000)。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有興(1922)。澎湖的民問信仰。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明機(1937)。儒門科範。南投竹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志宇訪問、王翼漢(1996)。臺中市明正堂王翼漢先生訪問記錄。民間宗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宋光宇(1994)。試論40年來臺灣宗教發展。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榮澤(2007)。民間宗教天書訓文初探。臺灣民間宗教研究論集。臺北:一貫道義理編輯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lart, Philip Arthur、林聖授(1995)。一部新經典的產生:臺灣鸞堂中的功德與啟示。民間宗教。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見川(1995)。光復(一九四五)前臺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民間宗教》民國時期的教門專輯。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瞿海源、姚麗香(19860000)。臺灣地區宗教變遷之探討。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