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家:從部落觀點出發
作者:陽美花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集叢:東華原住民叢書;14
ISBN:9789860284249
主題關鍵詞:臺灣原住民部落社會生活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紀駿傑(20010200)。邁向多元的權利與平等觀--社群權、自然權與代間正義。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9,185-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駿傑(20031200)。原住民與國家公園共同管理經驗:加拿大與澳洲個案之探討。國家公園學報,13(2),10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躍雯、張長義(20011200)。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國家公園的建制與臺灣原住民的自主意識。地理學報,30,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躍雯、王鑫、黃宗成(20011200)。臺灣原住民部落發展生態旅遊的概念架構與實踐方針。國家公園學報,11(2),192-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紀駿傑、王俊秀(19980700)。環境正義:原住民與國家公園衝突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19,86-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炳琨、張長義(20050300)。原住民族部落觀光的文化經濟與社會資本--以山美社區為例。地理學報,39,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人多(20010600)。認識臺灣:知識、權力與日本在臺之殖民治理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2,119-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丁祥、蘇淑娟(20040900)。國家發展大計下的原住民移住聚落--屏東縣三和村拼湊的地區內涵。地理學報,37,9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6)。行政院正式核定「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之主管機關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月刊,1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瓊月(2002)。蘭嶼生死書。Taiwan New總合周刊,28,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拉互依.倚岕(2007)。何罪之有?無罪抗告:風倒木事件 Smangus〈司馬庫斯)族人的吶喊。人權雜誌,2007(夏),1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施正鋒、吳珮瑛(2007)。原住民族與自然資源的共管。二〇〇七年南島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會議日期: 2007/12/11-12/14)。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正鋒(2005)。原住民族的主權。第九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區域研究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5/11/11-11/12)。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英津(2008)。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的觀察:從國語政策到原民會的族語認證。台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會議日期: 2008年5月31日)。台北:中央研究院。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俊傑(1998)。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豪人、黃居正(2006)。對市民財產制度的再檢視:由司馬庫斯部落公約到自然資源的歸屬。2006原住民與國際法國際研討會,社團法人台灣國際法學會 (會議日期: 2006年1月14-15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正鋒(2006)。原住民族自治理論。2006年原住民自治與土地永續系列(一)研討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會議日期: 2006年9月9日)。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正鋒(2005)。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觀。2005年原住民族與國土規劃研討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梓峰、蔡宗秀(2003)。生態旅遊作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社會經濟觀點下的困境與機會。2003兩岸環境保護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清華大學永續發展研究室 。臺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ipwell, William T.(2007)。福爾摩沙第一民族與全球化:喜悅的肯定;猛烈的拒絕。2007第三屆社會轉型國際會議。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雪月(2003)。原住民族植物的利用與健康。2003年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族權益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汪明輝(2005)。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之調查及其策略。行政院原民會「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章英華、林季平、劉千嘉(2008)。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問卷調查之抽樣與執行。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院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浦忠成(2005)。空間與神話:起源之地顯示的座標意涵。2005年台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地理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德義(2008)。原住民族政治發展政策評估:國際法原住民族政治權觀點。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與政策評估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院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炯錫(2006)。原住民文化與永續發展的結合:談原住民生態永續收穫。生物多樣性與原住民族權益研討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劉炯錫(2004)。原住民族植物資源永續利用研究--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為例。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長義(2004)。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第三年研究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秉明(1999)。改善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關係之對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承嘉(1999)。原住民保留地政策與問題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美麗(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原住民員工對其職場角色的認同與衝突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尚德(2006)。知識、權力、部落地圖:「太魯閣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的社會學解析(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建中(1998)。歧視、教育與原住民的貧窮--對烏來地區原住民低收入戶的實際觀察(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柏年(2005)。台灣原住民族權利法制研究--批判種族理論觀點(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夏曼.藍波安(2003)。原初豐腴的島嶼--達悟民族的海洋知識與文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誌聲(1997)。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佳陵(1996)。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雅鴻(2003)。他者之鄉:從空間霸權論述談Karowa原住民的流離與主體性運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曼.藍波安(1998)。冷海情深。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永光(1993)。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大川(2003)。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藤井志津枝(1997)。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番政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德義、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7)。跨世紀原住民政策藍圖之研究--政治篇。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德義(2004)。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研究與規劃--排灣族、魯凱族及雅美族。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Fanon, Frantz、陳瑞樺(2005)。黑皮膚,白面具。臺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0)。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瓦歷斯.尤幹(2000)。想念族人。臺北: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玉峰(1994)。土地的苦戀。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益昌(1992)。台灣的考古遺址。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Castells, Frant Manuel、夏鑄九、黃麗玲、黃肇新、楊長苓、黃慧琦、劉昭玲(2002)。認同的力量。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森丑之助、楊南郡(2000)。生番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顏愛靜、楊國柱(2004)。原住民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台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得次、劉炯錫(1998)。達魯瑪克的植物文化。台東:臺東縣永續發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郭菀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aid, Edward W.(1993)。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Chatto & Windus。  new window
