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道會通」研究進路新探--以《東坡易傳》對《易》之詮釋為例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林渝詠
作者(外文):Lin, Yuyo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35
頁次:頁269-296
主題關鍵詞:儒道會通東坡易傳經典詮釋生命實踐Commun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Dongpo yi zhuanClassical interpretationLife praxi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2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徐聖心(20021200)。「莊子尊孔論」系譜綜述--莊學史上的另類理解與閱讀。臺大中文學報,17,2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盈瑞(20140300)。發孔氏之秘--蘇軾《論語說》的辯孟思想。成大中文學報,44,8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大寧(20051200)。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7,59-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大寧(20070600)。經典的存有論基礎。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9,189-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大寧(20040900)。比興的現象學--「詩經」詮釋進路底再檢討。南華通識教育研究,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剛(2010)。中國文論的方與圓.健與隨:蘇軾易學影響下的人格理想與文藝理想。古代文學理論研究,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大寧(2001)。何謂經學。第六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鵝湖雜誌社 (會議日期: 2001年11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大寧(2005)。從詮釋學看當前流行的幾種孟子詮釋。國科會哲學學門86-92研究成果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融嬋(2005)。蘇軾超曠情懷與文化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文莉(2013)。《易》教內涵及其實踐--由《周易.繫辭》「以傳解經」展開之詮釋與探索(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冠宏(20000000)。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以舜、甯武子、顏淵與黃憲為釋例。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大寧(1996)。儒家圓教底再詮釋:從道德的形上學到溝通倫理學底存有論轉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敦康(2006)。漢宋易學解讀。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蘇軾(1988)。東坡易傳。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71)。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敦康(1994)。國學研究.蘇軾的《東坡易傳》。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薳、張明華(1997)。春渚紀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79)。心體與性體。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英時(2003)。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年豐(2000)。文本與實踐(一):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年豐(20050000)。與西洋哲學對話。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蘇軾、楊家駱(1996)。韓愈論。蘇東坡全集。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觀。答傅彬老簡。淮海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2016)。繫辭。周易。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大寧(2002)。言與意的辯證:先秦、漢魏《易經》詮釋的幾種類型。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二):儒學篇。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