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警察人員執行治安顧慮人口查訪成效與困難感受之研究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
作者:葉碧翠
作者(外文):Yeh, Pi Tsui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9
頁次:頁29-64
主題關鍵詞:治安顧慮人口慢性犯罪者警察人員Chronic offendersPolice offic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85
期刊論文
1.洪文玲(20080700)。論家戶訪查之性質--兼與其他警察治安調查比較。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5,3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通和(20071200)。警察勤務區家戶訪查辦法之法規範評析。警政論叢,7,149-1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光明(20080700)。轉型社會中的社區警政與家戶訪查。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5,6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庭榕(20080700)。論家戶訪查--「訪」或「查」。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5,17-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文竹(20080700)。員警執行家戶訪查勤務能力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5,83-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文竹(20090600)。治安顧慮人口查訪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6,10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ugan, L.、Chenoweth, E.(2012)。Moving Beyond Deterr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aising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Abstaining from Terrorism in Israel。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77(4),597-624。  new window
8.李震山、李錫棟(20050300)。論治安顧慮人口之查訪--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五條評釋。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0,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春金、陳玉書、賴擁連(2012)。形塑青少年中止犯與持續犯原因之縱貫性研究:整合型控制理論觀點。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15,35-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春金、馬傳鎮(1999)。少年偏差早年預測之研究--第三年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平吾、劉勤章(2003)。強化刑責區與警勤區工作之連結及運作模式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育生、陳明傳、鄭善印(1997)。強化都會區派出所警勤區功能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春金、陳玉書(2007)。犯罪青少年中止犯罪影響因素之追踨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左世騰(2002)。我國刑責區制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警察局為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卓鈞(2004)。從台北市警民對犯罪預防工作之認知與評價論犯罪預防策略之規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雅琪(2008)。警察執行機車竊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之成效評估(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曉綺(2012)。警察機關建置CCTV對竊盜犯罪預防之效用(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芳富(2012)。警察作為對於搶奪犯罪預防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政峰(2011)。警政機關犯罪預防策略規劃之研究--以機車烙碼為例(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銘傑(2004)。內部行銷、工作壓力、工作士氣、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各縣市警察局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淑華(2002)。性別、自我控制與機會對少年犯罪與偏差行為之影響犯罪共通性理論之驗證(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明隆(2013)。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inker, S.(2011)。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New York:Viking。  new window
3.Van Dijk, J.、Tseloni, A.、Farrell, G.(2012)。The International Crime Drop。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4.許春金(2010)。人本犯罪學--控制理論與修復式正義。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erg, B. L.(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Allyn and Bacon。  new window
7.李湧清(1995)。警察勤務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春金(2013)。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春金(2008)。犯罪預防與犯罪分析。台北巿: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ayley, David H.(1994)。Police for the future。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2013)。主要警政統計指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einer, R.(1997)。Policing and Police。The Oxford Handbook of Crimnolog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