1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許木柱、李壬癸、楊翎、王長華、潘英海、詹琪芬(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胄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Young, Iris Marion(1990)。Justice and Politics of Difference。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李亦園、石磊、瞿海源、蕭新煌、余光弘(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評估報告書。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oja, Edward W.、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2004)。第三空間:航向洛杉磯以及其他真實與想像地方的旅程。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Hobsbawm, Eric J.、陳思仁(2002)。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Daes, Erica-Irene A.(1997)。Protection of the Heritage of Indigenous Peoples。United Nations Press。  new window
24.林淑雅(20000000)。第一民族: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Brooker, Peter、王志弘、李根芳(2004)。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茂桂、顏愛靜(1998)。臺灣原住民對保留地政策之態度:一般意見調查及原住民菁英調查。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畢恆達(20010000)。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心靈工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Conrad, Joseph、陳蒼多(2003)。黑暗之心。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Malinowki, Bronislaw、于嘉雲(2005)。南海舡人I:美拉尼西亞新幾內亞土著之事業及冒險活動報告。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1994)。規訓與懲罰。台北:海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台邦.撒沙勒(2000)。尋找失落的箭矢:部落主義的視野和行動。台北:財圑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夷將.拔路兒(2007)。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十週年施政成果專輯。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 : 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世文(2001)。把人找回來--在地參與自然資源的管理。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員工消費合作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謝世忠(19940000)。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Goetze, Tara C.(2004)。Sharing the Canadian Experience with Co-Management: Ideas, Examples and Lessons for Communities in Developing Areas。Ottawa: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new window
37.衛惠林、劉斌雄(19620000)。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Kymlicka, Will、鄧紅風(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公民權。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Young, Robert J. C.、周素鳳、陳巨擘、國立編譯館(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明珂(19970000)。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Neuman, W. Lawrence、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邱怡薇(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學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Afo, Isak(2000)。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與《原住民族和台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重新定調,http://mypaper.pchome.com.tw/wangyeh/post/1285195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道杰(20050103)。宗教團體與保育團體宜以多元開放的態度來討論原住民的狩獵,http://e-info.org.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灣高等法院(2007)。司馬庫斯部落「風倒櫸木事件」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書,http://blog.yam.com/smangu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益仁(2007)。當原住民模範部落遇見國家,http://blog.yam.com/smangus/article/9857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愛靜(2007)。別讓司馬庫斯的櫸木事件變成破壞部落自主性的殺手鐧,http://e-info.org.tw/node/22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08為尊嚴而走(2008)。308為尊嚴而走,http://tw.myblog.yahoo.com/hunter-motion/article?mid=469&prev=-l&next=468。  new window
7.(20080122)。森警隊:尊重卑南族卡地布部落狩獵文化,https://www.epochtimes.com/b5/8/1/22/n1986619.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以撒克.阿復(2007)。新夥伴還是新夥計?,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5/today-ol.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後端營運處(2004)。熱門話題,台北:台灣電力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後端營運處(2005)。核能後端營運處輻射數據宣導教材--鄉民篇,台北:台灣電力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灣電力公司核能後端營運處(2007)。蘭嶼貯存場問答集,台北:台灣電力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立宗(20080214)。坦承同化政策錯誤澳政府道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計劃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www.apc.gov.tw/chinese/docDetail/detail_TCA.jsp?docid=PA000000000836&linkRoot=l&linkParent=20&ur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蕙君(2007)。挺劉炯錫、林雲閣,東社獻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秋綿(2007)。台灣地區原住民保留地問題初探,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B-091-029.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國土資訊(2006)。原住民保留地分佈圖,http://tpweb.cpami.gov.tw/i/i-1-b-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國超(2007)。司馬庫斯櫸木事件二審開庭:其情可憫,刑期減半,http://www.dfun.com.tw/topic/topic_04.aspx?articale_id=3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關華山(2005)。誰的飛魚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Daes, Erica-Irene(2001)。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and, Final working paper prepared by the Special Rapporteur,http://www.unhchr.ch/Huridocda/Huridoca.nsf/(Symbol)/E.CN.4.Sub.2.2001.21.En?Opendocument。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益仁(2006)。原住民狩獵文化與動物解放運動可能結盟嗎?一個土地倫理學的觀點。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茂桂(2005)。族群、種族、民族與族群關係。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明輝(1998)。原住民空間策略--分享與共有臺灣:一個內在研究者關於原住民族領域的幾點思考。臺灣原住民文化與教育之發展。臺北:臺灣師大人文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紀駿傑(20050000)。原住民「社會問題」。臺灣的社會問題2005。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佩宜(20060000)。我不是「白人」:一個人類學家的難題。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瓦歷斯.尤幹(2003)。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步觀察。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小說卷。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秉明(2006)。美國與加拿大國家公園和原住民互動關係之比較。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啟明.拉瓦(2006)。國家公園的迷思--我們不要「國家籠子」(National park)我們要「原住民生態公園」(Eco park)。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正德(2002)。蘭嶼歷史迴廊。蘭嶼生態人文之旅。台東:台東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Fanon, Frantz(1967)。On National Culture。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Weber, Max(1968)。Ethnic Group。Economy and Society。N.Y.:Bedminister Press。  new window
12.汪明輝(20030000)。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兩岸社會運動分析。臺北:新自然主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Latour, Bruno(1987)。Action at a Distance。Science in Action。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