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技術、政治的合力與五四抗議運動的興起
書刊名:傳播研究與實踐
作者:江沛
作者(外文):Jiang, Pe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9:2
頁次:頁77-104
主題關鍵詞:五四抗議運動傳媒與交通技術安福系研究系軍閥政治May fourth protest movementMedia an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Anfu cliqueResearch cliqueWarlord polit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3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1921)。上海勞動界的趨勢。共產黨,19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濤(2012)。五四運動的領導權:進步政治力量與傳統社會力量的離合互動。教學與研究,2012(5),48-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維奇(2014)。「政治之利器」:通電與近代中國政治生態的變遷。歷史教學,2014(9),3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達(19260600)。近八年來國內罷工的分析。清華學報,3(1),803-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振平(2010)。信息傳遞與五四運動。齊魯學刊,2010(2),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熊玉文(2012)。巴黎和會、謠言與五四運動的發生。民國檔案,2012(4),9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熊玉文(2012)。政爭、傳媒與五四運動起源。求索,2012(11),5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熊玉文(2018)。信息傳播技術與五四運動。社會科學動態,2018(7),102-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橘朴(1926)。在滿洲企業家の勞動政策定立に就て。調查時報,6(3),5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河(2010)。五四運動與民族復興: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暨李大釗誕辰120周年理論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五四運動與民族復興: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暨李大釗誕辰120周年理論研討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哲生、郝斌(2001)。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東(2016)。技術.話語.權利--電報與近代中國社會的政見表達(1899-1927)(博士論文)。南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曹汝霖(2009)。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翊林(1930)。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上海:太平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cLuhan, Marshall、何道寬(2000)。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學恂(1987)。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萬雄(1997)。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吉爾、王菊、趙念國(2005)。上海史:走向現代之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1980)。近代史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明(1998)。五四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策縱、陳永明(1999)。五四運動史。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澍偉(1993)。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平原(2005)。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鼎新(2006)。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0)。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春和、耿金來(1992)。白堅武日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和森(1980)。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呂芳上(2015)。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梁啟超(2015)。飲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陶希聖(2009)。潮流與點滴。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1985)。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任智勇、戴圓(2014)。鄭觀應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仁淵(2013)。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永明(2013)。中國網絡政治的歷史考察:電報與清末新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建標(2018)。權力與媒介: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傳播。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1948)。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陶菊隱(1941)。吳佩孚將軍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郭若平(2014)。塑造與被塑造--「五四」闡釋與革命意識形態的建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劍林(1991)。吳佩孚大傳。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樑任(1990)。中國郵政。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鄧野(2014)。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1919年中國的外交爭執與政派利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瞿秋白(2013)。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Anderson, Benedict、吳叡人(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徐國琦、馬建標(2008)。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與國際化。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Carey, James W.、丁未(2005)。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190418)。七團體和平抗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190604)。上海學生罷課之第九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沛(20110915)。虛擬與歷史:「五四」漫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190517)。先施公司特別啟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190518)。各界對外之消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190517)。各界對外表示之昨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190601)。扣留文電之官場手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190702)。吳佩孚反對簽字要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長民(19190502)。外交警報警告國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190607)。連日外國電報局之忙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160722)。國會與報界之今後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巍(20090430)。「五四」:漂浮的能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190606)。滬上商界空前之舉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190518)。廣東參眾兩院通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190510)。總商會對青島問題之主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0)。上海交通銀行報告上海罷市罷工金融危急函。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6)。上海進口機器統計。上海民族機器工業。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內務部關於曹陸章已免職希勸解滬市各界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0)。正義團揭發紗業奸商。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0)。江西省議會轉陳學生為青島問題組織遊行警告團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0)。江蘇教育廳轉飭鎮壓反日運動保衛日人函。五四愛國運動檔案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江蘇教育廳關於偵防智願救國黨等反日活動函。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大釗(1999)。威爾遜與平和。李大釗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0)。李純等報告滬甯等地學校罷課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虬(1987)。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近代裨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0)。吳佩孚等要求釋放學生公布外交始末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0)。吳佩孚等致徐世昌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史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0)。呂調元為廣開仕路獎勵職工消弭隱患密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0)。徐國梁報告上海學聯召開郭欽光追悼會並組織遊行代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倪嗣沖(2011)。為主張巴黎和會簽約致國務院電。倪嗣沖函電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倪嗣沖(2011)。為鎮壓安慶學生罷課及保護日僑覆內務部電。倪嗣沖函電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獨秀(2009)。每週評論發刊詞。陳獨秀著作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80)。張樹元等報告山東學生罷課遊行已嚴令取締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蔣詢(1959)。「五四」時期湖南人民的反日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在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80)。蕪湖員警廳報告日領無理要脅及日水兵尋釁文電。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0)。龐作屏報告濟南各界集會聲援北京愛國運動及日本進行干涉密呈。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嚴諤聲(1999)。五四運動中上海商界的一些動態。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