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與人文之源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楊儒賓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Rur-bi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1:4
頁次:頁587-620
主題關鍵詞:莊子人文精神氣化主體卮言技藝第三期莊子ZhuangziHumanismChi-subjectGoblet wordsSkillZhuangzi in the third phas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6) 博士論文(6)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
  • 點閱點閱:103
摘 要 經典的意義是未完成的,許多經典的意義聚焦於作者,作者不死。莊子就像許多經 典的作者一樣,其思想不斷的生成,可巫可佛,可文可史,甚至可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也可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當然也可儒。然而,莊子之 於儒門並非純是後儒的重新建構,而是內在於《莊子》文本即有頑強的證據。「莊子儒 門說」在莊子學史上絕不陌生,但在晚明,此說的內涵才頗細緻的展開。「莊子儒門 說」的重點不在爭學派的歸屬,而在如何界定莊子思想的核心義。本文將從原始儒家的 人文主義著眼,指出原始儒家的人文主義並非僅限於此世間的社會性,而是劉勰所說的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亦即此人文主義建立在基源的存有論上。儒家主張的人文預 設了一種存有的連續性,也預設了人間秩序有超越的源頭,由隱而顯,「顯」彰「隱」 源。莊子強調主體的氣化性(遊乎天地之一氣)、語言性(卮言)、技藝性(技進乎 道)、與世同構性(體盡無窮)。這種氣化日出的精神既是不斷遊化,但也不斷湧現新 理,亦即帶來新的「人文」。晚近質疑莊子人文說者,主要是從同一哲學與解構哲學的 立場立論。本文認為人文、同一與解構三種立場不但不衝突,而且莊子的人文精神需要 建立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因為人文精神如沒經過同一哲學此關卡,它是無源的,但它不 能止於此同一狀態。同樣的,氣化主體需要瓦解意識二元對立的惰性結構,它的創化性 才可源生不窮,這種解構精神也可視為有益儒家人文精神的白血球功能,但它的價值位 階不能超越莊子的創化性之地位。莊子人文-超人文-反人文三位一體的思想,恰可活化 太受制於此世政教倫理導向的後期儒家價值體系,因為這種具有創造形式的氣化主體正 是儒家人文主義的基礎。
期刊論文
1.楠本正繼(1952)。全体大用の思想。日本中国学会報,4,7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聖心(20021200)。「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臺大中文學報,17,2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查理‧羅蒂(1987)。哲學和自然之鏡。哲學和自然之鏡。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Von Humboldt, Wilhelm、姚小平(1997)。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以智、龐樸(2011)。東西均注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ssirer, Ernst、劉述先(1959)。論人。臺中市:東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ssirer, Ernst、于曉(1988)。語言與神話。北京市: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聞一多、朱自清(2000)。聞一多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黑格爾、賀麟、王太慶(1983)。哲學史講演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房玄齡、楊家駱(1980)。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illeter, Jean François、宋剛(2009)。莊子四講。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笑敢(1988)。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郭慶藩(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夫之(1984)。莊子解。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eidegger, Martin、Macquarrie, John、Robinson, Edward S.(1962)。Being and Time。Harper & Row。  new window
15.牟宗三(1982)。荀子大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施益堅(2010)。何謂 『實踐詮釋學』?--從海德格早期的弗萊堡講稿(1919-1923)說起。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比較觀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維廉(1988)。歷史、傳譯與美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湯淺泰雄(1994)。身體の宇宙性。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島田虔次(1961)。体用の歴史に寄せて。仏教史学論集--塚本博士頌寿記念。京都:塚本博士頌寿記念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200007)。注莊的另一個故事--郭象與成玄英的論述。道教文化的精華。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