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活字印刷與臺灣意識:日治時期臺灣民族主義想像的社會機制
作者:蘇碩斌
書刊名:聚焦臺灣:作家.媒介與文學史的連結;洪淑苓 (主編)
頁次:65-108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活字印刷臺灣意識日治時期民族主義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蕭阿勤(20020600)。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臺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臺灣史研究,9(1),181-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hils, Edward(1957)。Primordial, Personal, Sacred and Civil Ties。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8(2),130-145。  new window
3.葉榮鐘(1932)。第三文學提倡。南音,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呈聰(19230101)。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臺灣,4(1),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甫昌(20011200)。民族想像、族群意識與歷史--《認識臺灣》教科書爭議風波的內容與脈絡分析。臺灣史研究,8(2),145-2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alakrishnan, Gopal(1995)。The National Imagination。New Left Review,211,56-69。  new window
7.李承機(2003)。植民地新聞としての《台湾日日新報》論--「御用性」と「資本主義性」はざま。植民地文化研究,2,169-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水秉和、黃進興、漁父、若林正丈、鄭欽仁(19870900)。民族主義專輯。當代,17,14-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ogan, Peter(2001)。Imagined Communities Reconsidered: Is Print-Capitalism What We Think It Is?。Anthropological Theory,1(4),403-418。  new window
10.蕭阿勤(20001000)。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阿勤(19990700)。1980年代以來臺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臺灣(民族)文學」為主的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正鋒(1999)。臺灣意識的探索。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1999澳門學術研討會。臺北市:海峽學術。58-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Wu, Rwei-ren(2003)。The Formosan Ideology: Oriental Colonialism and The Rise of Taiwanese Nationalism, 1895-1945(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hicago,Chicago。  new window
2.王文顏(1979)。台灣詩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賴建國(1997)。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承機(2004)。台湾近代メディア史研究序説:植民地とメディア(博士論文)。東京大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承君(2000)。想像想像的共同體:以〈民報〉社論為分析場域(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淑容(2001)。一九三0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ellner, Ernest(1964)。Thought and Chang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廖為智、黃昭堂(2006)。臺灣民主國研究:臺灣獨立運動史的一斷章。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秀政(1987)。「臺灣民報」與近代臺灣民族運動(1920-1932)。現代潮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鈴木清一郎(1937)。臺灣出版關係法令釋義。東京:杉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瓊芳(1992)。石蘭山館遺稿。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定山、施懿琳(1996)。周定山作品選集。影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McLuhan, Marshall(1964)。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New York:Signet Books。  new window
8.黃純青、林熊祥(1983)。臺灣省通志稿。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endel, Douglas Heusted(1970)。The Politics of Formosan Nationalism。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0.Band, Edward(1972)。Barclay of Formosa。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培火、吳三連、葉榮鍾(19870000)。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cLuhan, Marshall、McLuhan, E.、Zingrone, F.、汪益(1999)。預知傳播紀事。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cLuhan, Marshall、Fiore, Quentin、Angel, J.(1967)。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New York:Bantam Books。  new window
14.Anderson, 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y: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London:Verso。  new window
15.陳翠蓮(2008)。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辛廣偉(2000)。臺灣出版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前田愛(2001)。近代読者の成立。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河原功、莫素微(2004)。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auman, Zygmunt(1987)。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On Modernity, Post-modernity and Intellectuals。Polity Press。  new window
20.王育德(1993)。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景琛(1960)。臺灣遊記.鲲瀛日記。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游勝冠(1999)。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丘逢甲(1960)。嶺雲海日樓詩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連橫(1960)。臺灣詩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連橫(1963)。雅言。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橫(1964)。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詩琅(1980)。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淇瀁(20010000)。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翠(1993000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方孝謙(2001)。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秀娟(2005)。開啟心眼:《臺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台南:人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秀政(19920000)。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史明(1980)。臺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蘇碩斌(2005000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 清末至日治時期臺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Gellner, Ernest(1983)。Nations and Nationalis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Smith, Anthony D.(1986)。The Ethnic Origins of Nations。Basil Blackwell Ltd.。  new window
40.Calhoun, Craig(1997)。Nationalis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41.Williams, Raymond、劉建基(2003)。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甫昌(20030000)。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涂照彥、李明峻(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工藤折平(1933)。臺灣出版警察の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佐藤健二(1987)。読書空間の近代--方法としての柳田国男。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Sartre, Jean Paul、Caute, David(1998)。What is literature?。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其他
1.張茂桂(20050900)。書評 : 《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廖炳惠、黃英哲、吳介民、吳叡人編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廣均(20041200)。內外想像與族群關係 : 評王甫昌著《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玉(19270801)。民報島內發刊對臺灣社會運動之影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80212)。新舊勢力的過渡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巧雲,閻紀宇,Anderson, Benedict(20000423)。民族主義圖騰 橫貫古今東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敏輝(1988)。注視島內一場「臺灣意識」的論戰。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ao, Ping-Hui(2006)。Print Culture and the Emergent Public Sphere in Colonial Taiwan, 1895-1945。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95-1945: History, Culture, Mem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上沼八郎(1975)。特殊研究二--台湾教育史。日本教育史。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介民(20040000)。鄉土文學論戰中的社會想像--文化界公共領域之集體認同的形塑與衝突。公共領域在台灣--困境與契機。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njamin, Walter(1968)。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Illuminations。New York:Schocken Books。  new window
6.Meisner, Maurice(1964)。The Development of Formosan Nationalism。Formosa Today。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  new window
7.李筱峰(1995)。一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台灣,我的選擇!:國家認同的轉折。台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肇嘉(1967)。臺灣新民報小史。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文剛(2010)。[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林文剛中文版序。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臺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石輝(2003)。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一九三〇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藤井省三、張季琳(2004)。「大東亞戰爭」時期臺灣讀書市場的成熟與文壇的成立--從皇民化運動到臺灣國家主義之道路。臺灣文學這一百年。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賴明弘(2003)。絕對反對建設臺灣話文摧毀一切邪說。一九三○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承機(2006)。從清治到日治時期的〈紙虎〉變遷史。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obsbawm, Eric John(1983)。Mass Producing Traditions, Europe, 1870-1914。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吳叡人、Anderson, Benedict(2004)。帝國/台灣。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淇瀁(2004)。民族想像與大眾路線的文軌。臺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昭堂(1996)。第二次大戰前「臺灣人意識」的探討。臺灣淪陷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