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神明與地方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以高雄地區的保生大帝信仰為例
書刊名:高雄文獻
作者:謝貴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2
頁次:頁35-66
主題關鍵詞:民間信仰保生大帝香火緣起神蹟祭祀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2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林瑋嬪(20040600)。臺灣廟宇的發展:從一個地方庄廟的神明信仰、企業化經營以及國家文化政策的影響談起。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62,56-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有興(19951200)。學甲慈濟宮與壬申年祭典紀要--兼記前董事長周大圍。臺灣文獻,46(4),10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守真(20050800)。臺灣的移墾社區與神明信仰--以哈瑪星、鹽埕埔為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館刊,3,2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春聲(2003)。「正統」神明地方化與地域社會的建構--潮州地區雙忠公崇拜的研究。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4(2),1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寶村(20041100)。B29與媽祖:臺灣人的戰爭記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2,223-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緯華(20080300)。靈力經濟:一個分析民間信仰活動的新視角。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9,57-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丁讚、吳介民(20050900)。現代性、宗教、與巫術:一個地方公廟的治理技術。臺灣社會研究,59,143-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liade, Mircea、Trask, Willard R.(1961)。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new window
2.范正義(2006)。保生大帝信仰與閩臺社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瑛曾(1961)。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宗憲、蕭淑芳(2006)。保生大帝--大道公。臺北:稻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魏淑貞(1994)。臺灣廟宇文化大系--保生大帝卷。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新庄仔青雲宮進香委員會(2005)。新庄仔青雲宮歲次辛巳科進香程序手冊。高雄:新庄仔青雲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慈濟宮管理委員會(2001)。慈濟宮誌。高雄:湖內慈濟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Jordan, David K.、丁仁傑(2012)。神、鬼、祖先:一個臺灣鄉村的民間信仰。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振輝(2004)。高雄市社會發展史:移民篇。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珣(20030000)。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美容(20080000)。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80501)。後勁保生大帝過生日•反五輕人士共襄盛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友煌(20030917)。百歳乩童車公仔•後勁的活歷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保光,蘇郁涵(20130228)。聖雲宮立杯•居民稱「遷廠」指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鴻基,林保光,林秀美(20080106)。中油氣爆2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瑋嬪(2002)。血緣或地緣?臺灣漢人的家、聚落與大陸故鄉。「社群」研究的省思。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滿(1997)。神廟祭典與社區空間秩序。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三尾裕子(2002)。從地方性廟宇到全臺性廟宇:馬鳴山鎮安宮的發展及其祭祀圈。信仰儀式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珣(2008)。打破圈圈--「祭祀圈」研究的反省。媽祖•信仰的追尋。臺北:博揚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珣(2002)。儀式與社會:大甲媽祖祭祀圈之擴大與變遷。信仰、儀式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全忠(1993)。三尊容顏各異的大道公神像述略。吳真人與道教文化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瑋嬪(20040000)。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象。物與物質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