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初期臺灣儒教的意識型態調適與建構--以黃贊鈞的出版事業與《人海回瀾》的論述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
作者:李威寰
作者(外文):Li, Wei-hua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9
頁次:頁151-186
主題關鍵詞:臺灣儒教黃贊鈞人海回瀾大同要素意識型態Taiwanese ConfucianismHuang Zan-JunRen-hai Hui-lanDa-Tong Yao-SuIde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8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江志宏(20021200)。善書與社會控制--以清代臺灣社會為例。臺灣歷史學會會訊,15,5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世偉(20110600)。海濱扶聖道:戰後臺灣民間儒教結社與活動(1945-1970)。民俗曲藝,172,205-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瀾(19600200)。從「揚文會」談到「新學研究會」。臺北文物,8(4),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人多(20010600)。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2,11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淵洯(19880500)。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化運動中反傳統思想初探。思與言,26(1),10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崇耀(20071000)。《崇聖道德報》及其時代意義研究。臺灣文學研究學報,5,141-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立三居士。原道(二十二)。崇聖道德報,2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世偉(20121200)。戰後國民政府與儒教團體之互動。臺灣宗教研究,11(2),7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金柯(1939)。格言集句。崇聖道德報,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舒翼(1946)。關於國體問題。公論,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59)。儒教寺廟應否辦理登記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野史惠(2008)。日據時期日台官紳的另外交流方式--以木村匡為例(1895-1925)(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建弘(2007)。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慧敏(2010)。丁福保編輯出版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eber, Max、林榮遠(2006)。經濟與社會。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娥(2013)。魏清德全集‧柒‧文獻卷。台南: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隴其(1975)。治嘉格言。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ber, Max、康樂(2006)。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見川、李世偉(2009)。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酒井忠夫、劉岳兵、何英鶯(2010)。中國善書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得時(1987)。台灣的孔廟。臺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arsden, Peter V.、Lin, Nan(1982)。Soci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Analysis。Beverly Hills, CA:Sage。  new window
9.林進發(1929)。台灣人物評。台北:赤陽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鳳嬌(1996)。台灣省警務檔案彙編--民俗宗教篇。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俊傑、何寄澎(2002)。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增田福太郎(1996)。台湾本島人の宗教。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瑋芬(20050000)。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臺北:國立臺大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駒込武、吳密察、許佩賢、林詩庭(2017)。殖民地帝國日本的文化統合。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丁福保。少年進德錄。上海:醫學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見川(2010)。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濁流(1999)。台灣連翹。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建華、曹淳亮(2015)。廣州大典。廣州:廣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教育部教育資料研究室(1953)。總統三年來關於教育文化的訓示聯合報。台北:教育部教育資料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莊幼岳(1978)。正言全集。台北:正言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素蘭(2017)。回眸凝望.開新頁--台灣文學史料集刊。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贊鈞(2011)。大同要素。新北:龍文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簡惠美(19880000)。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Thompson, John B.、高銛(2012)。意識型態與現代文化。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50)。人海回瀾。台灣道德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52)。人海回瀾。台灣道德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Mannheim, Karl、黎鳴、李書崇(2000)。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北京: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51023)。孔道宣講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31118)。感應錄頒行希望者速通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