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范文瀾與吳承仕: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家的世代變遷
書刊名: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作者:葉毅均
作者(外文):Yeh, Yi-chu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3
頁次:頁45-71
主題關鍵詞:范文瀾吳承仕中國通史簡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客觀可能性適當的起因造成Fan Wen-lanWu Cheng-shiA Brief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Objective probabilityAdequate causationObjektive möglichkeitAdäquate verursachu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6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翟志成(20120600)。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6,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華峰(2000)。由舊經學向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的轉變--吳承仕學術成就初探。史學理論研究,2000(3),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迪斌(2014)。歷史記憶的多重建構--論延安敘事的三種形態。中共黨史研究,2014(3),52-5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伯達(1940)。痛悼吳承仕先生。讀書月報,1(12),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延模(2016)。近代徽州學人吳承仕學術著述的整理過程述略。社會科學論壇,2016(11),119-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牛潤珍、范國強(2019)。壯烈比諸文山--抗戰英烈、國學大師吳承仕罹難八十年祭。歷史教學,2019(9),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孝遷(2018)。紅色史學: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新論。中共黨史研究,2018(11),10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孝遷(2017)。革命與歷史:中國左派歷史讀物。中共黨史研究,2017(5),3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學然(2016)。「重起壚竃」:民族危機與顧頡剛學術思想的轉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2,165-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陸宗達(1984)。從舊經學到馬列主義歷史哲學的躍進--回憶吳承仕先生的學術成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2),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壽祺(1984)。略述先師吳承仕先生的學術成就。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東(2016)。循名責實--「延安」的概念史及其在戰時的建構表達。中共黨史研究,2016(11),4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毅均(20180100)。范文瀾與整理國故運動。近代史研究,2018(1),4-22+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慶雲(2017)。范文瀾與中國通史撰。史學理論研究,2017(4),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毅均(2017)。為何成為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范文瀾學術思想前傳(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志田(2009)。近代讀書人的思想世界與治學取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83)。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平叔(1998)。蔡元培年譜長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儷生、高昭一(2010)。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錄。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ylie, Raymond F.(1980)。The Emergence of Maoism: Mao Tse- tung, Ch'en Po-ta, and the Search for Chinese Theory, 1935-1945。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Weber, Max、張旺山(2013)。韋伯方法論文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Wang, Fan-shen、Fu, Sse-nien(2000)。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1991)。中共黨史人物傳。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共中央文獻編委會(1980)。周恩來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Leutner, Mechthild、孫立新(1997)。政治與科學之間的歷史編纂--30和4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形成。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ahav, Shakhar(2015)。The Rise of Political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China: May Fourth Societies and the Roots of Mass-Party Poli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王汎森(2017)。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Li, Huaiyin(2013)。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14.《紅色檔案--延安時期文獻檔案匯編》編委會(2013)。紅色檔案--延安時期文獻檔案匯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50-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左聯回憶錄》編輯組(2010)。左聯回憶錄。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徐信華(2013)。中國共產黨早期報刊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裴毅然(2014)。烏托邦的幻滅:延安一代士林。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蘇華(2007)。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出版史研究(1937-1947)。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蕭軍(2013)。延安日記194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觀濤、劉青峰(2008)。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承仕同志誕生百周年紀念籌委會(1984)。吳承仕同志誕生百周年紀念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孝迁、任虎(2018)。近代中國史家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莊華峰(1990)。吳承仕研究資料集。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翔華(1990)。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傳略。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慶雲(2019)。創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與史學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蔡美彪(2012)。學林舊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Fairbank, John K.、Feuerwerker, Albert(1986)。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Republican China 1912-1949。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9.侯外廬(1985)。韌的追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范文瀾(2002)。范文瀾全集。河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曉農(2005)。陳伯達最後口述回憶。香港:陽光環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樹達(2007)。積微翁回憶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溫濟澤、李言、金紫光、翟定一(1984)。延安中央研究院回憶錄。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汎森(20030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忠棟(1990)。胡適五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永發(20010000)。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Ringer, Fritz K.(1997)。Max Weber's Methodolog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