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秉持公心 發言論事--「書生辦報」再檢視
書刊名:新聞學研究
作者:吳廷俊於淵淵
作者(外文):Wu, TingjunYu, Yuanyua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3
頁次:頁1-38
主題關鍵詞:干政書生辦報敢言發言論事超然歷史軌跡Comments on political affairsDetachmentHistorical trajectoryInfluence political affairsOutspokennessThe scholar-run newspap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8
  • 點閱點閱:82
「書生辦報」是區別於黨人辦報與商人辦報之外,具有中國本土意義的辦報樣態。「書生辦報」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源遠流長,在近代中國也有著特殊的階段性「呈現」。本文梳理了「書生辦報」的導端、轉折、復興、高潮、尾聲及退場的歷史軌跡,並闡釋了其何以如此「呈現」的外在及內在動因。此外,「書生辦報」希冀以言論干政,貴在敢言,並保持身份超然,以延續體現共性,以演進昭示不同,立體地詮釋著具有中國獨特內涵的辦報傳統。
The scholar-run newspapers, the third type of newspapers and characterized by Chinese native culture, are different from political and business newspapers. The essences of scholar-run newspapers, which are particular to modern China, run a long course from a remote source in Chinese hist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commencement, milestones, revivals, climax, epilogue, and exiting of the scholar-run newspapers and examines their external and internal motivations. Besides, the scholar-run newspapers were in the hope to influence political affairs. They value outspokenness, meanwhile they hold a detached standing. Though inherited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from previous newspapers, they also demonstrated discrepancies in evolution, presenting the unique tradition of Chinese journalism in its entirety
期刊論文
1.胡適(19220604)。政論家與政黨。努力週報,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維錚(1993)。「君子夢」:晚清的「自改革」思潮。二十一世紀,18,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金銓(20110800)。民國時期的報人情懷與國家想像。二十一世紀,126,5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銘澤(1996)。三十年代國民黨新聞政策的演變。新聞與傳播研究,2,7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廷俊、陽海洪(2006)。「健筆終存天地間」:論鄧拓與書生辦報。新聞大學,2006(4),18-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清(2007)。民初“思想界”解析--報刊媒介與讀書人的生活形態。近代史研究,2007(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咏梅(2009)。是經驗總結,還是理想追求?--從胡政之入手探悉「四不」方針的來源。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3),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廷俊(2010)。「政治家辦報」--研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新聞史的一個關鍵字。國際新聞界,3,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廷俊、范龍(2002)。《大公報》「敢言」傳統的思想基礎與文化底蘊。新聞與傳播研究,3,5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適(19230121)。這一周,蔡元培以辭職為抗議。努力週報,版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320522)。引言。獨立評論,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少華(2006)。《努力》週報的新聞實踐與同人期刊的「運作特徵」。國際新聞界,8,22-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玉法(1994)。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聞與言論,1915-192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285-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東蓀(1936)。士的使命與理學。觀察,1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紀霖(1991)。中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參政1945-1949。二十一世紀,6,37-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統興(2009)。歧路短歌--戰後時政週刊研究(博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太原(2006)。〈獨立評論〉與20世紀30年代的政治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77)。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臺北:言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觀濤、劉青峰(2011)。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獨秀(1922)。獨秀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愛德華.W.薩伊德、單德興、陸建德(2002)。知識份子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airbank, John K.、陸惠勤(1993)。費正清對華回憶錄。上海: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卓南生(2002)。中國近代報業發展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Pye, Lucian W.(1968)。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 A Psychocultural Study of the Authority Crisi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9.桑兵(2007)。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rieder, J.、單正平(2010)。知識份子與現代中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費正清、劉廣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1985)。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閭小波(1995)。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傳播媒介。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2004)。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in, Y.、劉小磊(2008)。中國新聞輿論史:一部關於民意與專制鬥爭的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易斯‧科塞、郭方、鄭也夫、馮克利(2001)。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Cohen, Paul A.、雷頤、羅檢秋(1998)。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灝(2006)。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北京:新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奇生(2010)。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仁淵(20050000)。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維錚(1996)。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光仁(1996)。上海新聞史(1850-1949)。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趙園(1999)。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艾德華.薩依德、單德興(1998)。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章清(2004)。「胡適派學人群」與現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央檔案館編(1987)。中共中央檔選集第十三冊(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韜(1959)。弢園尺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任建樹(1991)。陳獨秀傳(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麟(2010)。常識與洞見--胡適言論自由思想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邵志擇(2012)。近代中國報刊思想的起源與轉折。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啟、胡禮桓(1994)。新政真詮--何啟、胡禮桓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金觀濤、劉青峰(2011a)。開放中的變遷。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英斂之(1910)。也是集續编。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偉希、高瑞泉、張利民(1981)。十字街頭與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徐鑄成(1986)。張季鸞先生傳。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袁新潔(2008)。近現代報刊「文人論政」傳統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季鸞(2002)。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紀霖(2011)。啟蒙如何起死回生--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思想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樊亞平(2011)。中國新聞從業者職業認同研究(1815-1927)。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賴光臨(1980)。中國近代報人與報業(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胡適(19300522)。後生可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英斂之(19020617)。[大公報]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英斂之(1902)。大公報出版弁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英斂之(1902)。原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英斂之(1908)。金錫侯君譜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季鸞(19370218)。論言論自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季鸞(1941)。今後之《大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9)。報人宣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文彬(1981)。國民黨統治時期報業遭受迫害的資料。新聞研究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志田(2005)。近代中國社會權勢的轉移--知識份子的邊緣化與邊緣知識份子的興起。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史論。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韜(1999)。論日報漸行於中土。中國新聞事業史文選(公元724年-1995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韜(1999)。論各省會城宜設新報館。中國新聞事業史文選(公元724年-1995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思勉(1995)。三十年來之出版界(1894-1923)。呂思勉遺文集(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金銓(2008)。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新艷(2009)。《大公報》英斂之時代與法國天主教。國際漢學(第17輯)。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適(2001)。1929年7月2日日記。胡適日記全編(五)。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英斂之(1907)。自序。也是集。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復觀(2002)。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命運。徐復觀文集(第一卷)。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太原(2008)。「強有力的中心輿論」--《獨立評論》的社會影響。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季鸞(1947a)。抗戰與報人。季鸞文存(下卷)。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季鸞(1947b)。新聞報三十年紀念祝詞。季鸞文存(下卷)。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季鸞(1947c)。國聞週報十周紀念感言。季鸞文存(下卷)。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季鸞(1947d)。我們有什麼面子。季鸞文存(下卷)。天津:大公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梁厚甫(1991)。美國人怎樣看大公報。大公報人憶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梁啟超(1999)。本館第一百冊祝辭並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中國新聞事業史文選(公元724年-1995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紀霖(2005)。「斷裂社會」中的知識份子。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史論。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弱水(2011)。中國歷史上「公」的觀念及其現代變形--一個類型的與整體的考察。現代中國思想的核心觀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馮英子(1998)。回憶儲安平先生。追尋儲安平。廣州:廣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儲安平(1998a)。我們的志趣和態度。儲安平文集(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儲安平(1998b)。辛勤‧忍耐‧向前。儲安平文集(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儲安平(1998c)。艱難‧風險‧沉著。儲安平文集(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儲安平(1998d)。風浪‧熬煉‧撐住。儲安平文集(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儲安平(1998e)。致胡適的信。儲安平文集(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羅隆基(1979)。羅隆基致胡適。胡適來往書信選(中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